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沈阳市城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和该地区降水量、蒸发量等影响地下水位的重要因子,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地下水位与各影响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对其地下水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及预测,为沈阳市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规划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临汾市地下水动态特征,指出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和人工开采.在时地下水动态类型及典型井水位动态过程曲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做好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监督、管理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千阳县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对千阳县1980-2010年的地下水水位动态数据作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1)千河南岸支流稀疏,源短流急,其地下水位动态的主导因素为降水量且存在滞后1年的显著响应,总体趋势下降。(2)千河北岸河流支流面积广阔,地下水位的补给来源包括降水量和水文补给,地下水位总体动态呈现上升趋势。(3)千阳县原区的地下水位在人为活动控制因素下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结论不同地理条件下地下水位的主导因素的不同造成千阳县地下水动态特征存在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开采影响下地下水动态特征是进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实时研究、科学防治矿井水害及合理开采的重要基础。选取煤5顶板含水层为代表,分析1998~2009年以来24个水样的Na+、Ca2+、Mg2+、Cl-、SO42-、HCO3-、NO3-、矿化度及 pH 值大小变化,结果表明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稳定,动态不明显。因此,选取1950-2009年各时段内不同含水层水样113个,进行水化学特征聚类分析,得出4组典型分类: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承压水及煤5顶板(A 段、B 段)水;煤5-煤7、煤12-1顶底板水;煤12-2、煤14、K3及G层水;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分类与含水层水文地质循环特征相符。研究结果对整个东欢坨矿区的防治水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土潜水的动态特征和规律,是自然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庆阳市2013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监测,根据潜水的补、径、排特征、影响因素及水位动态,可将黄土潜水的年内动态分为:开采型、塬侧泉水排泄型、渗入补给-径流型三种.  相似文献   

6.
7.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isual MODFLOW(VMOD)模型对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进行数值模拟,预测规划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下威武盆地地下水动态.模型识别与验证结果表明VMOD模拟效果良好,可用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采补平衡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下的VMO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各规划年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空间格局总体趋势变化较小,山麓洪积扇井河混灌区南部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至2020年,地下水位上升区间由盆地中部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泉水溢出区地下水系统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地下水位整体下降情况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以阿拉干断面和第12~18次生态输水为例,建立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平原断面间歇性输水下的局部地下水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CD*2]干旱模型计算实际月最大蒸散发速率,模型经率定验证后可应用于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评价。刻画地下水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规律是评价累积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地下水对输水的有效响应距离和受水面积2个指标,揭示输水前后地下水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输水后812m地下水距河道的最大响应距离扩大到1100m,中高水位受水面积达到低水位受水面积的161倍,输水有效范围主要分布于距河道1000~2000m内。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基本概念,从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贵阳市近10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对岩溶地下水水位、流量、水质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为多峰型、单峰型、平缓型三种年动态特征类型.②流量动态特征为锯齿型.③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研究区8种易污染的离子进行统计发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3种离子浓度超标,地下水达到Ⅲ~V类水,岩溶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三氮污染.以上结论可以为该区今后岩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多智能体的自主驾驶车辆仿真调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驾驶车辆系统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为方便对系统进行调试和分析 ,设计和开发了该系统的可视化仿真调试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凋落物野外收集的方法,于2004年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形成过程中碳素归还特征进行了为期1~2 a的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林在3、6月份,马尾松 林2、4月份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形成双峰值;杉木在12月份、早竹在3月份、毛竹林在5—6月份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形成单峰值;(2)次生林以凋落物形式年输入的有机碳储量达到3.22 t/hm2,其次是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两种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输入量基本相同;早竹林分有机碳输入量最小(1.39 t/hm2);(3)6种土地利用类型凋落物有机碳数量组成 以叶片为主,占整个凋落物的比例为58.00 %~73.65 %,枯枝、果实、杂物等有机碳数量各自占据的比例较小;(4)次生林以凋落物形式归还到地表的有机碳数量最大,表明对改善 土壤有机质状况效果最好,自我肥力能力强,这也说明常绿阔叶林碳汇生态功能具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长株潭亚热带红壤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碱液(NaOH)吸收法对植物非生长季节(2011年12月-2012年5月)水田、旱地、马尾松林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水热等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时间差异进行了因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水田和旱地土壤呼吸速率在中午最高,马尾松林地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在晚上最高;在季节变化中,12月至5月份土壤呼吸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马尾松林地土壤呼吸速率1月份低于12月份、4月份低于3月份,草地则2月份低于1月份、4月份低于3月份;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马尾松林地、水田和旱地;土壤呼吸率主要与气温、土壤温度、湿度、植被生长特性、生物和人类活动等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煤矿在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对于煤矿水文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欲为突出。在整理分析矿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矿井地下水数据库管理系统,给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和基本结构,详细阐述了系统各部分功能,并指出矿井水文地质数据库以及数据分析处理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并以皖北任楼煤矿为例,就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对于矿区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方法依据陕西省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在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陕西省土地利用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结果应用动态仿真模型,分别从耕地保护、生态平衡和城乡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了3个结构特征明显的规划方案。结论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做出的陕西省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充分地体现了其土地利用的实际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为基础,推导建立了适合描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过程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的二维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承压含水层定产量开采的数值算例,计算得出了渗流场的分布特征和中心位置地面沉降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流固耦合效应。结果表明,考虑耦合效应与否对于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模型更能反映流固耦合渗流的物理实质。随着时间增长孔隙压力减小,孔隙压力消散的程度越来越快;含水层内部的流固耦合作用较强,而其边界处因受边界条件约束,耦合效应表现则不够明显。中心沉降量随时间增长而迅速增大,且很快趋于稳定,固结沉降速度之快,说明流固耦合效应影响之大。这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因地下水开采而诱发的地面沉降机理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废弃矿井地下水回灌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废弃矿井地下含水介质空间特性,根据其大型断裂带分布特征及其分割岩块渗透性等,建立地下水流离散裂隙网络与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数学模型。分析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废弃矿井地下水回灌模拟模型,为后续地下水模拟计算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恶劣海况下电力推进系统常规控制策略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抗过旋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恶劣海况下螺旋桨出入水现象对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和转矩的影响,提出恶劣海况下带动态限速模块的抗过旋控制策略(抗过旋控制策略#1)和带吸气(ventilation)识别模块的抗过旋控制策略(抗过旋控制策略#2),并在后者中设计三种吸气效应识别器来侦测吸气效应;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船舶电力推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最后,设计恶劣海况下的仿真实验,比较常规控制策略与抗过旋控制策略之间的性能优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恶劣海况下,带吸气识别模块的抗过旋控制策略拥有优良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