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基本资产不可交易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物期权定价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其基本资产不可交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在市场中寻找一个与该基本资产最为相关的可交易资产,利用可交易资产的价格信息来对特定实物期权进行定价和风险对冲。本应用随机动态规划法,确定实物期权的最优风险对冲策略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利用无套利原理,同时还可以得到实物期权的近似市场定价。  相似文献   

2.
李明昕  唐俊  白云  马行达 《运筹与管理》2019,28(10):117-122
能源金融和大宗商品的衍生品交易已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钢铁类金融衍生品定价和能源金融风险研究,对能源资产证券化和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现有的期权定价模型下,结合影响螺纹钢实物期权价格的因素,优化经典的Black-Schole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得到螺纹钢模糊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结合VaR方法,研究螺纹钢实物期权的定价机制,量化钢铁类金融风险,从而合理的控制风险传播。  相似文献   

3.
实物期权定价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其基本资产不可交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在市场中寻找一个与该基本资产最为相关的可交易资产,利用可交易资产的价格信息来对特定实物期权进行定价和风险对冲.利用随机动态规划法,本文得到基本资产不可交易时实物期权的最优风险对冲策略,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得到近似定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评价调节作用下的投资策略 ,建立期权定价模型。模型中项目价值遵循均值返回过程 ,项目价值的路径采用数值模拟分析 ,文中运用动态规划方法推出期权定价公式 ,通过数值解法求解和分析数值结果 ,得出调节作用对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物期权的定价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忽略标的资产价值和投资成本的模糊性,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模糊标的的资产价值和投资成本情形时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文中将这些模糊因素分别视为模糊数和模糊变量,然后运用模糊集合论,结合B-S期权定价理论,对实物期权进行定价,得到了基于模糊集合论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由于蕴含着不确定性和可逆转性的假设使其不适应于高风险、高收益并存的自主创新项目投资决策.将实物期权思想融入自主创新项目投资决策方法,考虑了项目由于柔性经营的期权价值,能更准确地反映项目的价值,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实物期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对比说明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于自主创新项目投资决策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物期权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政府担保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政府担保吸引国内外财团、公司、企业以及个人等非政府投资主体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不足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国内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理论基础上,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引入多变量模型对政府担保进行定价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了实物期权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政府投资主体在吸引非政府投资主体时政府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的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定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风险投资的多阶段连续性,建立多阶段复合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利用条件期望和矩阵性质推导出该期权的定价公式,定价方法可用于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决策.  相似文献   

9.
在随机控制的框架下,给出了一般的合理定价高科技公司的模型,考虑到高科技公司的管理柔性,采用动态规划和实物期权定价思想和方法,给出高科技公司价值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在特殊情况下,给出解析解,讨论了参数的影响,最后,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国外保险定价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国外保险定价的发展概况,介绍两种重要的金融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并就我国保险业借鉴国外保险定价先进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发展和完善我国保险定价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何时投资购买技术是企业技术战略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的技术投资的决策准则是使用净现值(NPV)方法,这种方法会导致企业过早的投资于一项技术,也不能解释企业技术投资时间滞后的现象.企业技术投资时间的滞后可以通过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来解释,技术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在技术演化过程中新技术出现的速度和新技术技术效率改进程度的不确定.本文针对企业技术投资中的技术效率决策问题,假设技术出现服从泊松分布、技术改进程度服从均匀分布,构建了技术投资决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结论表明决策模型比NPV方法能更好的解释企业技术投资决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技术增加值”评价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技术增加值"的概念,认为公司价值不仅包括"经济增加值",还应包括"技术增加值".在系统地比较了"经济增加值"与"技术增加值"两个概念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技术增加值的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最后通过两个应用示例予以说明.提出应用"技术增加值"指标,更加客观反映企业的全面价值和业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军工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初始确定的18项制约因素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需求因子、供给因子、公共服务因子和市场因子4项公因子;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此4项公因子对技术转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需求因子、公共服务因子和市场因子是制约军工技术成功转移的显著因素,而供给因子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结论为我国"军转民"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市场与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入手,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北京技术市场与科技创新的作用关系,发现北京技术市场与科技创新存在因果关系,但当前北京技术市场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却相当有限,今后应重点加强技术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交通运输高速公路与信息高速公路为典例,通过这两类性质相异的交通运输管理技术系统和电子信息技术系统类比,显示两有诸多方面的相似行为与技术,从而表明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可以相互借鉴和移植;事理与物理相通。开展自然技术模仿社会的研究,以及在系统工程范畴里,开展社会技术和自然技术的综合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与传统的技术创新相区别的一类新型的研究领域,这种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成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对市场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已有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市场上出现新的游戏规则,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在行业内产生,且出现新的市场份额结构和主流技术.一项突破性技术创新逐渐转变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的过程中,消费者是如何起作用的?本文结合网络外部性理论,运用价值分析法构建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转变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的临界点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专利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工具,对德温特数据库(DII)和WOS核心数据库中磁浮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和系统分析,以了解目前全球磁浮轨道交通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研发热点、技术分布情况和专利权人格局,以及通过对全球磁浮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的论文数量、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的计量分析,探寻中国发展磁浮轨道交通产业技术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以期为中国磁浮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易文  徐渝  陈志刚 《运筹与管理》2007,16(3):132-136
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需要后续的商业化投资,在随机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创新企业面对着投资或等待、自身开发或技术授权的策略选择.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建立了市场不确定时的决策模型,分析开发能力、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企业授权的影响,在多种情况下得到企业的最优决策并对相关现象给出了解释.研究发现不确定性提高了企业投资的临界值,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授权价格,高度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技术授权的可能,较高的能力差异会促进技术交易.  相似文献   

19.
As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ubiquitous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ers are being asked to incorporate it into their lessons more than ever before.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available online is staggering and teachers need to be able to analyse and identify resources that would be most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with their studen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riteria prospective and current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use and value most when evaluating mathematical cognitive technologies (MCTs). Results indicate all groups of participants developed criteria focused on how well an MCT represents the mathematics, student interaction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MCT, and whether the MCT was user-friendly. However, none of their criteria focused on how well an MCT would reflect students’ solution strategies or illuminate their thinking. In addition,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riteria created by participants with and without teaching experience, specifically the types of supports available in an MCT. Implication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o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机制设计的观点来试图解决技术定价的问题。本研究将实务上常用的创业投资分次筹资的方式视为随着时间的进行,所取得的有关技术定价的讯息逐渐增多,故透过多次的筹资,逐渐的将技术的真实价格逐步反映的一种经济机制。接着,本研究依循机制设计的观点,设计了根据未来某一时点的条件实现与否来重新补偿创业者的持股,以使得创业者的报酬可以达到该项技术真实价格下创业者应有的报酬。特别是(ML〈MT〈MH)形式下的条件选择权机制可以将事前无法确定的技术真实价格在日后加以表明。透过本研究所建议的方法和思路,可以使得过去因技术出价的差距过大,使得新进投资不能进行,而使得社会丧失一次增加社会财富及社会福利的机会的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