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子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当光线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产生影子.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灯光下,影子与我们总是“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2.
1.投影 “投影”(projection)亦译为“射影”,来源于物体在点光源或平行光源照射下投下的影子.假定一张透明胶片上有一个图形,那么它在光源照射下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例如在图1中,平面A上有一个图形,在点光源P的照射下投影到平面B上,在数学上应该这样理解:对图形上的任意一点X,连结直线PX与平面B交于点Y,则Y点就是X点的投影,图形的所有点的投影就组成图形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八年级(上)第7章课题学习的内容.目前这个课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内外结合的开放式教学被“掐头去尾烧中段”所取代,注重过程性知识的动态知识观被关注结果性知识的静态知识观所取代,体现自主性与探究性的学习特点被“告诉”所取代等等.基于这种教学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针对稀缺资源提出国民经济最优化的共轭问题.由共轭定理得到了共轭问题解一致的可能性及其成立的条件,共轭定理为检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文着重讨论了以劳动资源为稀缺资源的国民经济规划共轭问题,给出其约束条件的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证明了同一约束条件的影子价格是成比例的,劳动资源的影子价格是国民财富的影子价格的倒数.同时指出产品与资源等价替代系数与其影子价格有关,影子价格是产品与资源的短缺性、产品与资源的平衡的度量.最后讨论了影子价格与生产活动的消耗、劳动消耗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2年,笔者参加了某中学召开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会.本小组研讨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作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带有非负和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有最优解的情形下,存在着广义拉格朗日乘子即资源的影子价格.本文探索给出马克思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中的影子价格,为经典的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增添新的重要内容.首先使用“价值系数法”替代单纯形法,简便地求得了扩大再生产优化问题的最优解.然后运用库恩一塔克条件,确立了关于最优解与广义拉格朗日乘子的互补松弛条件的三个不等式组.进而利用这些不等式组和已知的最优解,简便地解出广义拉格朗日乘子,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中的影子价格.最后引用和借鉴《资本论》中的两个举例,对所获得的影子价格和目标函数最优值做了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7.
日本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学习”是日本在“问题解决”的影响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并于1989年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写进了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中国的数学教学大纲).现在“课题学习”几乎成为日本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流,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根据日本数学教育学会和教育课程研究委员会对全国教师的调查表明:赞成“课题学习”的约占90%.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数学新高考Ⅰ卷第12题是关于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的关系,以及函数图象变换和函数周期性的问题.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都能看到本题的影子.例如,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87页“拓广探索”第13题及第214页“拓广探索”第19题.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3节的节引言说明利用导数能更精确地研究函数的性质.教材中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而奇偶性.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一年级几何课中的《平行线的判定》一节课.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初中三年制的《几何》第一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下面我分四部分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就是“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  相似文献   

10.
导数的应用     
1988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把“问题解决、建模和应用”列人大会七个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认为“问题解决、建模和应用必须成为从中学到大学所有学生的数学课程的一部分”.由此看来,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中稳定的内容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有关线性规划“悖论”的论述后,运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和影子价格的理论,对所谓线性规划的悖论问题作了新的解释,提出了“悖论””不悖、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新观点。并对悖论产生的条件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是新课标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板块的具体体现形式.均具有极强的探究性与活动性、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二次函数中的一次数学活动进行探究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本专栏特邀过伯祥老师主持,稿件请寄316000 浙江省定海昌东新村21幢58号102室) 主持人按 本栏本期推出一种新的写作形式;案例研究,或称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一般分三部分来写:1.案例.一个教学设计,或一段听课笔录;2.思考.一般用问题形式提出你觉得值得探究的几个方面课题;3.分析.集中其中一二方面谈谈你的见解.案例,还可以是你自己的解题经历中的发现过程的自省笔录等. 这种形式,本栏过去也出现过.1997第2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德)韦特海默一篇.这种形式,有利于明确地提出重要的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课题,在英语里叫project,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或多或少地有科学研究的感觉;强调学生个人的或小组的独立性、创造性活动,同时也不排斥教师的指导.“课题”和我们历来抓紧的“作业”或者“习题”不同,和“题海”更是从思想本质上分道扬镳.据笔者所知,我国目前采用课题形式的学校还不多,但是上海似乎正在设想把它引进教学.  相似文献   

15.
周勤 《数学通讯》2010,(3):31-32
自从2004年考纲第一次对考生提出了创新意识的要求以来,创新题型成为了高考命题的新的热点,数列又是创新题型的热点,“数表”问题就是其中一例.创新题型虽然表面比较新颖,但是经过审题后,往往都可以从课本的基本内容中或思想方法上找到影子,关键是要对原有课本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下面介绍几类由数列所衍生的数阵(数表)问题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全新的作业形式--课题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问题的提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个基本原则”,而“研究性课题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机会 ,要在教学中加以实施”[1] .因此 ,作为“研究性课题”教学延伸的“课题作业”理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但笔者 2 0 0 1年 5月对南京市 2 0所中学的调查情况显示 ,很多教师对高一数学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及“课题作业”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偏见与误区 ,仅有 5所学校曾经布置过“课题作业”并开展过专题研究 .美国早在 2 0世…  相似文献   

17.
“MM教育方式”教学设计集锦(一)(本文由杨之整理评析)“MM教育方式”即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是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即“贯彻教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数学教育实验,简称“MM课题”)探索相结合的产物.在该课题1994年5月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课题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目录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学段均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并分别阐述其内容标准.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对于七一九年级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新课程标准是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出现的(第一、第二学段则以“实践活动”、“综合应用”的形式出现),从已见到的“苏科版”教材看,每一册均在课本最后安排编写一个“课题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种全新的作业形式——课题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个基本原则” ,而“研究性课题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机会 ,要在教学中加以实施” .因此 ,作为“研究性课题”教学延伸的“课题作业”理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但笔者 2 0 0 1年 5月对南京市 2 0所中学的调查情况显示 ,很多教师对高一数学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及“课题作业”的认识上还存在许多偏见与误区 ,仅有 5所学校曾经布置过“课题作业”并开展过专题研究 .美国早在 2 0世…  相似文献   

20.
骆盈盈 《数学通讯》2005,(14):91-92
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函数y=1/x的图象,知道它的图象是双曲线,但对它的一些性质知道得不多,通过学习解析几何之后,我们对它的了解可以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双曲线与椭圆、抛物线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但也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其它曲线所不具有的“渐近线”这一特殊的成员,可以说渐近线是双曲线的“影子”,它始终陪伴双曲线的左右.我们在学习双曲线时,与椭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