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的电热元件PTC是热膜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它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并研究了生产工艺中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PTC热敏元件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选择性电极法,通过准确测定溶剂中的含氟量,考察了不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对氟化剂的增溶效果,并与部分氟代反应结果相对照,证明这种筛选方法不但切实可行,而且简便、快速、廉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 B C 法,测定了40 例胆囊癌和8 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 P21 、 P53 、 B C L- 2 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结果显示: P21 、 P53 、 B C L-2 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织中分别为52 .5 % 、52 .5 % 和70 % .在胆囊腺瘤性息肉中分别为0 % 、0 % 和100 % .提示:检测 P21 、 P53 、 B C L- 2 蛋白表达情况对胆囊癌与胆囊腺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P21 、 P53 蛋白表达可能是胆囊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PT℃管桩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在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应用PTC管桩和土形成的复合地基充分发挥了PTC管桩的高承载力特性和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地基沉降量或不均匀沉降.采用PTC管桩加固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相对低廉、工艺简单易行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种不同工艺的研究,分析了高居里温度PTC材料制备过程中铅挥发的原因和机制,以及对材料电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而研究了氰化硼添加剂改善材料电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控制材料制备过程中铅的挥发、优化材料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PTC管桩处理路段在造价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获得了比水泥土搅拌桩和排水固结法更好、更有保证的处理效果。相信随着PTC管桩在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造价会有所下降,这将使这一地基处理方法更具竞争力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PTC发热元件因其良好特性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目前电热产品所采用的主要元器件之一。但其特性所致的输入功率不稳定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困惑,使其不能准确标示额定输入功率,以致产品检验不合格.本文通过标准的研究,检验的总结,分析合理的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掺杂的BaTiO3基陶瓷的电性能、界面形态、氧元素分布特点以及电畴结构等进行研究发现:瓷体半导化速度很快,烧成温度是影响瓷体半导化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氧在晶粒晶界的偏析,并且对势垒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样品掺杂的元素不同,电畴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畴结构和电阻起跳性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8例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多数具有边界不规则、不清晰,单发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内部微粒状钙化及血流高速高阻等特征性表现。结论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敏感性高,其声像图较具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癌基因改变,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热点的myc基因、C-erbB-2基因、ras 基因、MTA1 、MDM2 、CyclinD基因在食管癌中发生的变化作了简要阐述,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基因诊治探索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对易感动物以及相关生物材料和生物制品进行猴副流感病毒(SV5)的快速病原检测,根据SV5病毒SH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SV5的RT-PCR方法,通过优化确定了RT-PCR体系的最佳工作条件。核酸序列分析显示,所扩增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中报道的SV5病毒株WR-21005序列同源性达到97%,证明该方法特异。敏感性分析显示,该方法可检测的最小RNA浓度为2.1 ng/μL,能检出的最小病毒滴度为3.98CCID50/0.1 mL。初步将该方法运用于猴、地鼠、常用传代细胞和猴源生物制品的检测,在所检测的样品中均未检出猴副流感病毒核酸序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可用于猴副流感病毒(SV5)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王文莉  刘吉华 《科技信息》2013,(3):471-471,483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图像特点,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4例甲状腺癌的CT图像特点。结果: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平扫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结节影,多发结节22例,单发结节8例,形态规则28例,不规则形2例,10例钙化,气管受压6例。14例甲状腺癌平扫形态为规则形6例,不规则形8例,边界不清12例,边界清2例,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组织10例,囊性变2例,细颗粒状钙化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结论:CT扫描在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健康观察组(65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63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2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外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6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为4.62%;对照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为17.4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为11.11%;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RT-PCR法对木槿病叶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不同方法对木槿病叶进行总RNA提取效果比较 ,同时用RT PCR方法 ,用广谱性植物病毒TMV、CMV、PXV和PVY的外被蛋白基因设计的引物对染病木槿的花叶病和皱缩病检测 .结果显示 :磁珠式固态样本总RNA快速分离纯化的方法提取的RNA比较完整 ,而Sangon(上海生工 )Trizol法提取总RNA和BioDev(博大泰克 )高效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相比较较差 ;不同模板浓度对PCR反应产物的影响较大 ;探讨了四种病毒对木槿的感染情况 ,分析得知 ,木槿的花叶病和皱缩病可能不是由于其中的病毒引起的 .本文虽然没有证明了木槿是由何种病毒引起的 ,但是对木本植物病毒的检测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并且对我国更多的木本植物的病毒检测将有更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8.
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微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TaqMan定量PCR检测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的表达量,建立了一种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前列腺特异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前列腺癌微小转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PSA在转移癌、局限癌和增生患者组中与GAPDH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3×10-3±3.4×10-4),(2.6×10-4±3.9×10-5)和(2.6×10-5±4.5×10-6),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PSMA在各组间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4×10-3±9.3×10-3),(5.0×10-4±8.3×10-5),(2.4×10-5±7.2×10-6),各组间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因此用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PSA和PSMA的表达水平,可区分前列腺转移癌、局限癌和增生患者,该方法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