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真比重分离法研究一种飞灰残炭的生成途径和再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在足够高温度下,停留时间越长,分子结构的晶格化程度越高,因而反应活性越低,同时真比重也越大的原理,采用重液将一种链条锅炉飞灰中的残炭颗粒富集并按不同真比重分开。各比重组颗粒表面积测定结果符合不同燃尽度焦炭比表面积变化规律;小流化床燃烧实验证明随真比重增大,残炭颗粒本征反应活性降低。说明真比重分离法对于判断飞灰残炭颗粒的形成途径和再燃特性很有效。实验结果表明,链条炉飞灰残炭并不主要由原煤中的细小颗粒形成,由中等和大颗粒原煤形成的飞灰残炭占相当比例;在真比重最大的残炭组中,细小颗粒所拥有的总碳量最大。估计它们是由大颗粒或大块原煤经过炉内高温区、停留时间长,燃烧后期碎裂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气流床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细渣含碳量很高,目前多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将细渣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有望为细渣处理提供有利的技术。本研究选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典型气化工艺GE、OMB及GSP产生的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吸附仪、激光拉曼及热重分析仪等仪器,系统研究了气化细渣中残炭的结构特征与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原始气化细渣中的物质可分为黏结球形颗粒、多孔不规则颗粒与孤立的大球形颗粒,而酸洗后的气化细渣多以疏松细小的颗粒和多孔不规则块状颗粒存在;细渣中残炭的孔径尺寸主要分布在4-8 nm,且比表面积与残炭的活性位点大小顺序均为:GE OMB GSP;GE渣中残炭结构有序度最低,无定形炭结构最多,GSP则相反;GE渣中残炭燃烧速率最快,主要是由于GE渣中残炭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无定形炭结构及较高的的活性位点,且GE渣中残炭的综合燃烧指数为5.26×10~(-7)%~2/(min~2·℃~3)。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两种不同的神府焦,以二氧化碳、水蒸汽及其混合物为气化介质,于热天平上在900~1000℃条件下进行气化反应性对比实验的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在C+CO_2反应情况下,中试流化床气化炉捕集的飞灰反应活性要高于实验室自制焦的反应活性,有水蒸汽参与的反应,C+H_2O,C+CO_2+H_2O(0.06MPa,0.04MPa)反应,自制焦的反应性大于飞灰的反应性。结合两种反应的不同反应过程,从微观结构特征上分析了微孔表面积同反应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三个燃烧福建无烟煤的商业CFB锅炉电厂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飞灰的粒径和含碳量分布;观察并区分了飞灰中煤炭、烟怠、半焦和灰渣等颗粒的表面形貌;测定了飞灰炭的反应活性并与入炉煤作比较;并研究了飞灰炭的来源。结果表明,采用单级分离装置的CFB锅炉,粒径在0.0385mm~0.0500mm的飞灰质量最多,未燃炭份额也最高;而采用双级分离装置的CFB锅炉,飞灰质量分布和飞灰炭份额的峰值则出现在粒径为0.0500mm~0.0750mm处。飞灰主要由三种形貌的颗粒组成,颗粒状的未燃炭、絮团状的灰渣、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焦。与入炉煤相比,飞灰炭的反应活性较高,主要来源于入炉煤中的细粉和燃烧早期因破碎和磨蚀而产生的、来不及在炉膛中燃尽的细小含炭颗粒。入炉煤中易破碎、反应性较高的亮煤是构成电厂CFB锅炉飞灰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垃圾焚烧飞灰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应用能谱分析、灰熔点炉、XRD、压汞仪等仪器手段对国内外8种垃圾焚烧飞灰的成分、熔点、晶相结构、颗粒特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飞灰成分因为受原料、炉型、取样位置等因素影响而差异很大。由于飞灰的成分差异导致垃圾焚烧飞灰比煤灰更易于熔融,对熔融处理有利,这主要归因于飞灰中SiO2含量以及SiO2/Al2O3差异,熔点与SiO2含量存在正比关系;添加CaO实现助熔是有条件的,不同飞灰由于焚烧条件和飞灰成分不同导致晶相组成有一定差异;飞灰内部孔径主要分布于0.3 μm~1.5 μm范围内,飞灰的比表面积为20.5 m2/g。  相似文献   

6.
在高温管式电加热炉上进行了三种煤单独燃烧,三种煤添加1%、3%、5%溴化钙与醋酸钙燃烧,以及一种煤添加Fe2O3燃烧实验,燃烧温度为1 250℃。收集了各燃烧过程的飞灰,对收集的飞灰进行了Hg含量测定,并对飞灰进行了比表面积、EDS与XRD表征。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煤燃烧后Hgp的生成特性显著不同;三号煤灰的比表面积最大但飞灰颗粒Hg含量及Hgp比率均很低;在添加CaBr2后,三种煤飞灰颗粒Hg含量及Hgp比率均显著增加;在三种煤中添加醋酸钙,及在三号煤中添加Fe2O3后,Hgp含量与比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单分子层技术将聚合羟基铝簇离子嵌入到二硫化钼板层间,得到层间距为1.481至1.519 nm的柱撑二硫化钼复合材料。XRD、DSC等研究表明,柱化液的滴加浓度越稀、柱撑反应体系中Al∶MoS2物质的量之比越小越有利于获得层间距较大的柱撑材料。与原料2H-MoS2相比,柱撑材料的层间距增大,颗粒度变小,比表面积增加。在氧气条件下,对Na2S的催化氧化实验表明,柱撑材料较原料2H-MoS2的催化氧化活性提高3~4倍,且光催化活性大于催化活性。这与柱撑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所导致催化活性部位的增多,以及光致电子-空穴对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三种不同结构特点的氮化硼(BN)充当载体,负载Au纳米颗粒进行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反应,发现载体的结晶性、比表面积对活性相Au的尺寸具有显著影响.Au/BN500的比表面积是晶化程度高的Au/BN600、Au/BN700催化剂的四倍以上.相较于Au/BN700而言,Au/BN500催化剂Au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残炭颗粒的形态、结构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阐述了不同残炭颗粒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的分布特征。这些结果表明,残炭颗粒的形态结构特征不仅依赖于煤的显微组分组成,而且也依赖于煤的变质程度。由镜质组形成的残炭(包括薄壁煤胞、厚壁煤胞和网状炭)在燃烧过程中迅速减少。而来自于惰性组的未熔炭,当它以等密度方式燃烧时,其数量上的减少非常缓慢,所以它们可能导致电厂飞灰中未燃炭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四种比表面不同的树脂固载Pd Cu双金属催化剂.X 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比表面积增大,固载量相同的Pd Cu催化剂,Pd Cu合金的颗粒减小,因而在甲苯,4 甲基 4 羟基 2 戊酮加氢和电催化反应中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纳米KH颗粒的热稳定性及其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纳米尺寸的KH颗粒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与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纳米KH热处理后,比表面积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单位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却增大.表明热处理改变了KH表面的状态,说明大的比表面积是构成纳米KH高活性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具有高表面能的表面也是高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纳米KH具有使苯乙烯快速聚合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备具有光催化活性的金红石相纳米氧化钛粉体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孙静  高濂  张青红 《化学学报》2003,61(1):74-77
以TiCl4为原料,通过控制盐浓度和水解温度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晶粒尺 寸为6nm的金红石相氧化钛粉体,比表面积为175m^2/g。测定了粉体的X衍射、红外 和拉曼光谱。TEM照片显示粉体呈放射状颗粒,其粒径尺寸在200-400nm。苯酚的 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它比具有相同比表面积的锐钛矿粉体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其 较大的团聚颗粒尺寸有利于光催化反应后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纳米LiH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与Cp2TiCl2组成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300度热处理后LiH比表面积已呈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反而更高,说明比表面积是克杨纳米LiH高活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 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准东煤流化床气化飞灰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熔点测定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了准东煤流化床气化飞灰的灰熔融特性、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及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准东煤与其流化床气化飞灰中Si O2、Fe2O3、Na2O和Ca O等矿物质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飞灰的灰熔点与原煤无明显差异。准东煤气化飞灰具有较宽的粒径范围,呈现双峰分布特征,且不同粒径区间飞灰的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提高气化温度,有利于提高飞灰的气化反应活性。准东煤流化床气化飞灰石墨化程度比煤焦要高,但其孔隙结构更为发达,含有丰富的中孔和中大孔,使得飞灰的气化反应活性高于煤焦。可通过提高气化温度、循环再气化的方法提高气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四种比表面不同的树脂固载Pd-Cu双金属催化剂,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比表面积增大,固载量相同的Pd-Cu催化剂,Pd-Cu合金的颗粒减小,因而在甲苯,4-甲苯-4-羟基-2-戊酮加氢和电催化反应中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萤石对氟碳铈矿浮选体系中颗粒分散和凝聚的影响。运用浊度测试、粒度分布测试、Zeta电位分析、DLVO理论计算等表征方法系统地研究了3种不同粒级(-74+47,-47+37,-37+33μm)萤石矿物颗粒在氟碳铈矿浮选溶液(质量比1∶1)中矿物颗粒分散与凝聚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萤石加入后,混合矿样溶液浊度降低,粒度分布介于单矿物粒度分布之间;两矿物的表面电性相反,溶液DLVO理论计算值始终为负。萤石加入氟碳铈矿浮选体系后,颗粒间发生异相凝聚反应,且萤石粒度越小,颗粒间异相凝聚现象越明显。萤石覆盖在氟碳铈矿表面使其与捕收剂和气泡的黏附表面积减小,精矿回收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两种不同的神府焦,以二氧化碳,水蒸汽及其混合物为气化介质,于热天平上在900-1000℃条件下进行气化反应对比实验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以C+CO2反应情况下,中试流化床气化炉捕集的飞灰反应活性要高于实验室自制焦的反应活性,有水蒸汽参与的反应,C+H2O,C+CO2+H2O反应,自制伙的反应性大于飞灰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高发散态Fe/ZrO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研究了在其制备过程中织构性质、颗粒大小、体相和表面结构的变化,并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Fe/ZrO2催化剂作了对比。对几种Fe/ZrO2催化剂的F-T反应性能考察表明,Fe/ZeO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反应活性;随载体ZrO2颗粒尺寸减小,活性组分铁的分散度变大,其颗粒尺寸变小,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反应活性增大,甲烷  相似文献   

19.
SnO2-TiO2复合颗粒的形态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气溶胶反应器中,利用TiCl4高温氧化反应制备超细TiO2,采用均匀沉淀法在TiO2表面沉积SnO2,制备SnO2-TiO2复合颗粒,应用TEM、EDS、XRD、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粒子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nO2-TiO2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活性较纯气相合成超细TiO2有较大提高,SnO2最佳含量为15.3%,SnO2-TiO2复合颗粒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不同能级半导体之间光生载流子的输运和分离。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纳米碳材料负载铂的催化剂,通过N2吸附、TEM、XRD技术分别对载体的BET比表面积和催化剂结构、形貌和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在环己烷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及温度对纳米碳颗粒负载铂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定在不同碳载体上的铂有较好的分散性,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并且具有相同的晶型结构。孔状纳米碳颗粒负载铂催化剂的活性高于碳纳米管和高比表面的活性炭负载铂催化剂,并且在低温条件下已经显示了较高的活性,尤其是中空碳颗粒负载铂催化剂在环己烷脱氢反应中显示了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