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α,β-不饱和醛酮与单取代肼反应的产物是吡唑啉,据文献报道,反应是经过腙关环而得产物,我们的实验发现,苯丙烯酰苯(Ⅰ)与甲肼(Ⅱ)(1:1.05)在-5℃以下反应可以分离到一个白色不稳定的中间体1-甲基-3,5-二苯基吡唑烷醇-3(Ⅲ),它在-75℃稳定,温度升高时缓慢脱水生成产物卜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Ⅳ),甲肼和苯丙烯酰苯在此条件下生成吡唑啉的反应历程与以前文献报道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三苯基型稳定季鏻盐的 Wittig反应具有 Z-式选择性,其 PTC-Wittig 反应亦具有 Z-式选择性,三苯基型半稳定季鏻盐的 Wittig 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较差,其产物的Z/E 约为1∶1~1∶1.5。我们曾报道二苯基烯丙基型半稳定季鏻盐与芳醛的 PTC-Wit-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相转移催化维悌希反应的报道大都限于烷基三苯季鏻盐的研究,对于带功能基的烷基三苯基季鏻盐的相转移维悌希反应报道甚少。相转移疆悌希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尤其是对活性物质(如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报道ω-羟基烷基三苯基季锛盐与脂肪醛的相转移维悌希反应,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异长叶烯(Ⅱ)氧化产物的混合物具有木香香气,可以不经分离用于调配香精。采用不同的氧化方法,(Ⅱ)的氧化产物也不同。当用NaCr_2O_7—HAc控制氧化时生成饱和酮8-氧代异长叶烷(Ⅲ)和不饱和酮9-氧代二长叶烯(Ⅳ)的混合物。当用H_2O—HC-OOH进行氧化时,其主要产物饱和酮(Ⅲ)。长叶烯(Ⅰ)或异长叶烯(Ⅱ)在非  相似文献   

5.
烯烃和环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过去的基础有机化学教材认为首先由带正电荷的离子与烯的部分极化的π键作用,生成一个很不稳定的带正电荷的中间体,它立即与反应体系中的负离子结合,生成最后的产物。例如:  相似文献   

6.
控制反应条件,热分解三苯氧基膦臭氧加成物(Ⅱ)产生单线态分子氧,其产率由70%提高到98%,同单线态氧的探针化合物α-蒎烯反应,得到单一的“ene”型产物,松香芹醇(pinocarveol)。同6-羟基-1,4-顺,顺-环辛二烯(Ⅰ)反应占优势的过程也是“ene”反应,分离出还原产物5,8-二羟基-1,3-顺,顺-环辛二烯(Ⅲ),以及(Ⅲ)的热重排产物6-羟基-4-顺-环辛烯酮(Ⅳ),这同用光敏氧化的方法氧化(Ⅰ)得到的结果相一致。通过构型分析,说明了化合物(Ⅰ)同单线态氧作用,通过协同的“ene”反应进行,使分子轨道相互作用不利的[π4s+π2s]加成过程被抑制。  相似文献   

7.
用环硫氯丙烷与氨水(或氨气)反应合成了一类新的巯基胺型螯合树脂。这类树脂对贵金属Ag(Ⅰ)、Au(Ⅲ)、pt(Ⅳ)等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Ag(Ⅰ)—Cu(Ⅱ)—Zn(Ⅱ)—cd(Ⅱ)的混合溶液中,树脂只吸附Ag(Ⅰ),说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季鏻盐/ZnCl2催化甲苯与氯化苄合成苄基甲苯的反应.较佳反应条件为:季鏻盐9.4 mmol,n(季鏻盐)∶n(氯化苄)=1∶40,于100℃反应5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氯化苄转化率近100%,单双苄基甲苯总收率95%.季鏻盐/ZnCl2催化剂可循环使用24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孙菁 《应用化学》1987,(6):90-91
本文研究了用NafionH树脂、分子筛及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的单萜烯烃a-蒎烯,柠檬烯,二氢月桂烯,月桂烯和罗勤烯的水合及酯化反应,讨论了诸反应参数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情况下双键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利用色谱-红外联用技术对产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1) 对拧檬烯的水合及醋化反应,酸性大的催化剂(Nafion,H树脂)转化率高,但同时也增加了异构化产物,酸性比Nafion H树脂低的分子筛可比较专一地生成a-松油醇。  相似文献   

10.
以1,2-二氰基二硫烯二钠盐(Na_2mnt),CuCl_2·2H_2O和溴化3,5-二氟苄基三苯基季鏻盐([BiFBzTPP]Br)为原料,成功合成了1种新的含1,2-二氰基二硫烯铜配阴离子的取代苄基三苯基复合季鏻盐[BiFBzTPP]_2[Cu(mnt)_2].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所合成的季鏻盐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季鏻盐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94 9(1)nm,b=0.154 2(1)nm,c=0.186 6(1)nm,α=90°,β=100.977(3)°,γ=90°,V=2.680 1(4)nm~3,Z=2,R_1=0.049 9,wR_2=0.113 8.该季鏻盐的分子结构单元由2个[BiFBzTPP]+阳离子和1个[Cu(mnt)_2]~(2-)阴离子组成.其结构特点是季鏻盐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C-H…S,C-H…N氢键和p(N)…π堆积作用相连接.变温磁化率测试显示,季鏻盐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弱的铁磁耦合特性.  相似文献   

11.
聚苯乙烯负载季鏻盐型树脂的制备及催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分子材料负载季鏻盐相转移催化剂的开发和研究已有报导[1,2]。Reeves[3]和Idoux[4]曾用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经多步反应制得催化剂。Tomoi通过CF3SO3H催化ω-溴代烯烃与树脂付-克烷基化反应制得溴烃基树脂,再与三烃基膦反应制成高分子负载季磷盐催化剂, 具有良好的相转移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金潇  徐亮 《合成化学》2012,20(4):494-496,500
以呋喃为原料,经水解、原位水解-Wittig反应、还原、氧化四步反应合成了β-胡萝卜素的关键中间体2,7-二甲基-2,4,6-辛三烯-1,8-二醛(5);5与季鏻盐经Wittig反应合成了β-胡萝卜素,总收率43%,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3.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共轭烯烃的光聚合是一类饶有兴趣的反应,通常认为是一激发态分子与一基态分子发生[2 2]加成.在考察乙酰丙酮的光聚合反应产物的谱学数据时,发现产物可能系结构(Ⅰ),(Ⅱ),(Ⅲ)或(Ⅳ)中的一种但难以作出唯一的指定。这与我们研究乙酰丙酮和1-萘甲酸甲酯的光环加成产物结构所遇到的问题相似。为全面了解乙酰丙酮光二聚反应,本文报导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和分子力学能量优化的结果,讨论了其可能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强  王丽丽  郑保忠  隆泉 《化学进展》2009,21(9):1782-1791
与铵盐类离子液体比较,季鏻盐离子液体具有挥发性更低,物理、化学性质更加稳定,兼具催化功能等优点。近年来,季鏻盐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反应介质日益受到重视,很多类型的有机反应在季鏻盐离子液体中得到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以2000年以来的期刊文献报道为线索,对季鏻盐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以及以其作为反应介质的绿色有机反应进行了综述。这些反应主要包括Diels-Alder反应、Heck反应、Suzuki反应、Buchwald-Hartwig 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Kornblum 取代反应、Grignard反应、羰基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转移氢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多种类型。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强碱性反应条件或亲电取代的反应类型,季鏻盐离子液体具有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不对称环磷酸肟酯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反式-2-氯-2-氧-4-苯基-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Ⅱ)和α-氰基-芳基甲醛肟(Ⅰa-Ⅰf)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反应,制得新型的1,3,2-二氧磷杂环磷酸肟酯(Ⅲa_Ⅲf),产物中的非对映异构体经1HNMR、31P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确证.但化合物Ⅱ与芳基甲醛肟反应,得到芳基甲腈和环磷酸,这可能是生成不稳定的环磷酸醛肟酯(Ⅳ)经Beckmann裂解所致.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cis-Ⅲd具有很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环多烯配位的羰基铁化合物与亲核试剂芳基锂在低温下反应后再用鎓盐(Et_3OBF_4)烷基化,得到完全不同的产物.例如,环辛四烯-和1,3-环己二烯(三羰基)铁生成一系列异构化的卡宾铁配合物.在这些产物中,环烯烃配体上的一个碳原子键联到“卡宾”碳原子上形成双烯丙基二羰基铁配合物.而环庚三烯(三羰基)铁在相似的条件下则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开环的双烯丙基铁配合物.在这个相关的研究中,我们选择环较小的环烯烃配位的羰基金  相似文献   

17.
缩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Ⅱ)与相应的酮或醛反应,生成3-二取代甲撑基二硫代甲酸甲酯(Ⅲ).化合物与N-单取代哌嗪反应,制得不同取代基的标题化合物缩胺硫脲(Ⅰ),产率27~85.产物的结构用IR,NMR和元素分析证实,用磺酰罗丹明β蛋白染色法(SRB法)和四氮唑盐还原法(MTT法)检验了它们对鼠白血病(P-388)和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聚苯乙烯键合麻黄碱 Co(Ⅱ)络合物对烯烃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刘庆艳刘必前何纪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环氧化,分子氧,烯烃,醛,高分子催化剂烯烃的环氧化反应是将烯烃进行氧化转化的重要反应[1].由于高分子催化剂具有与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从HCN氧化和水解两个方面研究了HCN消除反应机理,并考虑了HCN的直接消除反应(途径Ⅰ和途径Ⅱ)和CuO上的HCN消除反应(途径Ⅲ和途径Ⅳ)。途径Ⅰ为HCN与2个O2分子生成CO2、NO和H原子;途径Ⅱ为HCN与1个O2分子和1个H2O分子生成 CO2和NH3;途径Ⅲ为CuO上HNCO水解为CO2和NH3;途径Ⅳ为CuO上HCN水解为CO和NH3。研究发现,途径III速控步骤的活化自由能垒为157.32 kJ/mol,比途径Ⅱ中HNCO水解降低12.34 kJ/mol;比途径Ⅳ降低了63.8 kJ/mol。可见,HNCO是HCN净化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CuO的加入降低了反应能垒,促进了HCN消除。  相似文献   

20.
王粉  王兰婷  王罡  钱程  周映霞  郑昕 《有机化学》2023,(12):4147-4156
有机盐发光材料因其离子性而具有光热稳定性好、熔点高、水溶性好、强静电相互作用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生物监测、防伪和光学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一系列基于氮杂环芳香鎓盐、季铵盐、季鏻盐以及基于柔性烯键和腙键等特定性能的有机盐发光材料被开发出来.该综述对有机盐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发光原理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