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H2O)4(NCS)2〕(18-冠-6)的分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H_2O)_4(NCS)_2](18-冠-6)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D-P。晶胞参数:a=9.167(2)A,b=13.268(1)A,c=19.292(3)A,Z=4。结构用重原子法解出,经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的=0.029。钴(Ⅱ)与两个异硫氰酸根、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顺式八面体配位单元,并通过其中的水分子与18-冠-6以氢键相结合,形成标题的分子和晶体。  相似文献   

2.
(R)-乙基-2-吡啶亚砜与(4R,5R)-二(羟基-二苯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TADDOL)可以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手性包结晶体, 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属单钭晶系, P2  相似文献   

3.
采用具有手性的席夫碱配体,(R)-1-(1-羟基正丁烷-2-氨甲基)萘-2-醇(H2L),和醋酸铜反应得到四核铜的化合物(Cu4L4)(CH3CN)。用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含有4个铜和4个配体,铜通过配位作用和4个氧原子形成类立方烷中心。磁性测定表明此化合物中金属离子之间有弱的反铁磁相互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硝酸铈(Ⅲ)与二缩三乙二醇-二-(8’-喹啉)醚(L)的配合物[Ce(C_(24)H_(25)N_2O_4)(NO_3)_4]晶体属三斜晶系,PT空间群;α=9.579(3),b=12.548(2),c=13.801(2)A,α=106.36(1),β=86.12(2),γ=112.43(2)°,V=1469.58A~3;Z=2,D_6=1.99g/cm~3;R=0.019。在配合物的分子中Ce~(3+)与L的一个喹啉N原子三个醚氧原子和四个双齿配位NO_3中的八个氧原子配位,铈的配位数为12。分子中有一个氢离子与另一个喹啉N原子结合并与硝酸根的氧原子形成氢键,从而使配合物分子在能量上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5.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1),3(2),4(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13C)表征,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无水乙醇中, 使低水合氯化稀土 (RE = Ho, Er, Tm, Yb, Lu) 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APDC)和1,10-菲咯啉 (o–phen•H2O) 反应, 制得其三元固态配合物. 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它的组成为RE(C5H8NS2)3(C12H8N2) (RE = Ho, Er, Tm, Yb, Lu). IR光谱说明RE3+ 分别与3个PDC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 同时与o–phen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 配位数为8. 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它们的恒容燃烧热△cU分别为(-16788.46 ± 7.74), (-15434.53 ± 8.28), (-15287.80 ± 7.31), (-15200.50 ± 7.22)和(-15254.34 ± 6.61) kJ•mol-1; 并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θ和标准摩尔生成焓△fHmθ分别为( -16803.95 ± 7.74), (-15450.02 ± 8.28), (-15303.29 ± 9.28), (-15215.99 ± 7.22), (-15269.83 ± 6.61) kJ • mol-1和 (-1115.42 ± 8.94), (-2477.80 ± 9.15), (-2619.95 ± 10.44), (-2670.17 ± 8.22), (-2650.06 ± 8.49) kJ•mol-1.  相似文献   

7.
(S)-和(R)-普萘洛尔的不对称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沈大冬  朱锦桃 《有机化学》2007,27(5):678-681
普萘洛尔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断剂, 介绍了一种不对称合成(S)-和(R)-普萘洛尔的方法. 以手性Salen-CoIII催化剂水解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得到高光学纯度的(S)-环氧氯丙烷和(R)-3-氯-1,2-丙二醇, 以(S)-环氧氯丙烷为手性原料先水解得(S)-3-氯-1,2-丙二醇, 其与1-萘酚反应得(S)-3-(1-萘基)-丙烷-1,2-二醇, 再与氯化亚砜反应得环状亚硫酸酯, 最后和异丙胺作用得(S)-普萘洛尔, 总收率80.9%, 光学纯度大于99%; 而同样以(S)-环氧氯丙烷为手性原料直接与1-萘酚反应得(2R)-3-(1-萘氧基)-1,2-环氧丙烷, 再与异丙胺作用得(R)-普萘洛尔, 总收率74.5%, 光学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8.
(C_8H_8)Sm(C_8H_8)Na(THF)_3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12.140(3),b=13.794(3),c=8.944(3)(?),β=111.68(3)°,V=1391.8(7)(?)~3,Z=2,μ=21.93cm~(-1),D_c=1.43g/cm~3,F(000)=610,Mr=598.0。结构经Patterson函数和Fourier技术解出并经最小二乘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R为0.046.配合物具有双层夹心结构.其中Sm~(3+)和Na~+通过η~8-环辛四烯基连接。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双核银配合物[Ag2(μ-(4-MeC6H4O)2PS2)2(Phen)2](phen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035(2)nm,b=1.638 3(3)nm,c=2.517 1(5)nm,V=4.963 1(17)nm 3,Dc=1.599 g.m-3,Z=4,F(000)=2 416,μ(Mo Kα)=1.072 mm-1,S=1.066,(Δ/σ)max=0.001,R1=0.037 6,wR2=0.088 8(I>2σ(I))。晶体结构研究表明每个Ag原子与不同配体(4-MeC6H4O)2PS2-的2个S原子和1个phen配体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了具有椅式构型的八元环Ag2S4P2,Ag原子为畸变四面体AgS2N2构型,配合物通过phen的π-π堆积形成了一维结构,分子间的弱氢键C-H…O和C-H…π作用使分子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0.
3,6-二(3-甲吡啶-2)-s-四嗪(DMPTZ,Ⅱ)和Ce(NO3)3.6H2O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体L: N-(3-甲吡啶-2)-亚胺甲基-1-(3-甲吡啶-2)腙和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Ce(L)(NO3)2(H2O)3].NO3 (Ⅲ). 用IR和X单晶衍射对化合物Ⅲ的单晶进行了分析.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 = 7.133(4), b = 11.139(2), c = 14.572(3)Å, α= 102.13(2), β=99.81(3), γ=91.10(3), Z = 2, V = 1113.6(7) nm3, μ=2.123 mm-1, F(000)=630. 结果表明, 中心原子Ce3+具有十配位, 其中配体L是三齿配, 提供了三个配位N原子, 且Ce与三个配位N原子在同一平面; 在平面骨架的上方有三分子的H2O参与配位, 提供了三个配位O原子; 在下方有两个NO3-参与配位, NO3-是双齿配位, 提供了四个配位O原子, 且这四个O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对DMPTZ在Ce(Ⅲ)的条件下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 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 (1), 3 (2), 4 (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 13C)表征, 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 化合物2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有效且简单的可见光诱导的g-C3N4催化的喹喔啉-2(1H)-酮的芳基化反应。该反应以乙腈为溶剂,K2S2O8为氧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官能团耐受性好等优点。该策略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获得各种中等到良好产率的3-苯基喹喔啉-2(1H)-酮化合物,最高产率达77%。  相似文献   

13.
李伯男  梁勇  焦雷  胡立博  杜大明  许家喜 《化学学报》2007,65(16):1643-1648
Staudinger 反应是合成β-内酰胺类化合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3-(噻吩-2-基)-β-内酰胺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类衍生物. 发展了一种从1-(噻吩-2-基)-4,4,4-三氟-1,3-丁二酮和对甲苯磺酰叠氮方便地制备1-(噻吩-2-基)-2-重氮基乙酮的新方法, 利用1-(噻吩-2-基)-2-重氮基乙酮加热分解生成的噻吩-2-基烯酮参与的Staudinger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噻 吩-2-基)-β-内酰胺衍生物, 并研究了噻吩-2-基烯酮参与的Staudinger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实验结果表明噻吩-2-基烯酮是比苯基烯酮更富电子的Moore烯酮, 其电子性质介于对甲氧基苯基烯酮和对甲基苯基烯酮之间.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C60键联1,4-二-(咔唑-9-亚甲基)苯(5)和C70键联1,4-二-(咔唑-9-亚甲基)苯(6), 用红外、核磁共振和MALDI-TOF质谱进行了表征, 确认了化合物5和6的结构,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化合物5和6的电化学性质, 并用Z扫描对其双光子吸收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配合物Fe(pda)2(H2O)4和[FeCo(pda)4(H2O)4]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3-(3-吡啶基)丙烯酸的配合物:Fe(pda)2(H2O)4(1)和[FeCo(pda)4(H2O)4]n(2)(pda=3-(3-吡啶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差热以及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配合物1的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2的为P21/c.配合物1是一个pda配体中仅吡啶基氮原子参与配位、而羧基上的氧原子未参与配位的单核结构,通过大量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体系.2是pda配体桥联Fe和Co的异核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配体吡啶基上的氮原子和羧基上的氧原子都参与了配位,其中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一种含一价铜配合物的新型双金属钼氧簇合物[5-(4-Br-Ph)-2,4'-Hbpy]2[Cu(5-(4-Br-Ph)-2,4'-bpy)2]2[Mo8O26],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411(3)nm,b=1.3924(3)nm,c=2.5183(5)nm,β=99.06(3)°,V=4.990(17)nm3,Z=2;该化合物是由一价铜配合物{Cu(5-(4-Br-Ph)-2,4'-bpy)2}+与{β-Mo8O26}4-簇通过共价配位键连接形成的新型多金属钼酸盐,其中游离的质子化配体作为抗衡阳离子.  相似文献   

18.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3-对溴苯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作为配体,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trans-[CuL2(ClO4)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29 29(15)nm,b=0.854 48(16)nm,c=1.502 7(3)nm,α=83.517(2)°,β=89.200(2)°,γ=73.064(2)°,V=1.011 9(3)nm3,Z=1,R1=0.041 2。单晶结构表明,铜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高氯酸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的1个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10℃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20.
李哲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2005,25(12):1508-1529
综述了Ni催化的碳(sp2)-碳和碳(sp2)-杂交叉偶联反应. 主要反应类型有: Heck反应、Sonogashira反应、Kumada-Corriu反应、Negishi反应、Stille反应、Suzuki反应、Ullmann反应、C—N偶联反应、C—O偶联反应、C—P偶联反应和C—S偶联反应. 详细地介绍了各个反应的底物要求、反应条件、反应选择性和产率. 最后, 我们对Ni催化的反应机理研究也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