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清代八旗制度经济基础的旗地制度进入清代中叶以后开始走向崩溃.首先是一般旗地通过旗民交产等形式向私有土地转化;其次是皇庄和贵族王庄等被丁佃盗卖,直至清末民初被全部丈放.旗地制度的瓦解直接催生东北新兴地主经济的崛起,并为东北地区近代农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入关前在盛京地区设置旗地,并有所发展,包括“计丁授田”与旗地配置。顺治年时,“龙兴之地”的盛京地区农业歉收,清廷为恢复生产,采取了重新分配旗地,鼓励满族返回盛京,招汉人出关开垦等措施。招民开垦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反复几次,同时“旗民不交产”也几经变化。旗地的不断增加,管理办法的不断变化,尤其随着盛京各地分为旗屯、民屯,土地亦“分立界限”,有利于“各安生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盛京农业的丰收,不仅满足了本地民众生活需要,还将大量粮食支援了吉、黑、直、鲁等邻省,对稳定北方的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归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为防止驻防官兵丧失本民族特性、渐染汉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却在要求归旗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驻防官兵居留驻防地。满洲统治者于此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情,乃是时势所限。而归旗制度的废止,却为满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形成,尤其是分布全国的驻防群体的形成拓平了道路。是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是历代王朝行政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清朝的财政制度、财政措施始终是清政府重要国策中的组成部分。清朝260多年的演变都与其财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研究清朝财政制度,有助于全面认识清朝社会。本文仅就清朝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做些粗浅概述,从而认识它不同时期的财政制度性质。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深闺制度使妇女的身心遭到无情摧残,尤以男权制度压制为甚。这使女性以其充满幽愁暗恨的创作抒写出闺中悲吟,与此同时,也彰显出妇女无比的才情、气质与高超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天花流行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危害,东北虽处边塞但仍未能幸免。清代东北天花的预防经历了逃疫、局部种人痘、大面积种牛痘三个阶段的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天花逐渐被遏制。清代东北的天花预防工作及其嬗变过程,见证了东北地区的医疗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移民在进行空间移动的同时 ,也在传播其精神文化如风俗、信仰、习惯等。本文就清代东北地区出现的众多碧霞元君庙 ,从移民角度 ,通过多个个案的分析 ,证实这些祠庙正是由鲁冀豫等地移民建立的 ,同时指出东北的碧霞元君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混杂 ,如碧霞元君、观音、斗姆的合祀或难以区分等。  相似文献   

8.
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朝,形成于雍正朝。康熙末年,朋党之争加剧,官吏贪腐严重,无地农民结成秘密会社,起义不断。面对严重的威胁,雍正即位之初便对奏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扩大了奏折使用范围,完备了奏折保密制度,发展了奏折缮写制度,加强了奏折处理制度,创立了奏折录副制度,形成了清代所独有的文书制度。奏折制度给死气沉沉的封建官僚体系注入了活力,扭转了吏治腐败现象,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9.
家用纺织品是纺织产品的三大门类之一,属纺织行业发展的热点。本文研究的桌旗属于家用纺织品的一种,本文给出了桌旗的定义与类型,从产品的用途特性出发,进行了小样试制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赣东北各县在府城、省城和京城购置了不少试馆和会馆,以解决士子们的考试寓所问题;清嘉庆、道光朝,赣东北地区还兴起了资助士子卷资、旅费的宾兴组织,地方士绅在科举会社的设立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赣东北地方志中有不少科举会社资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方式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清至民国东北地方志资料对该地庙会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尝试性分析,并且对庙会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通过对该地庙会特点和影响的分析,了解了当时东北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城乡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庙会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在清至民国时期得以繁荣,突出了商贸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机制理论,对清末高教改革在新旧高教体制转换中的近代化意义、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及其内在矛盾作了分析,认为清末在高教改革开放方面的首次尝试,不仅建构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清文刍议     
清是清人留下来的一份珍贵学遗产。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之广阔,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之强烈,对封建统治黑暗揭露之深广,渴望变革的呼声之高亢,对历朝历代古创作成就的总结、继承、创新和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的守旧派视奔涌而来的西方文化为流毒,认为其将造成人心风俗的变异。为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维护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挽救濒临坍塌的封建道统,守旧派在言辞上处处维护科举制度,行动上严把科举入仕之关。然而,由于时势变化,守旧派固守传统的举措却并未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晚清文官考核由吏部主要负责,以清律、会典等为基本依据,以京察、大计以及年终密考为主要形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落实,但远未能达到"激浊扬清"、整饬吏治的预期目的.其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制度的极端腐朽和封建皇权的极度专制,考核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与不健全,考核形式主义严重,相关制度不配套的冲击等等.  相似文献   

16.
重视儒学教化既是清朝崇儒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贯彻其治国方略、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的儒学教化具有制度化、大众化以及重视典型教育的特点,因而清代的儒学教化扎实有效,对清代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使满清王朝颜面扫地,也动摇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威信,打乱了它固有的发展轨迹。在外来政治制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开始了向现代转型。这一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洋务运动时期传统政治制度的动摇、戊戌变法时期西方政治制度的宣传、清末新政时期新式政治制度的起步三个阶段。尽管这一转型才刚刚开始,取得的成效也极为有限,但对其后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华音启蒙》、《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四种朝鲜汉语文献的语音系统,就其韵母而论,考证其反映出来的清代汉语东北方言的语音特征。表现为:入声韵消失;闭口尾韵消失;存在儿化韵和轻声等。  相似文献   

19.
清代疆域     
清朝疆域幅员广阔,其疆域的奠定源自于清前期几代皇帝的开拓。到晚清之际,由于列强的入侵,至使大片领土丧失。由此,清政府正式开始与周边国家勘定疆界。从疆域的拓展,到疆界的划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清朝社会的变化,也为今天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