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存在反馈手段单一,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结合多种手机APP,构建了便携式多元反馈机制,分别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及单元学习进行多元反馈。基于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打造讨论型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这种"反馈指导教学,教学中有反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保强 《化学教育》2013,34(8):45-49
教学决策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时间段的决策,教学决策一直伴随着教学进程。从教学实践看,课前教学设计中的决策是教师普遍感到最困难的事情。教学决策从概念上与教学设计有重叠与交叉的部分,同时2者也有区别,其中教学决策的重点是在于选择。教师教学决策主要有运用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以个人决策为主和需要基于一定的情境性等特征。通过4位教师以"沉淀溶解平衡"为内容而设计的4个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化学教学决策中的差异,提出提升教师教学决策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原电池"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视频及课前学案的制作、课前学案的分析与反馈、课堂教学的实施等4个方面探索翻转课堂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基于学情组织教学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及面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大学化学》2021,36(7)
围绕完善优课,打造"金课"的理念,推进混合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乙醚的制备为例,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学实践说明混合式教学辅以实验的创新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前的自学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欲,而且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可在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价要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以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为例,将国外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案本土化后,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表现性评价量表。结合国内本门课程教学模式特色,将量表的使用镶嵌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清晰的表现性目标、具体的表现性任务、明确的评分规则,解困该课程学习者众、指导者寡、教学要求高、课时少的窘境,从而将表现性评价理念落到实处,促进职前化学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促进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大学化学》2021,36(7)
论辩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从课前准备、课堂论辩、课后反思和评价三方面精心设计并实施了论辩教学。基于对学生书面论辩修改稿和学生期末考试作答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实施论辩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对化学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和实践研究发现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元素价-类二维图"所包含的学科思想方法、学习任务类型和一般教学步骤都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学生使用二维图中的误区关注不足。从复习课切入,通过课堂观察、询问发现学生使用二维图的误区,并对相应问题进行教师调查和分析,进而给出复习课中使用二维图的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红保 《化学教育》2016,(23):48-52
在对近年国内兴起的导学案教学"学习任务系统"设计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构了导学案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系统"的功能,并进行了模型建构及相应的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功能重构后的导学案教学"学习任务系统"设计与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洪羽  孙玉希  蒋平 《化学教育》2019,40(16):60-64
对分课堂"的主要环节包括讲授、自学和讨论,这种模式能有效结合课堂讲授和讨论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化学教学论的教学现状和特点,采用"对分课堂"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改革思路为:精心整合、优选教学内容;改革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打造交互式学习平台,实施"亮考帮";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根据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模式,以"说课"为例探讨化学教学论教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学校教师都在学习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学,也为深入挖掘"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带来了契机。本文以钉钉平台为例,谈谈如何应用钉钉软件实现"双师网课"推动精准教学辅导与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泓 《化学教育》2010,31(8):24-27
备课、授课、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常规环节。结合一节公开课的课前准备、教学实录和课后反思过程,对如何优化教学常规环节,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溶液的渗透压"为例,通过比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找出多媒体课件因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较强的情感;适当的课件动画、教学速度控制、教师的引导等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多媒体课件进行化学计算的教学,教学效果不如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促进学生对操作的"认知一定向"阶段的提高,但是不能替代实...  相似文献   

13.
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由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驱动化学概念教学,通过对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平行性、模块化、渐进式的教学任务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课堂上运用互动课堂反馈系统及时测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结束后发放量表,调查学生对问题驱动教学过程的评价,并对化学概念课型中提升学生自主提问意识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高校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将"微信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教师用微信将教学视频材料和学习资料课前群发给学生,将"课堂讲解"移至课前,调整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内外的时间,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方法有:分类指导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强化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方法,训练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5.
王丽霞 《化学教育》2019,40(24):24-28
针对无机化学教学中“氟元素”进行了教学设计。将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入到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将手机这一移动终端与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让手机变成强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讨论题,借助“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或“小组任务”等功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充满乐趣、合作交流式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蓝墨云班课”中的“投票/问卷”功能了解学生对课程认知和兴趣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改进教学教法。教学情况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蓝墨云班课”辅助课堂教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立足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挖掘蕴含在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技能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中的观念和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多重表征的联系和大胆突破传统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感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本质,学习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物质的变化观"和"化学的价值观"等基本学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设计教学起点扎实实施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发新 《化学教育》2008,29(4):21-23
教学的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是建立在课前对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上的.有关学生的学习起点问题,有学者将其分为学习的可能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学习的可能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文本、课标的规定,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把握学习的可能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地防止教学中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8.
王新珍 《化学教育》2013,34(12):33-35
针对教学中课前“导学案”的呈现形式,以及在预习基础上学生对课本知识早已认知,课堂教学中一些活动常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差,未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的困惑,在“氯气与水反应”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中,笔者采用课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预测现象,课堂实验验证,理解氯水复杂性,教学中深感理解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自主迸发,情感上的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绪言课的教学质量对后续整个模块的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化学反应原理"绪言课的目标应该包括提高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概览本模块的主要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和思路。论文基于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整体分析,构建了化学反应的认识模型,设计并实施了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反应认识模型的绪言课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基于雨课堂和企业微信双平台直播教学,以及同步慕课课程为辅的有机化学在线教学实践,并以教学实例展示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疑探"式教学体系.该在线直播教学还融入以弹幕、微信群和小组作业为主的交互方式,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通过构建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