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Ag/La0.6Sr0.4MnO3基催化剂上CH3OH和CO的完全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Ag/La0.6Sr0.4MnO3、Ag/La0.6Sr0.4MnO3/γ-AI2O3两毓催化剂,发现钙钛矿型La0.6Sr0.4MnO3对低浓度CH3OH或CO的完全氧化显示出相当高的催化活性,适量Ag对钙钛矿型La0.6S50.4MnO3基质的修使其对CH3OH或CO完全氧化催化活性获明显提高;在6%Ag/20%La0.6Sr0.4MnO3/γ-AI2O3催化剂 ,CH3OH完全氧化的T  相似文献   

2.
负载型La0.8Sr0.2CoO3燃烧催化剂的载体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贾美林  沈岳年 《分子催化》2000,14(4):265-269
负载型La0.8Sr0.2CoO3/β-A)催化剂,由于钴离子在不太高的温度下易和载体γ-AI2O3作用形成CoAl2O4尖晶石或在尖晶石,因而不能有效地成为CO、HC化合物完全氧化的催化剂,采用XRD、BET、DTA、TG和二甲苯完全氧化催化活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oAl2O4的形成过程,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放热、释氧而失重的过程,并伴有晶胞的稍微增大,若在γ-AI2O3表面涂数一层以MgAl2O4  相似文献   

3.
负载型La0.8Sr0.2MnO3燃烧催化剂的载体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La_(0.8)Sr_(0.2)Mno_3燃烧催化剂,比较了γ-AI_2O_3、α-AI_2O_3、堇青石(2MgO·2Al_2O_3、5SiO_2)和ZrO_2四种载体的负载效果.用XRD,DPR着重研究了γ-Al_2O_3载体上由于负载量不同、焙烧温度不同引起的催化剂物相变化和二甲苯完全氧化的催化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型La0.6Sr0.4MnO3氧化物,并用Ag对其进行修饰,制得Ag/La0.6Sr0.4MnO3系列催化剂。结果表明,6%Ag/La0.6Sr0.4MnO3催化剂上甲烷或甲醇氧化转化95%时的反应温度T95可低至735K(对CH4)或421K(对CH3OH);适量Ag的负载修饰并不改变催化剂基质氧化物La0.6Sr0.4MnO3的纳米级钙钛矿型结构;Ag的掺杂诱使催  相似文献   

5.
La0.8Sr0.2MnO3/YSZ高温电极交流阻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忠  江义 《电化学》1998,4(3):252-259
用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La0.8Sr0.2MnO3电极上进行的氧化电化学还原反应。实验表明反应速度控制步骤随反应温度,氧分压及过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近平衡下反应的rds为氧的解离吸附过程。强阳极极化下,电解质表面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强阴极极化下,LSM电极表面形成大量氧空位,二者的结果均使界面电导增加,电化学反应区扩展。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具有钙钛石ABO3结构的LaNiO3和La0.1Sr0.9NiO3及具有类钙钛石A2BO4结构的La2NiO4和LaSrNiO4等四个Ni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该系列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缺陷结构,B位Ni离子的价态,氧化还原性能及对NO分子的吸附性能等固态物化性质.考察了它们对NO+CO反应的催化性能,并与NO直接分解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结构因素对Ni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固态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NO+CO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郑起  陈天明 《结构化学》1998,17(6):444-448
合成了(La0.8M0.2)MnO3和(La0.8sR0.2)(mN1-xFex)(O3(X=0.1,0.2,0.3,0.4,0.5)两类氧化物,经XRD确认为钙钛矿型氧化物,应用FT-IR对其进行研究,对主要的红外特征振动υ(Mn-O)和δ(O-Mn-O)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
La0.8Sr0.2MnO3/YSZ电极氧电化学还原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性极化、循环伏安、电位阶跃等方法详细研究了La0.8Sr0.2MnO3/YSZ高温电极上进行的氧化学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两条路径:低温下氧还原反应主要发生在气相-LSM电极-YSZ电解质接触的三相界面(TPB),速度控制步骤为氧原子在LSM表面的浓差扩散,高温下由于氧空位在LSM表面的形成,氧还原反应区扩展至LSM电极表面,速度控制步骤为氧的电荷转移反应,实验同时发现:氧空位的形  相似文献   

9.
LaCaMnO3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和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G,DTA,XRD和XPS方法研究了La0.2Ca0.8MnO3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成机理。样品用La,Ca,Mn混合硝酸盐制备。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发生的一系列的固相反应,发现氨氧化催化剂催化活性与生成的CaMnO3含量成正比。在900℃制备的含有CaMnO3,La0.575Ca0.425MnO3,Mn2O3和La2O3的混合物是氨氧化最佳催化剂,活性相是CaMnO3,并具有大量的氧空穴。  相似文献   

10.
添加SrO使La2O3/CaO催化剂的碱性增强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C2产率提高,但反应温度随SrO含量增加而升高.反应活性高的SrO-La2O3/CaO催化剂,容易被CO2中毒.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活性位被碳酸盐覆盖.催化剂失活之前,反应气中添加CO2可抑制产物中CO2的生成,提高C2产率  相似文献   

11.
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条件下,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SrO-La2O3/CaO催化剂,结果表明,晶格氧使甲深度氧化,La2O3和CaO具有活泼的晶格氧,SrO的晶格氧比较稳定,气相氧通过催化剂表面消耗掉的晶格氧,加速甲烷了深度氧化,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的碳酸根物种在氧气氛下分解,在La2O3和LC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La2O2(CO3)的分解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晶格氧O^2-,并为气相氧吸附提供氧空  相似文献   

12.
在Ni系ABO3和A2BO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合成了具有钙钛石和类钙钛石结构的复合氧化物LaNiO3,La0.1Sr0.9NiO3,La2NiO4和LaSrNiO4。考察了它们对NO的吸附和NO直接分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合比表面测定,化学分析,XRD和NO-TPD对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探讨了该系列复合氧化物对NO的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主要用第四周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Al2O3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结果证实了催化剂设计中的预测:(1)催化剂首先应能解离活化甲烷,(2)催化剂要能较快地活化O2分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催化剂才可能有较好的甲烷部分氧化活性.第四周期元素中只有镍具有这样的性质.Cu,Mn,Cr,La,Ca,Zn等氧化物的添加可明显提高Ni-Al2O3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性能,其中Cu的助催化性能最好.催化剂NiO-CuO-Al2O3,NiO-MnO-Al2O3,NiO-Cr2O3-Al2O3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顺序,与金属Cu,Mn,Cr上CO和H2脱附的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温理论模型,以甲烷催化氧化制合成气为模型反应,模拟非担载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反应器的性能。分别研究了La_0.2Ba_0.8Fe_0.8Co_0.2O_(3-δ)、L30.2Sr0.8Fe0.8Co0.2O3-δ和SrFeCo0.5Ox三种透氧速率不同的膜材料、膜反应器的尺寸以及反应工艺条件对CH4转化率、CO选择性和H2/CO摩尔比的影响,对膜反应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La2O3—BaO体系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绍洁 《分子催化》1998,12(2):129-132
研究了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高选择性La2O3-BaO体系催化剂的稳定性.在800℃、CH4空速10000h-1、CH4/O2=8.0~8.3的条件下,催化剂稳定运转了500h,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分别为≥18%和≥80%.XRD和XPS分析表明,该催化剂物相稳定,表面La/Ba原子浓度之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稍有增加,有利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纳米晶La1—xSrxFeO3的合成及气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La1-xSrxFeO3(x=0.1,0.2,0.3,0.4)原粉,再经固相反应得到纳米晶粉末,用TG、DTA、XRD、IR进行了表征,确证复合氧化物La1-xSrxFeO3为钙钛矿型结构,粒径在10~25nm之间。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相反应条件不同,产物粒径呈规律性变化。气敏特性研究表明,该纳米晶材料对乙醇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其选择性顺序为La0.9Sr0.1FeO3>La  相似文献   

17.
La—Cu—Mn系钙钛矿型(ABO3)催化剂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Cu2+部分取代La3+的La1-xCux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通过XRD、TPR、电镜分析及活性评价,研究了Cu2+的部分取代对La1-xCuxMnO3系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部分取代La3+后,使催化剂易被还原,活化能降低,对CH4、CO氧化反应,均有最佳取代量使催化剂的活性最佳,其值分别为0.2和0.4,这是由于随x值的增大,催化剂晶格缺陷增多,晶格氧的化学势增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Li—Ni—La—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Li-Ni-La-O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反应条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影响。在780℃、CH4:O2:N2=2:1:7、空速15000h^-1时,C2烃收率可达25.8%。XRD、IR、XPS及SEM等的结构分析表明,在LiLa1-xNixO2催化剂中,当0.1≤x≤0.9时,该催化剂由LiNiO2和La2Ni1-yLiyO4-λ两相组成,x<0.3时出现了LiLaO2相,La2Ni1-  相似文献   

19.
添加SrO使La2O3/CaO催化剂的碱性增强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C2产率提高,但反应温度随SrO含量增而升高,反应活性高的SrO-La2O3e/CaO催化剂,容易被CO2中毒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活性位实在碳酸盐覆盖,催化剂失活之前,反应气中添加CO2可抑制产物中CO2的生成,提高C2产率。  相似文献   

20.
K+-SrO-La2O3/ZnO(KSLZ)催化体系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在1073K反应温度下,其C2产率为18.2%,且C2选择性为68.3%.催化剂抗潮能力明显增加,在室温下经长期放置后,催化剂活性稳定.用XRD,CO2-TPD和XPS表征了KSLZ催化剂的体相组成及表面碱性、表面组成和表面活性氧物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La2O3,SrO和K+各组分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作用,提出了表面碳酸盐分解生成活性氧物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