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多路径并行传输中吞吐量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飞  苏伟  张宏科  张思东 《电子学报》2010,38(4):887-0893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情况下吞吐量的建模方法,并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给出了简化算法。模型结合不同传输阶段的特点对拥塞窗口的增长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通过往返传输时间和拥塞窗口的变化情况对吞吐量进行估计。在Matlab平台上实现该模型可以发现,简化算法能够大大降低复杂度,同时模型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的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多路径并行传输中传输路径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在互联网端到端传输层多路径并行传输(CMT)中,当端到端关联中路径间的特性参数如丢包率和延迟存在较大差异时,部分路径并行传输的吞吐量优于全部并行传输的吞吐量,从而论证了多路径并行传输情况下传输路径选择的必要性及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其次,建立了路径吞吐量与不同丢包率和延迟的拟合关系,并以路径吞吐量为路径权值,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权值的传输路径选择策略CMT-PW(Path Weight),给出了该策略的算法实现和相应的伪代码实现。仿真实验表明,CMT-PW策略优于传统CMT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杰民  王兴伟 《电子学报》2013,41(6):1108-1113
针对多路径并行传输(CMT)情况下当路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时,部分路径传输优于全部路径的问题,建立了路径的平均吞吐量与丢包率和延迟的拟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权值的CMT重传策略-RTX_PW,该策略可有效减缓接收缓存阻塞,提高多路径并行传输的吞吐量.最后,仿真结果表明RTX_PW的性能优于传统重传策略RTX_CWND和RTX_SSTHRESH.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多路径并行传输协议中单路径的超时检测和快速恢复算法,重点解决了因单路径暂时失效而引发的发送缓冲区阻塞问题。通过对单路径的超时检测,可将超时路径中的未确认数据及时向上层抛投,使得其他路径可以继续并行传输。通过在设置的超时时间范围内发送同步心跳包进行路径快速恢复,可避免路径销毁和路径连接的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5.
刘畅  宋飞  鄢欢  张思东 《电子学报》2013,41(7):1290-1296
本文针对多路径并行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学习思想的路径选择算法.这种自学习机制首先根据具体服务提出的需求,如吞吐量、延时、丢包等,综合定义一个用于计算服务体验的目标函数,再将路径选择算法中的一些参数设定为可学参数.在传输过程中,系统通过分析不同可学习参数与目标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逐渐进行自我学习,得到最佳的可学参数配置,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服务体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了自学习选路算法的可行性、收敛性和稳定性,并且证明了该算法能够根据网络状态的实时变化,通过自学习机制自行调整路径分配并得到最佳的目标函数值.  相似文献   

6.
MPTCP中子流间的性能差异、受限的缓存区将导致接收端缓存区阻塞,影响MPTCP整体性能.综合考虑子流的延迟、丢包率、拥塞控制窗口和慢启动门限,提出一种新的重传策略RTX-DLCS.仿真证明该策略能有效减缓缓存区阻塞,提高MPTCP吞吐量.  相似文献   

7.
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中,一个终端可同时拥有多个网络接口,在一对源、目的终端间存在多条可用路径。这为网络通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利用多条路径并发进行数据传输。针对多路径传输出现的问题,文章为多路径传输建立了流量模型,分析了多路径传输流媒体的优势,提出了"流体带宽"和"流体调度"的概念,并引入网络流理论计算了多路径环境下的目标流量。  相似文献   

8.
葛杨  徐名海  迟欢 《电信科学》2012,28(10):80-87
对传输虚拟化相关问题及传输虚拟化中多路径并发传输的数据分组乱序问题进行了介绍,从静态的路径选择机制以及动态的数据分组调度模型方面分析了造成接收端数据分组乱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路径往返时间的路径选择机制和基于权重轮询调度算法、时延均衡技术的数据分组调度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明显地缓解接收端数据分组的乱序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接收端缓存区容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李燕 《电子科技》2011,24(1):81-85
要提高雷达低角跟踪目标的精度,必须建立精确的多路径反射模型.采用小平面模型描述自然散射表面,利用基尔霍夫近似理论建立了适用于任意粗糙表面的低空多路径散射模型,考虑了阴影和多次散射对多径回波信号的影响.基于此模型仿真研究了多路径回波信号与波长及粗糙表面参量间的各种关系;分析了雷达接收到的直达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蔡艳  吴凡  朱洪波 《通信学报》2021,(3):183-189
为了满足5G系统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针对单缓存终端直传(D2D)协作边缘缓存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传输时延的缓存策略.运用随机几何理论,将请求用户和空闲用户的动态分布建模为相互独立的齐次泊松点过程,综合考虑内容流行度、用户位置信息、设备传输功率以及干扰,推导出用户的平均传输时延与缓存概率分布的关系式.以平均传输时延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Path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oncurrent paths inevitably introduces out‐of‐order packet delivery, which leads to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s and a severely lowered data throughpu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fundamental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cket reordering, several sets of simulation‐based multipath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aggregating paths.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ordering and number of paths are discussed. Furthermore, an end‐to‐end measurement study of packet reordering in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is presented. To simply the analysis process, a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ransmission delay for each packet is used. The model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one by contrastive analysis. Finally, some solutions to handle it are provided with a further discussion.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杜文峰  吴真  赖力潜 《通信学报》2013,34(4):18-157
针对多路径并发传输模型的整体性能在部分通信路径性能突变时会急剧下降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选取对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传输延迟)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针对多路径并发传输模型的传输延迟感知的路径数据分配算法。通过结合各条通信路径的实际传输延迟来分配多条通信链路的数据发送量,以及各条路径上发送的数据分组序号,减少路径性能恶化对多路径并发传输模型整体性能带来的影响。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相对默认的轮询数据分配算法取得较好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3.
王悦 《电子科技》2014,27(4):16-18
结合几种基本的MAC接入协议,对Ad Hoc网络中存在的封闭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不同协议中封闭问题的差异。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PCMA协议--DBT-PCMA协议,并重点剖析了PCMA协议和DBT-PCMA协议是如何解决封闭问题的。经分析表明,该改进型的新协议能更好的降低封闭问题的发生机率,并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4.
全光缓存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在全光传送网向以包交换为基础的全光交换网过渡的关键技术之一:全光缓存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种全光缓存器的原理、性能,并讨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向规范化演进后的信令监测系统体系架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信令共享平台和采集层间开放接口的全量信令数据接收方案。该方案以SDTP为传输协议,设计了排序和分流功能,解决了原始信令数据的共享问题。通过测试验证,该方案可行有效,已用于GSM网络A+Abis信令监测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垃圾邮件过滤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和难题.本文针对传统技术的不足,使用机器学习领域经典的最大熵模型对垃圾邮件进行判定,并结合其采用针对SMTP邮件通信协议的实时阻断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简单有效,并适合实时在线处理.  相似文献   

17.
Wireless networks are likely to experience delay spikes exceeding several times the typical round‐trip‐time figures, which can cause spurious timeouts that lead to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s and reduction of the TCP sender's transmission rate, and thus, the throughput of the TCP is degraded.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effect of delay spikes caused by handover on TCP performance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mobility models. It is shown that the throughput of TCP connection over a single bottleneck link is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delay spikes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 it is shown that the fairness feature of TCP is also severely affected in the presence of delay spike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