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数换底不等式的再思考樊友年(湖北公安县一中434300)悉心阅读《对数换底不等式的推广与应用》(《数学通讯》1997年12期),颇受启发,对于解决对数换底不等式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笔者思考再三,觉得直接用函数单调性和高中《代数》下...  相似文献   

2.
对数换底不等式的推广与应用周华生(江苏常熟市中学215500)文[1]、[2]介绍了一种对数换底不等式,其实,这个不等式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推广,推广后将更方便于使用.为此,介绍如下.定理若a>0,b>0,x>0,x≠1/a,则函数y=logaxbx.(...  相似文献   

3.
读了本刊1957年第3期“恒等式N=a~(loga~N)及其应用”一文,使我想起对数的换底公式.上文虽也提到换底公式,并在个别地方应用了它,但还觉不全面.因此,特草写此文,以供同志们参考. 1.对数换底公式.m以a为底的对数等于m和a以另一数b为底的对数之商:  相似文献   

4.
三、不等式和在解方程时一样,解不等式时应用换元法可以把诸如: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和对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和反三角不等式及高次不等式等等化为一次、二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解。在证明某些不等式时,应用换元法可将证明过程简化,同时通过换元以后容易看出不等  相似文献   

5.
林庆望 《中学数学》2012,(19):47-48
含对数的不等式常用构造函数求导数的方法证明,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时会遇到导数越求越麻烦的情况,使思路陷入僵局.下面介绍一个基本对数不等式,用它可以证明一些含有对数的不等式问题,以此说明它在解决含对数不等式问题中的优越之处.一、基本对数不等式  相似文献   

6.
解某些题时应遵循的“先后原则”063600河北乐亭二中赵春祥有些数学问题,必须严格遵循这样一条解题原则,即谁“先”谁“后”问题.倘若不注意这一原则,不是解错就是难解.下面介绍几例.1解指数不等式时,应遵循“先讨论底”、“后取对数”的原则例1解关于x的...  相似文献   

7.
1986年高考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第四题是一个解条件对数不等式问题。尽管这题难度不大,但不少考生解题却十分费力。可见,加强关于解对数不等式的教学十分必要。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仅仅安排一个解对数不等式的例题(见该书  相似文献   

8.
蔡玉书 《数学通讯》2015,(Z1):106-110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涉及底的大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维品质,对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大有好处.另外,对数换底公式的灵活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一、对数换底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数的大小比较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方法有图象法、比商比差法、放缩法、利用换底公式法等.在这里引入一种新的方法——我称之为同底法. 例1 比较对数log2 5和log311的大小. 分析可以看出,log2 5和log311都介于2,3之  相似文献   

10.
数的换底公式:logab=logcb/logca(a>0,且a≠1;c>0,且c≠1,b>0).换底公式在对数的运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灵活多变,掌握换底公式及应用,有利于提高恒等变形能力及快速解题能力,课本中没有给出证明,现就换底公式及应用分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丽慧 《中学数学》2022,(23):72-73
指数式与对数式综合的不等式问题是导数压轴题的常见题型,同构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指、对同构法”的应用主要有“变指”“变对”两种变形技巧,将函数模型统一后,再结合切线放缩处理.  相似文献   

12.
运用齐次函数的分析性质,在基本不等式中插入了一个齐次加权"平均",推广加细了基本不等式.作为特例,得到了加权的对数,指数平均不等式,从而部分解决了文[1]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对数平均不等式是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常用方法,但是当遇到的函数形式比较复杂时,从正向运用对数平均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就会非常困难,这个时候我们不妨从事物的反面出发,运用反证法,再结合对数平均不等式处理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对数均值不等式在高中教材没有专门的介绍,但却是解决一些不等式问题特别是高考导数大题的关键工具,掌握对数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无疑对导数大题的突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熟知平均值不等式,a>0,b>0,  相似文献   

15.
<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常常出现在高考数学压轴题中,这类题灵活多变,对不等式放缩的要求比较高.下面介绍利用对数平均不等式,化繁为简,解决这类问题.对数平均不等式:对0(1/2)<(x_2-x_1)/(lnx_2-lnx_1)<(x_1+x_2)/2.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课本中对换底公式的推论没有系统列出,而只是将部分推论分散在例题和习题中。我们认为,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可将这些零碎而又分散在例题、习题中的题目,归纳整理,将对数换底公式的推论作系统介绍,在介绍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掌握换底公式,又能揭示某些对数变换的规律性,现介绍如后以供选用。 1.把对数的底数、真数同次乘方(不取零次乘方),对数的值不变。即log,N=log_(am)N~m(m≠0) (Ⅰ) 证明:log_aN=log_bN/log_ba=mlog_bN/mlog_ba=log_bN~m/log_ba~m=log_aN~m。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用初等方法证明一组关于双曲函数的不等式。作为该不等式的一个特例,得出[1]中的指数平均与对数平均不等式。同时揭示调和平均、几何平均、对数平均、1/2次幂平均、指数平均、算术平均和均方平均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独立随机变量序列的重对数律的基础上,获得了一个不同分布WOD随机变量序列的重对数定理,定理的证明基于一个Kolmogorov型指数不等式.  相似文献   

19.
不等式     
有关《不等式》的中等问题(中档题)主要是考查各类不等式的解法. 从涉及题目的类型来看,有整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等等.  相似文献   

20.
<正>极值点偏移问题是近年来高考题与模拟题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这类问题的文章汗牛充栋~([1][2]),通常来说我们有三种处理方法:构造函数法,换元法与对数均值不等式法.以一道常见的题为例:已知函数f(x)=lnx-ax有两个相异零点x_1,x_2,求证:x_1x_2>e~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