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探究,不断总结经验,笔者设计和自制了两块实验板,分别就电感、电容对交流电影响进行研究,采取两灯泡明暗对比法,效果明显直观.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中的虚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科学实验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涉及的对象来看,我们可以把物理实验划分为实际实验(realexperiment)与虚拟实验(Virtualexperiment)两大类.前者在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工具、实验对象都是以实物形态出现的,比如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所牵涉到的α粒子放射源、金属箔、荧光屏、显微镜、α粒子的大角散现象等.而在虚拟实验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整个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如光波机制的确定所采用的思想实验.  相似文献   

3.
赵丽  周亚洲 《物理通报》2009,(12):56-57
在讲授“全反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七节)时,受美国杂志一演示实验启发,笔者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奇妙的全反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到了物理现象的美妙,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很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现将这一演示实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杭庆祥 《物理通报》2017,36(11):54-58
人教版《 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1节即通过实验来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 , 对于教惯老版本教材的教 师倍感突兀, 有些教师也因为第一章已安排了一个“ 类似”实验而将两实验合并或对此事一带而过. 然而, 教材这样 编排是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 强调了实验、 探究的物理学习、 教学之法. 关键是: “ §2. 1实 验: ”是本章6节内容之灵魂, 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1装置说明 如图1,利用两条长的裸导线配合日光灯镇流器对全班同学进行“电击”实验.该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有惊无险,为学生提供深刻的感性认识;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兴趣.该实验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6节“互感和自感”的新课,达到设疑激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郭力强 《物理通报》2005,(11):60-61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中图15—2的演示实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是用通电直导线放人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受力的情况.笔者通过实验发现了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氧离子辐照二氧化钛单晶可以诱发其铁磁性.辐照后在室温下也能观察到二氧化钛的铁磁性,且对温度依赖性较小.结合X射线衍射实验、卢瑟福背散射/沟道实验、拉曼散射实验谱、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谱、超导量子干涉仪实验、单位原子随沟道位移实验,测定了晶格的损伤随辐照流强的增加而增加.发现在氧离子辐照二氧化钛时出现了Ti3+替代氧空位(OV)的缺陷复合体,即形成Ti3+-OV复合体.这种缺陷复合体导致了局部(TiO6-x)的拉曼模式的伸展.说明了Ti3+结合一个未成对的3d电子是二氧化钛局部铁磁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八节电容器的电容中电容器的充放电是难点.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是短暂的,不容易捕捉和观察.但是充放电过程本身又包含了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所以在课堂中有必要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放大,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容器工作原理的认识.为此笔者制作了一套多功能电容器充放电演示仪,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谭波 《物理通报》2009,(11):60-61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磁场”一章中,安排了一个名为“电流之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其实验方法是:在支架上平行的固定两条直导线,当通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两导线相互吸引;当通以相反方向的电流时,两导线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0.
1制作目的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有“传感器”这一章内容,其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及一些应用实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即关注现代科技、联系生产实际,同时也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我们教师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