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拉伸比PET/PBT共混纤维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秀丽 《应用化学》1995,12(3):111-112
不同拉伸比PET/PBT共混纤维的热行为及力学性能尹秀丽(天津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系天津300160)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纤维,热行为,力学性能不同配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分析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己内酯(CL)共聚物(TCL)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同时考察了体系中TCL组成分布不均一性及高温热处理对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磺化聚苯乙烯/聚吡咯复合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化聚苯乙烯(SPS)/聚吡咯(PPy)复合膜是通过毗咯单体在SPS基体中原位聚合方法制成的.用FTIR研究SPS/PPy复合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SPS中SO3阴离子在1200cm-1不对称伸缩振动港带的分裂,说明了聚吡咯是以阳离子的形式作用于SPS中SO3阴离子上,产生强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同时还研究了在复合过程中,引起SPS基体的微区结构与性能的变化.SPS由于吡咯单体的胀入和聚合,导致了SPS微相分离,复合膜在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中出现了两个Tg转变,分别在124和145℃.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法、熔融法Ⅰ(简单机械共混)和熔融法Ⅱ(存在酯-酰胺交换反应)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酰胺66(PA66)共混,研究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探讨了对甲苯磺酸(TsOH)催化下的酯-酰胺交换反应和PET/PA6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监测了对-乙酰氧基苯甲酸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缩聚反应过程中HNMR图谱及特性粘度的变化,对乙酰氧基酯交换反应及乙酰脂肪酯的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以低分子量PET或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为原料时反应中醚键的形成及其进入共聚酯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杨志 《分析化学》1998,26(5):542-544
在金电极上,用电化学方法将单缺位Dawson型磷钨杂多酸盐a2-K10P2W17O6115H2O的阴离子(P2W17)掺杂到聚吡咯(PPy)薄膜中,制成PPy/P2W17/Au的H2O2传感器。研究了它对 H2O2电还原过程的催化机理.其 ipe与 CH2O2在 6.0× 10-5~8. 8×10-4 mol/L和8.8×10-4~6.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4.0×10-5mol/L。用于模拟水样中H2O2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吡咯(Py)在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乙酸乙酯溶液中以三氯化铁(FeCl3)作为氧化剂进行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制备了可溶性的聚吡咯(PPy)/PMMA导电复合材料,利用浇铸成膜的方法制得了导电复合薄膜材料,该薄膜(含Py40wt%)的电导率可达327s.m^-1(标准四电极法)并且在室温下的空气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影响聚合反应的诸因素(温度,时间,反应体系等)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化学扩链反应的羧基加成型和羟基加成型扩链剂,以及缩合型扩链反应、羧基加成型扩链反应和羟基加成型扩链反应、羧羟基同时加成型扩链反应。讨论了扩链反应、反应特性和扩链产物的性能,并简要介绍了国内研究概况。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化学方法将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二磺酸黄盐(DPS)的Cu(Ⅱ)络阴离子掺入聚吡咯(PPy)薄膜内,制成PPy/(DPS)2CuH2O2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2O2的电还原过程有明显催化作用,催伦电流和H2O2浓度在5.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性关系,用于模拟样品中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工作表明,聚乙二醇(PEG)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体系的结晶促进剂.不仅使聚合物分子链运动容易而有利于结晶时定向排列,晶体生成速度加快.而且使成核剂的成核效率提高,晶核生成速度加快,晶核数目增多而晶体尺寸减小.此外,PEG还部分参与了聚酯的酯交换反应,在低用量时有利于聚合物特性粘数提高,而用量增大则引起聚酯降解.由于PEG的这些作用,共混体系在PEG为6.0%时的模量及γ-衰减强度最大.动态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选用聚乙烯-丙烯酸(EAA)为接枝母体,首先摸索出2-乙基-2-恶唑啉阳离子开环聚合的规律,得到高转化率端基为活性翁离子的聚(2-乙基-2-恶唑啉)(PEOX),再与EAA羟基侧基进行接枝反应,考察了开环聚合条件及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了接枝率〉25%的聚乙烯-丙烯酸与聚(2-乙基-2-恶唑啉)的接枝共聚物(EAA-g-PEOX)。该接枝物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丁醇酯/聚丙烯(P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法,熔融法I(简单机械共混)和熔融法Ⅱ(存在酯-酰胺交换反应)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聚酰胺66共混,研究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和流变性能,探讨了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的酯-酰胺交换反应和PET/PA6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聚丙烯(PP)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对在熔 融状态下.流动粘度差阳溶度参数差大的特点,用挤出造粒的方法制得 共熔成纤目增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证实PP/PET比从95/5到 80/20时。PET均以纤维状结构分布在PP基质中。该共熔成纤体具有 良好的机械性能。在未加偶联剂时,拉伸强度虽略比纯PP低.但抗冲击 强度与纯PP相当。该结果可用于指导PP的改性和PET废料再生利用 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工作表明,聚乙二醇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体系的结晶促进剂,不仅使聚合物分子链运动容易而有利于结晶时定向排列,晶体生成速度加快,而且使成核的成效率提高,晶核生成速度加快,晶核数目增多而晶体尺寸减小,此外,PEG还部分参与了聚酯的酯交换反应,在低用量时有利于聚合物特性粘数提高,而且量增大则引起聚酯降解。由于PEG的这些作用,共混体系在PEG为6.0%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混自增强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混自增强材料的研究陈鸣才,黄玉惠,赵树录,廖兵,林果,丛广民(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高分子共混物,自增强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具有良好的成纤性和透明性,但收缩...  相似文献   

16.
硫酸亚铁催化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近年来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发出的新一代聚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PEN具有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能、气体阻隔性能和抗紫外辐射性能等,已被用于制作超薄录像带基、F级绝缘薄膜、食品热充注瓶、药物包装膜和高...  相似文献   

17.
改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P(MMA-co-St)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W_(MMA)),通过一步法合成出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PU(PECH)/P(MMA-co-St)IPN.DSC、TEM和动态粘弹谱研究结果表明:当P(MMA-co-St)中W_(MMA)大于0.6时,IPN仅有一个Tg;当W_(MMA)小于0.4时,IPN有2个T_g,TEM上出现相区,P(MMA-co-St)溶度参数(δ)及δ的氢键作用分量(δh)与相态、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状硅酸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天然蒙脱土矿物经有机离子修饰剂处理后,参与PET的缩聚反应.TEM测定证实蒙脱土在PET中的层厚分布为30~50nm.蒙脱土不影响PET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利用DSC、WAXD、SALS和偏光显微镜测定了PET/蒙脱土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形态,说明PET/蒙脱土有着很快的结晶速率,不能生成球晶结构,一般只能生成结构不完整的微晶体.PET/蒙脱土在工程塑料和工业纤维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间接等离子体聚合制备聚吡咯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民  张勇 《合成化学》1996,4(3):198-200
通过吡咯在氩辉光放电气流下游区域的间接等离子体聚合作用制备了聚吡咯薄膜。研究了聚合膜的沉积速率,用FTIR、XPS、SEM、XRD、TED等手段表征了聚合膜的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聚合膜完整地保留了吡咯单体的共轭结构,显示出较高的导电性,化学掺杂碘以后膜的室温电导率为10-7~10-6S/cm。  相似文献   

20.
PET表面的碳氟等离子体改性及其表面动力学的研究Ⅲ.表面能分析方法在表面动力学中的应用张亮*(北京大学物理系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王建祺张新生(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区分院北京)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