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定~(11)Li,~(14)Be和~(17)B是由N=2Z核芯和两个外层中子组成的三体系统,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间的作用为弱吸引指数势,不足以形成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二体束缚态。本文的计算表明,核芯-中子-中子三体系统可形成束缚态,计算结果基本上解释了~(11)Li,~(14)Be,~(17)B的基态能量和异常大核半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三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汤川作用势,进行变分计算,进一步研究了晕核11Li,14Be和17B的基态性质,给出了晕中子密度分布的一个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3.
11Be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粒子-振动模型(PVM)的基础上研究了11Be核的基态特性、低激发态和电偶极跃迁,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11Be的基态是单核子运动与核芯10Be的表面集体振动相耦合的结果.11Be的晕结构也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将丰中子素11Li视为两个价中子和9Li核芯组成的三体系统,采用吸引指数势作为粒子间的两体相互作用,在简谐振子形式下完成了该系统的变分计算.利用形状密度研究了其基态的结构,并给出了关于中子晕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α集团模型下,利用谐振子基展开和广义Talmi-Moshinsky交换,完成了对Λ超核9Be、6Be和10Be能谱的变分计算,借助统一的α-α、Λ-Λ势和修正的Λ-α势,使9Be、6Be和10Be能级得到自洽的描述.此外,对上述三个Λ超核的结构和粒子间的关联也作了研究和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汪锡沧 《中国物理 C》1989,13(9):842-848
9Be+Λ二集团模型研究超核 10Be的结构.用9Be的密度矩阵折叠Λ超子与9Be集团间的ΛN势的解析表达式.求解道耦合方程组得到10Be的较低的激发态能谱.考虑到Λ超子在超核中的类胶作用会使芯集团更加紧密,在自由9Be核的密度矩阵中引进了收缩因子S,调整S使重现10Be结合能的实验值.计算并讨论了芯集团的收缩.  相似文献   

7.
考虑了11Li的奇异性质和泡利原理后,引入了一个新的n-9Li等效相互作用.在(n+n+9Li)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变分计算.给出了11Li作为三体系统时的形状、一体密度和相应的形状因子.对11Li的核物质均方半径也作了计算.结果与实验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8.
王宁  李祝霞 《中国物理 C》2001,25(5):399-404
通过用QMD模型研究晕核11Be+208Pb的近垒熔合反应,发现晕核引起的熔合反应中,并存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一方面当入射晕核11Be靠近靶核时,由于11Be是弱束缚体系,与靶核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很容易破裂或少数核子被靶核俘获形成核子转移反应,从而对于熔合表现出压制;另一方面当11Be的少数中子进入靶核并与靶核相互作用而使得靶核有些激发,而使局部半径增大,导致熔合势垒降低,熔合截面增强.用QMD模型计算出的熔合截面与实验值基本符合,垒附近表现出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9.
发展了BUU模型,能够同时研究双中子晕结构核11Li引起反应的核反应总截面和双中子剥去截面,计算中使用软的核物质状态方程和0.8倍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同时还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计算的中子和质子密度代替通常使用的方密度分布,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反应系统的实验数据,假定对于晕核及其核芯核,彼此的核反应总截面与相互作用截面之间的差别相同,那么11Li的双中子剥去截面可以表示成”Li及其核芯核9Li引起反应的核反应总截面之差,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假定可以适用于高能,对于中能核反应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检验.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目前有关非束缚态核11N的实验研究现状,并根据GANIL和MSU的逆运动学弹性共振散射实验的结果,用多能级R矩阵理论拟合了散射质子的激发函数共振峰. 拟合结果表明,新的11N能级顺序应为:1/2+, 1/2,5/2+,3/2+, 3/2,5/2+,7/2,同镜像核11Be的实验测量结果和GCM理论计算11N的能级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任中洲  徐躬耦 《物理学报》1991,40(8):1229-1235
基于中子滴线附近核结合能的数据分析,11Li,14Be和17B等可看作是核芯-中子-中子组成的三体系统。假定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间作用势为弱吸引指数势,不足以形成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束缚态。本文的研究表明,核芯-中子-中子三体系统可形成弱束缚态。6He,11Li,14Be和17Be核的异常大核半径正是由于外层中子的弱束缚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将中能弹核碎裂反应中产生的极化碎片14B和15B注入Mg单晶中,利用β-NMR谱学测得14B和15B的电四极矩(|Q(14B)|和|Q(15B)|)分别为(29.84±0.75)mb和(38.01±1.08)mb,并将实验测得的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蔡延璜 《中国物理 C》1993,17(9):839-844
在微观Vlasov方程的框架下,研究了11Li核的巨偶极共振.正常的及软巨偶极共振的计算结果都与实验值较好地符合.这两种模式对平均场自旋-轨道耦合力的依赖都十分敏感.而11Li中子晕的分布仅对软巨偶极共振有着十分重要的效应.同时也讨论了中子分离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能量和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引入QMD模型中,并利用壳模型中简谐振子位的密度分布,抽样出稳定的11Li核.仔细研究了11Li+12C反应的总截面.同Cugnon参数化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中低能区,引起反应总截面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能区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增大、反应时间尺度增长以及Pauli阻塞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HIRFL提供的50MeV/u的13C束流轰击Be靶, 通过RIBLL选择出放射性核素11Li. 实验采用透射法测量了25—45MeV/u的11Li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 采用双参数Gauss密度分布形式, 利用Glauber模型很好地拟合了高能和中能区的11Li实验数据, 并从密度分布中提取了核的物质均方根半径.  相似文献   

16.
姜焕清  E.Oset 《中国物理 C》1990,14(6):532-536
利用多体场论方法,本文对μ在原子核上的俘获作了系统研究.在没有任何可调参数的情况下,对于从轻核到重核各种原子核上的μ俘获率作了计算.发现,自旋-同位旋相关的强作用的重整化效应及μ在原子核上的束缚能效应是透彻理解这种弱作用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透射法测量中能区20Ne打9Be靶碎裂产生的次级束与Si靶作用的核反应总截面的方法,以及实验的探测器布局、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理论上预言有奇异结构的核12N,17Ne和17F的实验结果与其相邻核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扩展以简谐振子为基矢的常规壳模型(SM)计算到晕核,提出了自相似结构壳模型(SSM).通过对简谐振子动能项和势能项的重度规以及单粒子平均场模拟,可以得到SSM中的单粒子轨道有态相关的圆频率,在SSM中,晕核大的均方根半径、厚的中子皮以及Borromean晕核6He、11Li和14Be的束缚态性质能够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兰州放射性束实验小组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近几年来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束流,轰击Si或C等靶子,测量它的反应总截面.并利用经验公式将这些结果归一到相同的能量和靶子,与其相邻的核相比较,发现了9C,11Be,14Be,8B,14B 和12N等核素的反应总截面值有奇异增大的现象.利用微观的Glauber模型进行了计算,对有奇异结构的核采用核芯加价核子的密度分布形式,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可以给出奇异核的弥散的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8.17MeV与10.27MeV中子与9Be和6,7Li作用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 对于10.27MeV, 为了消除从D(d,np)破裂反应来的源破裂中子对双微分截面测量结果的影响, 采用了常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和非常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相结合的办法. 用Monte-Carlo方法对实验测量得到的飞行时间谱进行了详细的模拟, 通过测量谱与模拟谱的比较, 得到了实验测量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 实验测量结果以n-p(常规谱仪)和n-C(非常规谱仪)弹性散射微分截面作为归一. 测量结果与评价数据以及其他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 用一个基于Hauser-Feshbach和激子模型的轻核核反应理论模型对6,7Li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进行了计算,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