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语言学—细胞精密的通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间体液中的蛋白质和多肽具有与人类语言非常类似的特点,行使着传递细胞内外信息的功能,故在此定名为细胞语言(Cytologue)。细胞语言学的研究,将为揭示细胞间精密的通讯机制、破译细胞语言、人为控制细胞的功能、中医药治疗机理的阐明、细胞生物学某些重要课题的探讨以及人类寿命影响因素的研究等诸多方面提供全新的探索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经络在中医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人、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病理过程和药物归经的主宰。《黄帝内经》中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等记载。经络的分布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网络全身,无处不在,无所不通。经络的基本作用是联络、调节和营养。但经络的现代医学生物学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很重要,而且为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新…  相似文献   

3.
工频磁场影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尤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目前关注的一个热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等功能,GJIC抑制则是促癌剂促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证明,工频磁场(脉冲或正弦)不仅能增强12-氧-14-酰佛波13酯(TPA)对GJIC的抑制作用,而且一定强度的磁场本身也能抑制GJIC.通过系列的机制研究表明工频磁场对GJIC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连接蛋白(Cx)的翻译后水平,即通过由蛋白激酶C介导的信息转导途径,使Cx43蛋白发生过磷酸化,并使其从质膜向胞质转移.  相似文献   

4.
细胞通讯研究的新进展及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通讯研究的新进展及重要性ProgressintheResearchonCellularSignallingandItsImportance¥//张锦珠(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细胞生物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员北京100101)细胞的通讯(或称细胞的信...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细胞模型是“积木式”的,难以解释日益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本文将电子学原理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相结合,对细胞模型进行了新的设计。新的模型不仅可以解释现代生物学的各种现象,而且可为“细胞记忆”、分化、转化、“知识的人工输入”等令人关注的课题提供全新的探索性思路。  相似文献   

6.
非同步通讯模式的统计模型为在二维网络上实现多模式通讯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一些应用的尝试也逐步展开。到目前为止,这些应用还都局限在人工产生通讯模式的范围内。提出了通讯过程决策树的严格的形式定义和依时间梢等概率树的递推性定义,以及诸如:全对称、完全、均匀、半均匀、殆半均匀等概念,并讨论了梢的概率分布,及其与各时刻各节点处概率分布的关系,证明了两个定理。这些概念和定义将为今后自动生成通讯模式建立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BGC-283细胞形态、细胞核DNA及细胞间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及细胞核DNA的影响。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观察海嘧啶对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海嘧啶可改变细胞形态,使细胞DNA缺损,可促进肿瘤细胞间通讯的恢复。结论通过影响细胞DNA和恢复细胞间通讯是海嘧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光子通过光纤和其他部件,以激光脉冲的形式高速传递。分析家们认为,今后10年光子设备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电信领域,从计算机到飞行器将取代电子设备。 当电子电话交换系统不再能应付信息高速公路上巨大的信息量时,光子交换系统将取而代之。由欧洲联盟资助、涵盖10个公司和大学的斯德哥尔摩  相似文献   

9.
自由基介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DNA损伤、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及调控等角度综述了活性氧和活性氮自由基对细胞凋亡的各种介导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空间环境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空间诱变后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细胞间通讯功能及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机理。应用细胞低温长期生存系统,将B16细胞株搭载于“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返地后单克隆化,从得到的110株单克隆空间诱变B16细胞株中随机选取6株,编号为39#~44#,常规培养6代后和对照细胞株同时做MTT和FCM,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分布;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将有变异的细胞接种C57BL/6J小鼠,免疫组化观测CD31蛋白的表达量。初步筛选出两株(39#、44#)变化比较明显的细胞株,44#细胞增殖能力降低、G1期分布增加、细胞间通讯功能增强、CD31蛋白表达增强;39#细胞增殖能力升高、G1期分布减少、细胞间通讯功能减弱、CD31蛋白表达减少。空间环境的作用使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产生多向变异,有可能筛选出有意义的细胞株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细胞间隙连接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细胞间隙连接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着重阐述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肿瘤中的变化、影响因素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郑义  朱晓燕  李明 《大自然》2014,(3):22-24
<正>梅花鹿、马鹿和麋鹿等鹿类都属于营社群性生活的哺乳动物,它们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注定了要与一些同伴长相厮守,因此,通讯行为在这种社群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彭泽县的中部,总面积达125平方千米。保护区内多为海拔3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猫鹰窝海拔536.6米。这里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类型,温暖湿润,年均温16.5℃;全年季节变化明显,其中4月至6月为雨季,年均降水量达  相似文献   

14.
在同步和非同步通讯模式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准同步及泛同步通讯模式2个新的概念。并进一步讨论了通讯熵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遗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主要农作物之一 ,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研究植物。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PCD)。这些PCD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PCD ;一类是抗病过程中的PCD或突变模拟病斑 ;另一类是外界逆境因素诱导的PCD。在玉米中已发现许多细胞死亡突变体 ,导致这些突变的一般是一个已知的可转座元素 ,这样便可通过转座子标签法来分离这些突变体的相应基因。对这些突变体的分析将阐明玉米PCD的分子机制及遗传调控 ,从而为人工控制玉米PCD提供理论基础 ,并将为其它植物的PCD研究提供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遗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研究植物。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这些PCD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PCD,一类是抗病过程中的PCD或突变模拟病斑;另一类是外界逆境因素诱导的PCD。在玉米中已发现许多细胞死亡突变体,导致这些突变的一般是一个已知的可转座元素,这样便可通过转座子标签法来分离这些突变体的相应基因。对这些突变体的分析将阐明玉米PCD的分子机制及遗传调控,大而为人工控制玉米PDC提供理论基础,并将为其它植物的PCD研究提供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划痕染料示踪标记(SLDT)方法,检测了多溴联苯醚(PBDEs)对人肝正常细胞(HL-7702)与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结果表明,PBDE-47与PBDE-209均显著抑制HL-7702细胞的GJIC(10~50μmol.L-1),随着剂量的升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在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BDE-47在3.75~50μmol.L-1范围内对GJIC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PBDE-209在15~50μmol.L-1范围内对GJIC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两种细胞中,PBDE-47的抑制作用大于PBDE-209.停止染毒后,细胞GJIC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实验表明PBDEs可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为进一步研究PBDEs的毒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铁路运输在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并承担了相当的交通压力,而对于铁路交通系统,其运行稳定的基础保证便是通讯系统,通讯的质量会直接对铁路网运营的效率以及速度造成影响,同时通讯网络的稳定性以及有效性会直接影响铁路系统的安全性。科技进步为铁路通讯系统带来了各种高新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推广,通讯系统也在逐步的完善,铁路运输的效率以及可靠性也随之提高,文章主要针对当前铁路网络运营当中给所使用到的移动通讯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运动对肌卫星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再生、肥大的基础,平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产生影响.综述了运动对肌卫星细胞激活、增殖、分化的机制,并就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