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里,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演示实验在演示时,学生不易观察。如没有大电流供电装置实验做不成功。同时限制在一平面上显示,效果不尽满意,我作的改进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2.
初中的物理课很大一部分要在课堂上作演示,为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完并使全班同学都看清楚,尤其是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说明问题,我对下面两个演示作了一些改进。一、课本96节图164图165关于安全灯的演示,因有煤气的初中不多,用酒精喷灯作,火焰不显著,本通报曾刊  相似文献   

3.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谭育红(浙江省丽水市城关镇中学323000)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焦耳定律演示实验存在着实验装置复杂,密闭要求高,调控困难,实验显示速度慢,可见度小等缺点.鉴此,我在教学中对此演示实验作了改进.现将实验介绍如下.一、实验材料及装置10...  相似文献   

4.
1多用途演示实验电路板的特点及适合探究的实验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从演示实验中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原先采用的是干电池作电源,小电珠作观察灯,实验可见度小,效果受到影响,在确保安全操作的情况,我们采用交流电源220V,家庭照明灯泡作观察灯,加上制作了多用途演示实验电路板,可见度大大提高,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实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中学或中专物理教材中,对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常采用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图1用于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图2用于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装置常采用1.5V小灯泡亮度较小,A、B两灯泡达到相同亮度的时间差也较短,自感现象不是太明显.另外由于两个电路是独立的,容易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误解:图1所示的装置,在通电时有自感现象,在断电时没有自感现象;图2所示的装置,在断电时有自感现象,在通电时无自感现象.为了使自感现象明显,同时消除学生的误解,我们对这一演示装置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规律的总结需要依托实验。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差,学生不易观察实验,实验的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电学的演示实验,讲台上连接的电路学生在座位上难以观察。为此,笔者通过日常的教学积累,根据教学的实际,自制“多功能电学实验示教板”。通过课堂教学的使用,体验到了具有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形象直观、可见度强且实验现象明显的特点。演示板既可以进行课堂演示,也可以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课堂展示,也可做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关于电流做功的实验是初三年级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对学生建立电功的概念并理解掌握电功的公式11”一UIt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如果只是按教材上所示进行组合,则因不能精确控制时间,电机没有刹车装置,电表读数困难等原因,实验效果不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若能把一些物理实验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为此介绍一则有关超重与失重的演示实验,其装置简单、效果明显,既具有科学性,又饶含趣味性。一.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1.铁架台;2.横铁杆;3.螺旋弹簧(规格:单位伸长量33~40mm/100gf,允许载荷700gf,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总说明中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显然,学生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在物理教学中佔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讲解必须配合必要的演示。大纲中所规定的学生应作的实验必须完成,次数不应减少。如果设备不足,教师也必须坚决克服困难,自制简单仪器来进行演示和实验。”在初中大纲的说明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作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实验,使他们认识到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意义,并获得一些实验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克服困难,制造仪器,完成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教学大纲这一正确的指示纠正了我们以往重视讲述而轻视实验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初中物理学上册§120蒸发这一课时,要使学生了解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必须依照教本用温度计进行演示。但是用水银温度计在课堂上演示,后排的学生往往不易看清。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自己设计了一种装置进行演示,效果很好。这种装置主要是用U形管压强计,用它测量温度的改变不但相当灵敏并且也很直观。同时除了能作蒸发吸热的演示外,还能作液化放热、热辐射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而所需热量不同的演示,现在把它介绍出  相似文献   

11.
物理属于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当中,物理演示实验对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旨在促进学生物理水平以及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翻开我们的图书目录,各种教材、参考书、小丛书等不少,而介绍演示实验的却寥寥无几.我们知道,要使物理课教得生动,富有启发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象,演示实验无疑是物理教师的最好助手.各种演示实验如何准备,如何达到预期效果,在段吉辉等编译的《物理学演示实验手册》中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参考资料.这本手册包括了力学、流体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物理等方面共740多个演示实验,介绍了每个演示实验所带的器材与装置、操作方法和演示效果.还适当地介绍了某些元件和装置的制作数据与工艺过程等。 手册的选题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九章"受迫振动共振"一节中,用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演示操作过程中,振子上下振动的同时还左右前后摆动,特别是驱动力频率与弹簧振子的频率接近时,振子摆动幅度更大,导致振子碰撞支架,不能形成稳定的演示效果.针对该装置的不足,笔者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演示器.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下册蒸汽液化的时候放热的演示,沒有比较,看不出液化时放热的现象,学生总以为把沸水滴入试管里,杯子里的冷水也会热起来。因此这个实验难以使学生信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作如下的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力学、振动与波、热学、电磁学、光学等5部分中的15个实验为例,说明如何开发、制作便携式物理演示实验装置,并展示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些物理演示实验取材于生活,制作简单,易于携带,便于推广;既能够在课堂上现场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部分实验还可以让学生编写程序对其进行模拟,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开发、制作能够带入课堂进行展示的物理演示实验,既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初二物理课本142页图161的演示,用来说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但由于冰有时不易找到,同时冰在水中会稍许融化,影响实验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便观察。我们把实验装置改成如图所示。在试管中部侧壁上打孔,课堂演示时插入空气泡温度计,现象非常明显。若用酒精温度计则适于作精细观察。  相似文献   

17.
高二物理课本中饱和汽压一节里,演示饱和汽压与体积无关的实验,照课本图161的装置虽然可以演示成功,但是要将一装满水银的长玻璃管B,倒插入一盛水银的深容器A中,是比较麻烦且又容易泼撒水银。空气也容易漏入而使实验失败。为了增強实验效果,简化操作手续,我在演示过程中将它作了一些改装。其装置和演示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也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较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为了不断改革演示实验教学,我们认为应在演示实验教学目的、方法和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为此,本文将对这方面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蓄电池的充电放电实验在讲授初中物理下册第二章第13节蓄电池时,为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能变成化学能、再从化学能变成电能的交互转变现象,巩固地掌握蓄电池的简单原理,我参考“物理通报”1955年9月号所发表的何之俊同志的“蓄电池演示实验”,利用使完的牙膏管、改用电解水实验装置组成一个充电放电电路,采用实验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现在介绍应用材料及实验装置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受迫振动、共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单晓峰 《物理实验》2006,26(8):24-26
简要分析了现行中学物理课本中关于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演示实验中存在的缺点,并针对其不足加以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演示效果更好,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