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进的Z~2应力恢复过程与h型自适应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议了一种较为精确的边界应力求解方法,并用于改进Zienkiewicz-Zhu(Z2)应力恢复过程。改进过程增加的计算量不大,但可有效地改善后验误差估计精度。h型自适应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过程更有利于最优网格寻求工作  相似文献   

2.
用动光弹性法研究材料引入的分配层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动态光弹性模拟试验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研究了材料不同的分配层对应力波在结构中传播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冲击荷载产生的应力波在洞室结构顶部的传播及相互过程,得到指定点处的应力—时间关系曲线,为结构震塌机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防护结构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SHPB方法对泡沫铝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改进了传统的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SHPB)技术,采用夹在透射杆中的PVDF压电计直接测量透射杆中的应力时程.同时,采用输入波形整形技术,通过调整加载波形,使试样加载过程中保证均匀变形及应力平衡.利用此改进了的SHPB技术对泡沫铝进行了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铝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泡沫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三阶段”特征(elastic region,collapse region and densification region),并且应变率对其力学性能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单脉冲加载的Hopkinson扭杆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青  沈乐天 《爆炸与冲击》1996,16(4):289-297
分析了反复加载现象及其对变形微结构的影响,介绍了对现有标准Hopkinson扭杆的改进。改进后的新型Hopkinson扭杆是具有特殊设计的加载头和传动器的四杆系统,它完全消除了应力波的反复加载效应,实现了过程的单脉冲加载。改进前后的实验波形和变形局部化微结构形态的比较证实了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SPH应力修正算法,即模型中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分别采用不同的插值核函数和状态方程来处理,改善应力稳定性问题。介绍了一种改进的Quintic核函数,用于改善模型中压应力的稳定性。通过增加钟型核函数的光滑长度,改善模型中拉应力的稳定性。采用该应力修正算法模拟了无重力条件下方形液滴的震荡变形过程,对比分析了不同算法的模拟结果。此外,为进一步验证算法的适用性,模拟了溃坝算例。研究表明,改进的Quintic型核函数明显改善了粒子聚集现象,该SPH应力修正方法可以使液滴具有更均匀的粒子分布以及更光滑的自由表面,有效改善了SPH方法中的压应力不稳定作用以及自由表面流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离模型推导了铝合金筋板的循环弹塑性在蠕变全过程的应力-应变增量关系,并用塑性增量及蠕变理论分析了筋板在温度场及应力应变场作用下的热弹塑性-蠕变力学性质。将蠕变应变增量以初应变形式置入ANSYS隐式蠕变方程中,推导出包含初应力和初应变过程的Graham改进模型。用提出的Graham改进模型对四应力水平下的筋板蠕变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拟合结果能够较好地表征铝合金筋板在不同应力水平下不同蠕变阶段的蠕变特性,且对高应力水平的加速蠕变特性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Graham改进模型和传统模型的有限元模拟预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在同一位置时改进模型的误差更小,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进的有限元算法,综合考虑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树脂的化学收缩、应力松弛、材料的热收缩,建立了一个基于三维线性粘弹性的积分模型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热压罐成型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完整地模拟树脂的固化过程并计算层合板的固化残余应力;对于文中的正交对称层合板而言,热收缩是影响残余应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固化完成后,0°铺层内的中面中心区域层间残余应力值接近于0,边缘区域会迅速增加,容易发生分层破坏;任意点处,轴向应力比其他两个方向的应力高出1~2个数量级;残余应力值沿厚度方向有较大变化;树脂的应力松弛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8.
复杂结构动态应力的准确计算是一个没有圆满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最小余能原理为基础,提出了计算结构动态应力的最小伤痛有法。该方法采用二次分析思想,首先采用常规有限元对结构进行适当离散,计算输出结构所需应力区域的有限元结点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时程反应,再应用最小余能法计算所求部位的动态应力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与现有的有限元程序有机结合,方便使用;动应力在区域内的分布规律可以由计算者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二次曲线来逼近动应力在区域内的实际分布,避免了常规有限元法计算结构动应力时必须对单元形函数求导的做法,从而提高了动应力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构动态应力结果较常规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有明显改进,特别是当结构变化剧烈时,改进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应力及其灵敏度的结构拓扑渐进优化方法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在导出应力灵敏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应力及其灵敏度的结构拓扑双方向渐进优化算法.该方法是对传统ESO和BESO方法的改进和完善.算例表明该方法能较大程度减少解的振荡状态数,获得更佳的拓扑结构.具有概念上的简洁性和应用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串片散热器在制造过程中串片过盈量、串片在散热器工况下的温度应力及热阻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串片与钢管过盈接触处加涂带金属填料胶的工艺能明显改进传热性能并长期稳定,保持较小的热阻,工艺简便,价格低廉,推广应用有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1.
工程结构设计时经常需要限制最大名义应力,以避免发生断裂或疲劳破坏,一个有效的策略是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常规的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bi-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BESO)不能有效求解应力约束拓扑优化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处理体积和应力约束下的最小柔顺性问题.引入基于K-S函数的全局应力度量,以减小大量局部应力约束引起的计算代价.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应力约束函数引入到目标函数,然后由二分法确定合适的拉格朗日乘子的值使得应力约束得到满足.而且,详细推导了基于BESO方法的应力约束拓扑优化模型及其灵敏度列式,最后通过三个典型拓扑优化算例验证改进方法的有效性.为展示考虑应力约束的优点,将应力约束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刚度的设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BESO方法优化迭代过程稳健,获得了边界灰度单元很少的清晰的拓扑构型,并实现了有效降低应力集中效应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王选  刘宏亮  龙凯  杨迪雄  胡平 《力学学报》2018,50(2):385-394
工程结构设计时经常需要限制最大名义应力,以避免发生断裂或疲劳破坏,一个有效的策略是采用拓扑优化方法. 常规的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bi-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BESO)不能有效求解应力约束拓扑优化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处理体积和应力约束下的最小柔顺性问题. 引入基于K-S函数的全局应力度量,以减小大量局部应力约束引起的计算代价. 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应力约束函数引入到目标函数,然后由二分法确定合适的拉格朗日乘子的值使得应力约束得到满足. 而且,详细推导了基于BESO方法的应力约束拓扑优化模型及其灵敏度列式,最后通过三个典型拓扑优化算例验证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为展示考虑应力约束的优点,将应力约束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刚度的设计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改进的BESO方法优化迭代过程稳健,获得了边界灰度单元很少的清晰的拓扑构型,并实现了有效降低应力集中效应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李克武  赵锋  傅华 《爆炸与冲击》2015,35(6):846-851
浇铸类炸药由于质地软、波阻抗及波速都很低,通过传统SHPB实验方法无法得到准确的应力应变数据。透射杆信号幅值过低、试样应力平衡均匀性不高以及大应变加载引起的入射波反射波重叠失效,是进行浇铸类炸药SHPB实验的难点所在。本文中对传统SHPB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在试样两端面加装石英晶体应力计,引入石英计所获得的应力数据与应变片测得数据共同对试样应力应变状态进行计算。该方法可以提高透射信号幅值,提供试样大应变加载,避免了入射波反射波重叠导致的信号失效问题,修正了SHPB实验过程中的应力时空不均匀性的影响,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对典型浇铸类炸药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准确的应力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14.
管大椿  金江 《实验力学》1996,11(4):457-462
为提高焦散线法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精度,提出了两种基于多点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改进方法。文中推导了控制方程,编制了程序,阐述了实验技术。作为应用实例,对三种典型裂纹试件作了测试与处理。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处理的结果比文[1]经典法的结果有很大改进。作者还对图像处理用于焦散线法应力强度因子的提取作了初步探讨[5  相似文献   

15.
可变孔径超高真空盒系电子对撞机实施同步辐射装置扩建工程的关键部件。本文给出了不同孔径变化的8-环型波纹管在超高真空状态下电测应力实验结果。本实验选用了七个截面,布片较多,测出了不同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同时,测出了装配应力对结构的影响。该测试结果为改进设计正式投入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动态应变测试方法对悬挂式残膜回收机悬挂架进行实地动应力测 试,通过数据处理及其分析,得到悬挂架在工作条件下的应力状态,以及不同工作状态下各 构件的应力情况,并对悬挂架进行了疲劳强度分析,为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考虑横向惯性效应的Rayleigh-Love杆理论分析了一个弹性试件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加载过程中的内部弹性波传播过程,运用Laplace变换和反变换方法,得到了试件内部各点的变形、速度、应变和应力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梯形入射波加载情况下,纵向应力在试件内部的连续变化过程,以及波传播所伴随的横向附加应力.计算表明:在试件/入射杆界面附近,初次加载所产生的横向附加应力最大,可达入射波平台的12%;在大部分试件区域,纵向应力波传播将造成入射波平台4%~6%的横向附加应力;材料的泊松比越大,或者杆/试件声阻抗比越小,所伴随的横向附加应力越大;梯形波的上升时间和试件长径比对横向附加应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循环载荷下冷挤压孔宏观残余应力的松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束永生  何世平 《实验力学》1993,8(4):342-348
本文对应用云纹干涉法测量冷挤压孔周残余应力分布作了简要的论述,并应用该技术研究了冷挤压孔周残余应力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松弛问题,还探讨了残余应力的构件疲劳过程的相互作用,最后绘出不同循环应力次数作用后残余应力高周疲劳效应的几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高温超导块材在外磁场下降过程中会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可能导致其断裂,且其在受到拉伸应力作用时裂纹尖端产生小范围屈服,此时用线弹性理论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将不准确。本文通过统一强度理论对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进行修正。随后基于Bean模型分别讨论了外磁场变化速率和外磁场大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超导块材充磁过程中,外磁场以较小速率下降时主要考虑外磁场下降速率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当外磁场较大时,主要考虑外磁场大小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本文结果对高温超导块材充磁过程中的裂纹扩展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微粘结实验影响因素的边界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瑛  嵇醒 《力学季刊》1996,17(3):196-200
微粘结实验是一种新的简便的测量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方法,本文运用数值方法-边界单元法,对一个实际试件进行了界面应力计算,讨论了材料常数,刀口宽度和新月尖角三种主要因素对界面应力分布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方法改进和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