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有效液滴模型和推广的液滴模型推广至激发态丰质子核的双质子发射半衰期研究,发现这两个模型都能较好地再现双质子发射半衰期的实验数据.基于这两个模型预言了一些核的激发态的双质子发射的半衰期,为将来的实验提供参考,并将上述半衰期与统一裂变模型给出的半衰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此外,以94Ag的21~+激发态的双质子发射为例,讨论了衰变能和衰变过程中带走的轨道角动量对其半衰期的影响,发现半衰期对它们的依赖很敏感,半衰期对衰变能的强烈依赖表明了精确测量核质量和激发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研究稀土区β缓发质子衰变的历史. 综合报道了在过去10年内中科院近物所实验研究稀土区近滴线核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进展, 主要包括首次观测沿奇Z质子滴线的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以及rp-过程中两种等待点核的衰变新数据, 并将这些结果与不同的核模型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最后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对远离核的实验研究中,观测到了理论预言的新衰变模式,如45Fe的双质子衰变,β-缓发裂变;对中子滴线外一些核的存在可能性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探索和理论分析;开始了对人们一直关注的中子集团存在可能性的实验探索.远离核谱学和衰变性质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对一些远离核第一激发态能量的系统比较和许多远离核β衰变Q值的测量,以及核质量的精确测量,发现在远离核区,原有的一些幻数消失,代之产生了一些新的幻数,对其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做了简要的综述. Recently the predicted new decay model, for instance two-proton decay and β~(-)delayed fission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nuclei far from stability line. The existence of the nuclei located beyond the drip-line has already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It has been started to search for the neutron cluster in experiment by using neutron-rich nuclei. The researches of the spectroscopy and decay properties of the nuclei far from stability line are more and deeper, and...  相似文献   

4.
使用壳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丰中子氮同位素的β ̄衰变,并对其衰变子核18,19,20,210的能级结构性质给出理论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研究了18,19,20N核的Gamow-Teller允许型β ̄衰变的特性,对与近期实验观测不一致之处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预言了21N的β ̄衰变及其子核高激发态的能级结构性质.这些计算将对氮同位素的实验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玉美  许甫荣 《中国物理 C》2006,30(Z2):115-117
用壳模型方法研究了丰中子核18N的β衰变. 在psd模型空间使用不同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计算, 对不同相互作用得到的B(GT)值进行对比和讨论, 给出了最吻合的计算结果. 讨论了18N核的Gamow-Teller型衰变的特性, 理论计算对近期的实验观测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粒子的激发主要存在于psd空间; 另外预言出9.5MeV附近存在一个B(GT)峰值, 这些计算对氮同位素的β衰变的实验研究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AME2016发布的基态原子核质量数据,分别从模型的精度及实验预言的中子新幻数两方面系统比较分析了八个普适核质量模型的可靠性及预言能力.分区系统的计算了八个核质量模型预言的核质量均方根偏差,分析发现对现有实验数据精确度较好的是Bhagwat和WS4两个模型.通过分析中子壳能隙随中子数的变化趋势发现KTUY, WS3和WS4三个模型可以较好地再现中子新幻数N=32引起的突变行为,预言了在Cl和Ar同位素链中N=32极有可能是新的幻数.通过分析超重区域a衰变能随中子数的变化趋势发现FRDM12, WS3和WS4三个模型均可以较好地再现N=152, 162的子壳现象,且预言了对于质子数Z=108—114同位素链在N=184处原子核的寿命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7.
许昌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3,27(12):1089-1094
用α结团模型计算新合成超重元素的半衰期,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理论和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验证了α结团模型对超重核研究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标准的形变Har-tree-Fock模型核质量表给出半衰期理论计算结果,可供以后在理论或实验上研究超重核参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超重核区域的α衰变能、双中子分离能和双质子分离能,并讨论Z=114和N=184处是否存在壳效应.  相似文献   

8.
指出Pomeron可以被看作为具有Regge轨道αp(t)=1.08+0.2GeV-2t的Regge化的胶子球.理论成功地预言了实验上观测到的质子一质子弹性散射的总截面.理论与实验的最好符合给出了张量胶子球到质子反质子道的衰变宽度为9±3MeV,其总宽度大于50MeV.并且排除了张量胶子球的自旋为4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用α-结团模型计算新合成超重元素的半衰期,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理论和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验证了α-结团模型对超重核研究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标准的形变Hartree-Fock模型核质量表给出半衰期理论计算结果,可供以后在理论或实验上研究超重核参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超重核区域的α衰变能、双中子分离能和双质子分离能,并讨论Z=114和N=184处是否存在壳效应.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实验小组在过去8年中获得的实验结果, 即采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 +“p-γ”符合方法, 在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首次观测了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在A=90核区的N=Z线附近获得了5种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新数据. 并把这14种核素的半衰期, 自旋宇称, 形变以及生成反应截面的实验值与流行的核模型理论预言进行了系统地对比讨论. 从中看出:(1)85Mo, 92Rh以及“等待点”核89Ru和93Pd半衰期的实验值比近期Moller等人的宏观-微观理论预言值[At. Data Nucl Data Tables, 66, 131(1997)]长5—10倍, 因而明显地影响天体rp过程生成的核素丰度;(2)实验指认的质子滴线核142Ho和128Pm的自旋宇称与流行理论预言不符, 但用Woods-Saxon-Strutinsky方法可以计算得到相符的位能面;(3)实验估计的9种稀土核的生成截面比通用的Alice和HIVAP程序的计算值要小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荣健 《中国物理 C》2003,27(5):426-429
采用量子分子动力学(QMD)、统计衰变模型(SDM)和半经验的多模裂变模型方法计算了能量在200MeV附近的中能质子入射重核引起裂变的裂变产物质量分布,得到了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同时对锕系核素和非锕系重核素分别给出了一组合理的多模裂变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2.
在相对论的理论框架下,对高能质子在自旋为零、同位旋为零的原子核上的p+A(S=0,T=0)→p′+A′+π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在入射质子上的N?(1440)激发机制的特点.以12C靶核为例,计算了在入射能量为2.5GeV的情况下,通过N(1440)激发及衰变产生单π的反应过程,并讨论了核扭曲效应对反应的影响和在我国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上开展实验研究的意义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张玉美  许甫荣 《物理学报》2008,57(8):4826-4832
使用壳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丰中子氮同位素的β-衰变,并对其衰变子核18,19,20,21O的能级结构性质给出理论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研究了18,19,20N核的Gamow-Teller允许型β-衰变的特性,对与近期实验观测不一致之处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预言了21N的β-衰变及其子核高激发态的能级结构性质.这些计算将对氮同位素的实验研究很有帮助. 关键词: 中子滴线 -衰变')" href="#">β-衰变 氮同位素 壳模型  相似文献   

14.
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结构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β衰变谱学是研究核结构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低产额的滴线核。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RIBLL1装置上开展的sd壳区极丰质子核β延迟衰变谱学的实验研究。该工作获得了15个原子核精确的半衰期、衰变子核的质量、β延迟的质子和双质子发射以及$\gamma $跃迁的能谱、分支比和比较半衰期等数据,并重建了衰变纲图,大大丰富了此区域内质子滴线附近原子核的衰变谱学信息。还介绍了探测器阵列和实验方法,概括了所研究核的衰变性质和半衰期等。特别地,对几个典型核,20Mg和22Si以及26P和27S的衰变性质进行了阐述。此外,对相关话题,如三体力、镜像核衰变不对称性、与银河系中26Al超丰问题相关的热核反应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入离心势和静电屏蔽效应对Gamow-lik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将其用于α衰变和质子放射性研究,发现改进的Gamow-like模型能更好地符合实验数据。另外,还利用改进的Gamow-like模型预言了16个丰质子核的质子放射性的半衰期以及7个$Z=120$超重核素($^{296-308}120$)α衰变链上原子核的α衰变的半衰期,为将来在大科学装置上合成和鉴别这些新核素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绍庆  谢娟  张小平  支启军 《物理学报》2016,65(9):92101-092101
在考虑容许跃迁和禁戒跃迁的基础上, 对远离β稳定线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发现对于远离β稳定线的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 其容许跃迁和禁戒跃迁寿命(T1/2)与母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存在指数规律. 利用这个规律, 计算了β-衰变中的容许跃迁和禁戒跃迁(包括一级禁戒跃迁和二级禁戒跃迁)的衰变寿命,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在此基础上, 对于一些核素的β-衰变寿命进行预言, 这对于核物理和天体物理中β-衰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瑞光  戴长江 《物理》2011,40(3):179-183
按照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论,重子数是绝对守恒的.而大统一理论(GUTs)明确地否定了重子数的对称性,预言质子会衰变成更轻的次粒子.文章论述了质子衰变的物理概念、基本探测条件和主要实验现状,并在探测方法的探讨和探测技术的改进方面融入了一些想法.目前一般认为质子的寿命为τp>1032年左右.质子衰变的探测,对于新理论模型的验证、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2,26(10):1046-1049
用自洽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研究了核271110及其α衰变链核的结构.理论的α衰变能与实验数据符合.理论的核寿命也与实验数据比较接近.预言了未知核素275112的性质,并讨论了质子数Z=108附近的形变壳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许槑 《物理》1985,(10)
中微子有无质量,苏、美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不一致.为什么? 两年多以前,莫斯科的实验小组宣布中微子的质量至少不低于20eV.他们的结论得到爱沙尼亚科学院塔林实验小组的工作结果的支持[1].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β衰变为氦-3核(由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当一个中子变为质子时,将释放出电子和中微子.莫斯科小组测量电子的能谱,从所得电子能量的极大值计算出中微子能量的极小值.从而得出中微子的质量;而塔林小组是用极灵敏的技术测量氚和氦-3质量之差,这一差值乃是中微子和电子在β衰变过程中所带走的总质量-能量.两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NL-Z2,TMA两套参数对质子数为103—109的奇–偶核基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的结合能、α衰变能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符合得很好,肯定了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对超重核研究的可靠性,同时对未知核素基态性质的计算结果可供未来的超重核理论和实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