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邓祖淦 《物理》1998,27(1):62-63
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和发现我们都知道,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属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人们也认为,像地球上的生命,特别是像人类这样的有智慧的生命可能只有在恒星的行星系统中才能产生.天文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银河系中至少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整个宇宙又有上千亿个像银...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天文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一与太阳相仿的恒星,附近存在着一颗与木星相仿的行星绕其运行.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称为51Peg,位于飞马座,距地球约40光年.在日内瓦工作的天文学家米歇尔·梅厄和迪...  相似文献   

3.
 生命可在不由恒星直接提供热源的一颗行星上幸存几十亿年。这听起来不像是太阳系里发生的事情,而像是科幻影片《星球大战》里的情节,但它的确是事实。  相似文献   

4.
云中客 《物理》2005,34(7):502-502
最近美国NASA利用Spitzer空间望远镜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过去对环绕在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的位置是利用该恒星所发射的光的微小变化推断出来的,而现在是利用Spitzer空问望远镜直接记录下行星自身的远红外光波.  相似文献   

5.
树华 《物理》2011,(7):448
至今已发现550多颗太阳系外的行星.其中许多是所谓的热木星,因为这些行星的质量与木星相近,轨道与它们的主恒星非常靠近.但是天文学家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外行星的四分之一都绕着与它们恒星的自旋反方向的轨道运行.这与我们的太阳系不同,太阳系中的行星都绕着与太阳自旋相同的方向做轨道转动.  相似文献   

6.
 据《科技日报》报道,天文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一与太阳相仿的恒星附近存在着一颗与木星相仿的行星绕其运行。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称为51Peg,位于飞马座,距地球约40光年。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理知识》2004,16(4):62-62
恒星照亮行星 ,这是天文学的定律。然而 ,科学家却发现人马座一个巨大炙热的气态行星在磁场作用下 ,产生类似太阳耀斑的活动温暖着其恒星 ;同时 ,科学家也第一次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的磁场状况。这颗炙热的行星与木星大小类似 ,是地球质量的 2 70倍。但与地球和木星不同 ,该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很近 ,仅有大约 70 0万千米左右 ,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1 .5亿千米。这样接近恒星的行星 ,在迄今发现的 1 0 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约占 2 0 %。这颗人马座行星在其恒星上产生一个大型磁暴 ,从而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热点。该热点伴随着行星以 3天的周…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质量5倍于地球的岩石行星,它围绕小质量恒星Gliese581运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像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的轨道处于温暖地带,正好是恒星周围的生命宜居天区,所以它极有可能是生命的栖身之所。这个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日内瓦大学天文台仅在1星期内就接到世界各地打来的关于此次发现和外星生命的大量咨询电话。研究小组的领导者奥德利(St啨phane Udry)将论文发表在面向科研人员的专业杂志上,而不是面向大众的科普杂志,所以公众的强烈反响让他们颇感意外。3颗行星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背景中的发光天体)运转的想象图…  相似文献   

9.
杨戟 《物理》2001,30(11):712-716
对行星系统起源问题的研究在近年来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是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天文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表明,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是由冷暗的星际分子云收缩形成的。在形成恒星的过程中,普遍伴随出现围绕恒星的盘状的原始行星系统,在这种原始行星系统中间,尘埃颗粒逐渐生长,并凝聚成行星,彗星等,从分子云到原始行星系统大约经历百万年,而木星这样的大行星有可能在恒星收缩阶段同时形成,并且在行星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行星系统起源的另一方面进展来自包括彗星,太阳系行星际探测,从而对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的组成和性质,对行星大气等有了更精确的了解,以此为参考,能够测定那些离太阳系的其他新近发现的行星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提供了一系列互相联系和对比的样本,通过上述进展,现代天文学正逐渐揭开行星系统形成之谜。  相似文献   

10.
漫话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尉蓝色的旋转大球,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她的产生,演变,兴衰和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不懈探索的重要科学领域之一.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里的天体,地球的起源是太阳系起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达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占了整个太阳系数以万计的天体质量总和的99%左右.太阳几乎“主宰”着太阳系的一切:光和热的效应,生命的维持和发展,以及支配着各天体的运动等.据天文学家推算,66亿年前的宇宙充满了尘埃,星际有机分子和宇宙射线等“原始星云”.由于星云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引力中心,其中之一便形成了原始太阳.  相似文献   

11.
 美国波特兰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假设,他们认为,太阳系可能比我们原先想像的要大得多,太阳系边界一直沿伸到柯伊珀小行星带之外。柯伊珀小行星带离开太阳有50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同时大多数恒星都具有尘埃圆盘(尘埃圆盘是系统中存在行星的间接标志),尘埃圆盘的直径相当巨大。据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有些恒星的尘埃圆盘直径达到300个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波特兰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假设,他们认为,太阳系可能比我们原先想像的要大得多,太阳系边界一直沿伸到柯伊珀小行星带之外。柯伊珀小行星带离开太阳有50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同时大多数恒星都具有尘埃圆盘(尘埃圆盘是系统中存在行星的间接标志),尘埃圆盘的直径相当巨大。据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有些恒星的尘埃圆盘直径达到300个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13.
 天体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恒星的诞生(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红巨星以后的演化阶段.现有恒星的90%以上都正处在主序星阶段,我们的太阳就是一颗主序星.主序星是壮年时期的恒星,在它内部进行着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反应释放的热能正好和恒星向外部空间的辐射相平衡,因此恒星的温度基本维持不变,此时恒星由于自吸引而收缩的作用和恒星内部的压力相平衡,所以恒星的体积也基本不变,这是恒星一生中最为稳定的时期,也是生命史上历时最长的时期.太阳的寿命理应指它从诞生到死亡的时间长度,一则因为它在主序星阶段时间最长,更重要的是,当它从主序星过渡到红巨星时.  相似文献   

14.
戴闻 《物理》2013,(4):294
在太阳系外找到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是天体物理学家长期以来的梦想。适合人类居住,通常要求有液态水,这相应地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按照最近Dumusque等在Nature周刊发表的研究报告,事情或许有了一定的眉目。研究者宣称,发现了一颗类地球太阳系外行星,它围绕半人马座α双星之一(B星)运转,半人马座α双星属于最接近太阳系的恒星,离我们仅4光年远。  相似文献   

15.
《物理》2005,34(7)
直接探测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最近美国NASA利用Spitzer空间望远镜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过去对环绕在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的位置是利用该恒星所发射的光的微小变化推断出来的,而现在是利用Spitzer空间望远镜直接记录下行星自身的远红外光波.这些行星,一个是离开我们153光年距离的称为HD209458b星,另一个是离开我们148光年距离的TrSE1星.它们在围绕其恒星运转时的轨道要比水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还要靠得近.就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其体积如木星大小的这两个行星有足够的热量发出红外光线而使Spitzer空间望远镜能探测到.(云中客摘…  相似文献   

16.
一度称霸地球的恐龙很可能灭绝于一场大规模的癌症,而引发癌症的罪魁祸首则是太阳系附近一颗坍塌的恒星,这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位科学家提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太阳的一般知识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央星体。在广漠无限的宇宙间,还有着千千万万颗如同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有很多恒星比起太阳来,要大的多,也亮的多。太阳既是恒星之一,而恒星又是宇宙中的主要物体,研究太阳构造即可推出一般恒星的本质。研究太阳的意义还在于,太阳上的物质,是处在和地球上非常不同的物理情况下,这和物理学、化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太阳是一个迸发着光和热的洪流的炽热气体球。它的直径是1,390,600公里,等于地球直径的109.1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5,000倍。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由碎块构成的巨环位于HD181327恒星周围,好像是我们太阳系柯伊伯带(Kuiper belt)的翻版,但是要大许多。柯伊伯带是海王星以外的一个富冰物质带,被认为是彗星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世纪天文学中,有两幅至为重要的图:赫罗图和哈勃图。前者是揭开恒星身世之谜的钥匙,后者则是宇宙膨胀乃至大爆炸理论的首要观测证据。今年适逢赫罗图百年诞辰,谨撰此文,以资纪念。孕育中的恒星万物皆有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恒星也不例外。那么,一颗恒星究竟如何度过其一生呢?一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从孕育到长成大致可分7个阶段,从成年到老死也可分为7个阶段。现在我们就来从头说起。第1阶段——星际云太空中有着许许多多远比今日之太阳系大得多的星际云。它们由非常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最主要的成分是最简单的化学元  相似文献   

20.
正欧洲科学家研发了一种能够提高太阳系外类地行星搜寻能力的激光频率梳。该设备也可以用来测量宇宙膨胀和检验自然界基本常数。激光频率梳广泛应用于计量和精密光谱测量,它所输出等频率间隔排列的激光谱线,很像一把梳子的"梳齿"。一种常用的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是测量围绕恒星运动的行星因引力所导致恒星运动的细微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恒星运动速度的改变,通常并不比一个人步行的速度快,因此需要非常精密的光谱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