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四日《世界科技译报》载文宣称:“世界最小,人眼难窥的纳米算盘在瑞士问世,算盘珠子直径不到百万分之一毫米”。“这种算盘的算盘珠是由60个碳原子连在一起呈足球形的分子C60”构成的。“C60算盘珠极其微小,直径不足1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纳米算盘的框架是用“铜原子一个个地排列起来,筑成一条‘堤坝’;然后按10个分子为一列,排成数列。‘堤坝’之间的沟就起到了类似轨道的作用”。拨打纳米算盘用的是“装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上的一根细针,针尖的粗细只有一个原子的大小。当精密控制的针接近算盘珠时,算盘珠则前后移动,进行计算”。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体积最微小,人眼难以看见的纳米算盘。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几乎是在获悉“珠算”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同时,又获悉了“居然有一种香烟就以‘算盘’为名”的趣闻的。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与世界唯一一款“算盘牌”香烟了,因此,这枚“算盘牌香烟”的烟标,便也成为非常珍贵的、极品级的、难得一见的烟标文物藏品。  相似文献   

3.
花卉与算盘     
<正>据1997年12月9日《人民政协报》文化采风专版报道:作为一件构思新颖、价值连城的纯水晶内画工艺品,“世界国花算盘”近日在中国河北省一家内画工艺企业制作完成,引起海内外珠算界、工艺界和收藏界人士的关注。算盘整体采用优质水晶磨制,共有九十八颗水晶算珠,其中每个算珠内各绘制一枚世界国花,整体图像由九十八种国花和水晶边框内的葵花组成,象征着世界和平与团结。“世界国花算盘”长30厘米、宽16厘米、  相似文献   

4.
算盘是由框、梁、档、珠按某种规格组成的计算工具,在一些标志的设计中常体现出算盘元素来,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香港珠算协会的会标是一个行书“算”字。但“算”字的部首“目”被换成了一具斜放的3档小算盘。南通一家平面设计公司为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标志,是“中”字的印章字。而“中”字由众多圆形算珠组成,又用另一种颜色在算珠中描出了一个英文字母“Z”(珠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  相似文献   

5.
我有两次看到英、美报刊报道中国人发明算盘,说这一发明可与“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尤其在文字上推崇到能改变世界的“小发明”有101项,惟中国算盘名列第一,引起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可与印刷、造纸、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英国学者李约瑟称“算盘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在中国古代社会,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巨大,并且以算盘为中心形成了丰富的算盘文化。本文着重论述在算盘文化中,算盘诗和算盘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和弘扬。  相似文献   

7.
“算盘”与“珠算”二词常遭混用,例如:“打珠算”,“打”是动词;“珠算”是名词。乍看或乍听之下.似乎无误。问题在于:“算盘”,一者为计算的工具:二者为修辞学的修辞法,比喻计划。而“珠算”一词为,以算盘为计算的方法。“打”,为“拨动”。“打珠算”,则成了“拨动以算盘为计算的方法”,此句语法不通。  相似文献   

8.
在算盘的故乡中国,有一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算盘收藏家”的耄耋老人,从1937年涉足收藏算盘开始,到现在他收藏算盘已度过了整整67个春秋了,他就是香港国际中华收藏学会荣誉颐问、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上海市绝技特色老人、驰名世界的算盘收藏家陈宝定教授,一位毕生践诺“不要把算盘丢掉”的人。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台播出一节广告,屏幕上显示一架“算盘”,下面有一行文字“万能财务软件”。当时我看了以后,感到很奇怪。自古以来我国算盘是珠算的工具,根据《中国珠算大全》一书记载,“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由此可见,算盘作为珠算的硬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算盘作为珠算的软件,凡难以理解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珠算科技的不断创新,事隔三年以后,使我对算盘成为珠算的软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算盘珠动数出; 算盘在清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富锦市供销社总会计师宋德利同志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研究制做出“双式算盘”。最近荣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双式算盘是由上、下两个单式算盘有机构成一个整体的算盘。主要优点是对正负数(或加减混合)、乘法、除法和开方的运算及定位比较简便。是运用数学笔算的原理,不用繁多的歌诀和较复杂的定位方法,好学易懂,所  相似文献   

11.
一、珠算是中华民族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是否有深入了解,当一提起abacus时,他们大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算盘。牛津英汉词典对abacus的解释是:“fram e with beads orballssliding on wires,forteaching num bers to children,or(stillin the East)forcalculating———算盘,木框内有球或珠可在细杆上滑动,用以教儿童算术,或仍用于东方作为算具者。”在东西方人员交流中、在计算工具史的研究中,珠算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不仅仅存在于史书的记载、博物馆的展品之中,今天我们周围的许多人———数以千万计过去和现在的学童都曾经或正在学习珠算;数以百万计遍及全国所有公私单位的财会人员都曾经或仍在使用算盘。珠算的实用性、普及性对于从明代至今的中国社会都十分突出,应用算盘的人比大、中、小学的数学教师加起来都多,这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绝无仅有的。珠算是华夏先祖留给今人的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人说它是“国宝”、“中国特色”、“国粹”,周恩来总理在1972年10月14日会见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  相似文献   

12.
“橡珠算盘” 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在安徽省黄山市“珠算宗师程大位”的算盘博物馆的展柜里,有一只貌不惊人却格外引人关注的展示文物,它就是礼仪徽州的“橡珠算盘”。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这就是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有得心应手的工具。同样道理,在珠算运算过程中,想把算盘打的既快又准,选择一个好的算盘是至关重要的。木制封底算盘可以称之为算盘中的娇娇者。笔者愚见:它有如下优点。 第一,造型美观。 木制封底算盘的框架用木头为原料。木头质地柔韧,因此易于加工成各种美观的流  相似文献   

14.
据1997年12月9日《人民政协报》文化采风专版报道:作为一种构思新颖、价值连城的纯水晶内画工艺品,“世界国花算盘”近日在中国河北省一家内画工艺企业制作完成,引起海内外珠算界、工艺界和收臧界人士的关注。 整体采用优质水晶磨制的这个水晶算盘,共有九十八颗水晶算珠。其中每个算珠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珠算源于古罗马”的谬说曾在世界流行——这是欧美考证学者的断言,日本一些学者、珠算界权威人士也写文章论证、推断中国算盘从罗马传入。对此.珠算泰斗华印椿老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的论断,发表了《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说汉代时“安息人欺骗甘英,使大秦(罗马)与汉隔绝,又限制与大秦贸易在海上进行,使汉商人不能与大秦交往,以达到垄断丝绸贸易、牟取暴利的目的。”“罗马的沟算盘怎幺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呢?”“中国算盘由算珠上一下四,有槽无柱,逐步改为上二下五,有柱贯珠,它的结构是独创,而不是来自西方,同罗马沟算盘毫无联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算盘和珠算的发明时间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争议,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有些研究混淆了“起源”和“发明”两个概念;对“西周陶丸”是否是算珠有不同理解;对《数术记遗》的成书年代有不同认识;关于算盘或珠算的概念观点不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珠算发明于西周时期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汉代已出现算盘雏形,珠算则最迟发明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英国《独立报》、印度《印度时报》:中国珠算——列为改变世界101项和50项发明之首。中国珠算博物馆:陈列着一架为研制“两弹一星”计算过重要数据的算盘。珠算——在那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两弹一星”壮歌里,亦是兴国之“功臣”。  相似文献   

18.
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也叫“脑子里打算盘”,是珠算的进一步发展。它是通过打算盘逐渐将算盘图型映入脑中并形成算盘图像,再通过脑想算盘、想算题、想拨珠动作,进行思维运算,计算出结果,加以输出的一种心算  相似文献   

19.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他的武侠小说代表作《天龙八部》中,有一个人称“金算盘”的人物崔百泉。不久前,金庸迷们终于想到就此“金算盘”的问题向金庸大师发出质疑——“您《天龙八部》中的崔百泉是北宋时代的人物。当时虽然已经有了算盘,但是人们却并不把它叫作“算盘”,因为“算盘”名称在历史典籍上的出现,最早是在明代;既然是这样,那么北宋时的崔百泉怎么能叫“金算盘”呢?”  相似文献   

20.
<正>珠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珠心算是珠算的创新发展形式,在当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珠算也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算盘作为珠算文化和技术的承载物,它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计算工具,还是一份宝贵的社会财富。算盘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其本身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含义。在我们的日常语言表达中,和算盘、珠算有关的短语可真是不少,但直接带有“算盘”二字的短语好像就不多了。不过,没有关系,让我打打算盘,好好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