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潘峰 《中国物理 C》1991,15(2):178-186
本文讨论了SO5 SU2 SU2 U1 U1及SO5 U1 U1的VCS表示.计算了SO5 U2 U2的约化矩阵元,并利用K矩阵技术确定了SO5权的多重度.  相似文献   

2.
构造了具有Uqp(U3) Uqp(U2) Uqp(SO2)对称的双参数qp-形变二维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并给出了其能谱和跃迁矩阵元.结果表明,能谱和跃迁矩阵元极其敏感地依赖于第二个形变参数.  相似文献   

3.
安瑛  陈时  郭汉英 《物理学报》1981,30(11):148-150
本文给出了Born-Infeld电动力学的U1主丛表述,以及检验粒子在Born-Infeld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检验粒子受到两个力,一个相当于Lorentz力,一个相当于Poincaré压力。  相似文献   

4.
安瑛  陈时  郭汉英 《物理学报》1981,30(11):148-150
本文给出了Born-Infeld电动力学的U1主丛表述,以及检验粒子在Born-Infeld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检验粒子受到两个力,一个相当于Lorentz力,一个相当于Poincaré压力。  相似文献   

5.
潘峰  曹雨芳 《中国物理 C》1990,14(7):642-645
本文导出了部分U6 SU3,UN (U1)N SO7 (SU2)3同位标量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陈凤至  王平 《中国物理 C》2000,24(11):985-990
研究了一个SU(3)L×U(1)X弱电统一模型·要求M2Z1–M2W/cos2θw小于实验值,得到了MZ′的下限.再利用MZ′和MU(MV)之间的关系得到MU(MV)的下限.进而考虑了由于Z′交换引起的KL–KS质量差,并获得了更严格的Mz′和MU(MV)的下限.  相似文献   

7.
偶偶核基带的量子群Uqp(u2)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锕系和稀土偶偶核基带转动谱实验数据的拟合和Mallmann图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量子群Uqp(u2)模型对原子核转动谱的适用性.结果表明,Uqp(u2)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接近,明显优于单参数形变量子代数SUq(2)模型.此外,还建立了Uqp(u2)的形变参量q、p与核软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广涛  张敏平  李珍  郑立花 《物理学报》2012,61(3):37102-037102
强关联体系中的轨道有序及其成因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轨道有序对于巨磁阻和 超导材料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KCrF3的四方相和立方相中的轨道有序 及其成因.在四方相中, GGA和GGA+U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都表明其基态是A型反铁磁和G型轨道有序. 对于立方结构, GGA方法得出铁磁半金属态是基态,而GGA+U(Ueff = 3.0 eV)得到的基态是A型 反铁磁绝缘体. 光电导测量是少数能从实验上观察到轨道有序的方法之一,因此计算了其光电导,并结合投影态密度讨论 了KCrF3中的轨道有序.最后找到了其轨道有序的成因:电子强关联效应,而非电-声子相互作用是其 轨道 有序的物理根源.  相似文献   

9.
“全同”超形变核转动带的量子群Uqp(u2)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量子群Uqp(u2)模型计算了191-192-193-194Hg超形变(SD)带的γ跃迁能Eγ,运动学转动惯量J(1)和动力学转动惯量J(2),顺排角动量之差(i=ω(J(1)(191-192-193-194Hg)-J(1)(192Hg))),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此外,还利用Uqp(u2)模型的形变参量与核软度的关系式,计算出各SD带的核软度参数σ1与唯象分析给出的组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双参数量子群Uqp(u2)理论模型公式对A~190区47条超形变(SD)转动带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得到的Eγ跃迁谱与实验较好地吻合;按转动带自旋指定的3种方案确定194Hg(1),194Pb(1)的带首自旋,结果与实验一致.此外,进一步讨论了核软度参数σ1的物理意义,发现一对旋称对偶带的σ1几乎全等.  相似文献   

11.
张彩霞  郭虹  杨致  骆游桦 《物理学报》2012,61(19):193601-19360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 本文对小尺寸团簇Tan(B3N3H6)n+1 (n ≤ 4)的磁性和量子输运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此类体系采用三明治结构作为其基态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体系的磁矩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当把Tan(B3N3H6)n+1团簇耦合到Au电极上时, 形成的Au-Tan(B3N3H6)n+1-Au体系在有限偏压下展示出了较强的自旋过滤能力, 因而可以被看做是一类新型的低维自旋过滤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模拟U在Gd2Zr2O7烧绿石中的固溶,在低浓度U掺杂时,Gd2Zr2O7烧绿石保持烧绿石结构;随着U掺杂浓度增加,Gd2(Zr{2-y}Uy)O7和(Gd{2-y}Uy)Zr2O7体系的晶格常数发生线性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总能较低,U原子更偏向于替代无序换位后Gd2Zr2O7晶格中B位的Gd原子.  相似文献   

13.
用Sol-Gel法制备了Pb(1+x)TiO3/PbZr03Ti07O3/Pb(1+x)TiO3(PT/PZT/PT)夹心结构及PZT铁电薄膜,为了获得高质量的PT/PZT/PT夹心结构铁电薄膜,使用不同过量Pb配比(x)的PbTiO3 (PT)层进行制备,以获得优化的PT子晶层.X射线  相似文献   

14.
高潭华  刘慧英  张鹏  吴顺情  杨勇  朱梓忠 《物理学报》2012,61(18):187306-18730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广义梯度近似(GGA)和GGA+U方法下对尖晶石型LiMn2O4及其Al掺杂 的尖晶石型LiAl0.125Mn1.875O4晶体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采用GGA方法得到尖晶石型LiMn2O4是立方晶系结构, 其中的Mn离子为+3.5价, 无法解释它的Jahn-Teller 畸变. 给出的LiMn2O4能带结构特征也与实验结果不符. 而采用GGA+U方法得到在低温下的LiMn2O4和其掺杂 体系LiAl0.125Mn1.875O4的晶体都是正交结构, 与实验一致. 也能明确地确定Mn的两种价态Mn3+/Mn4+的分布并且能够说明Mn3+O6z方向有明显的Jahn-Teller 畸变, 而Mn4+O6则没有畸变. LiMn2O4的能带结构与实验比较也能够符合. 采用GGA+U方法对Al掺杂体系的LiAl0.125Mn1.875O4的研究表明, 用Al替换一个Mn不会明显地改变晶体的电子性质, 但可以有效地消除Al3+O6 八面体的Jahn-Teller畸变, 从而改善正极材料LiMn2O4的性能, 这与电化学实验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杨光参  阎宏 《中国物理 C》1995,19(11):1005-1011
明显地构造了Uq(sl2)的二维循环表示及其扭结子.此循环表示是赋值(evaluation)表示,而扭结子(intertwiner)则是八项角Ising模型的R矩阵.  相似文献   

16.
郁宏  沈齐兴  张霖 《中国物理 C》1994,18(7):583-590
给出了过程e+e→τ+τ→a1υτ,a1→ρπ的密度矩阵和角分布的螺旋度形式.通过分段拟合把相应于W-a1跃迁和强作用顶点a1ρπ形状因子的螺旋度振幅比确定下来,给出了一个确定宽共振态a1质量和宽度而与模型无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SiO2分子的电子态及其离解极限,采用B3P86方法,在6-311G**水平上,优化出SiO2基态分子稳定构型为单重态的C2V构型,其平衡核间距Re=RSi—O=0.1587 nm,∠OSiO=111.2°,能量为-440.4392 a.u..同时计算出基态的简正振动频率: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B2)=945.4cm-1,弯曲振动频率ν(A1)=273.5 cm-1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A1)=1362.9cm-1.在此基础上,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了基态SiO2分子的全空间解析势能函数,该势能函数准确再现了SiO2(C2V)平衡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核-3乳胶测量了热中子引起U235及Pu239裂变中子能谱。结果如下:(1)Pu239裂变中子能谱显著地较U235裂变中子能谱为硬。其平均能量分别为:EPu=1.989±0.024兆电子伏;EU=1.867±0.015兆电子伏。(2)在2-3兆电子伏区域,发现有一个曲折,表明可能存在着能谱上的某种“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最新的Cs2分子中间态A1+u -b3Πu全局解微扰获得的能级数据, 归属了通过微扰增强红外-红外光学双共振中间态A1+u 到上态231g的140条碰撞线, 包含之前实验观测到的221条231g←A1+u← X1+g 双共振跃迁[J. Chem. Phys. 128, 204313 (2008)], 重新计算了231g态的分子常数和势能曲线(排除54个微扰能级). 本次拟合得到的离心畸变常数和从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值相符合. 在亚多普勒激发光谱中,没有分辨出231g态的超精细结构. 对231g态的超精细结构进行初步计算,比较实验结果给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We study the H+CH4/CD4→H2/HD+CH3/CD3 reactions using the time sliced velocity map ion imaging technique. Ion images of the CH3/CD3 products were measured by the (2+1)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 (REMPI) detection method. Besides the CH3/CD3 products in the ground state, ion images of the vibrationally excited CH3/CD3 products were also observed at two collision energies of 0.72 and 1.06 eV. It is shown that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products CH3/CD3 in vibrationally excited states gradually vary from backward scattering to sideways scattering as the collision energy increases. Compared to the CH3/CD3 products in the ground state, the CH3/CD3 products in vibrationally excited states tend to be more sideways scattered, indicating that larger impact parameter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brationally excited product chann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