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晶状硝酸铁、8-羟基喹啉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前驱配合物,前驱配合物分别在500 ℃、600 ℃热分解得到产物纳米α-Fe2O3.通过用721型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制备的前驱物Fe(Oxine)3(s)的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与对照样Fe(Oxine)3(l)的完全一致,纳米α-Fe2O3的平均粒径分别为50 nm和60 nm左右.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保护银超微粒子分散液的制备及其导电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题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保护的银超微粒子分散液的导电性与反应温度、保护剂用量、还原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介质、银浓度、溶剂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实验范围内(银粒子直径15~400nm),银溶胶中银粒子平均大小不是影响导电性的关键因素。加入NaOH以及控制反应温度,是控制银粒子平均粒径大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凝胶网格法制备CdS超细颗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首次利用凝胶网格法制备了CdS超细颗粒,测定了样品的等电点及TEM粒度分布,XRD等性能表征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证明上法简单,易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法提取ZnO超细粉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Triton X-100 正己醇/环己烷/水溶液(硝酸锌)体系W/O微乳液中滴加氨水,在不同的焙烧温度下处理得到ZnO超细粉末,用差热分析、X-Ray衍射和透射电镜对ZnO微粉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乳化温度、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比及水相的性质对体系相图有影响,焙烧温度影响粒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在惰性气体中采用蒸发方法制备铝超细微粉,研究不同类型气体与不同压力下超细微粉的直径和结构特点。在氩气气氛下,压力由10乇至6.4×10~(-2)乇变化时,微粉的直径分别为1200A和290A。在37乇的氦气气氛下,获得直径为100A的超微粒子,色泽乌黑,具有类似非晶的衍射花样。 相似文献
6.
多元醇还原制备球形超细钴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Co(OH)2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制得了分散性好的球形超细钴粉.考察了NaOH加入量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单位体积乙二醇的Co(OH)2加入量和添加剂的用量对钴粉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用SEM,XRD,BET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粉体的粒子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多元醇还原的钴粉为球形,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主,还有微量的简单六方晶体;在Co(OH)2 150 g/L、NaOH用量40 g/L及表面活性剂30 g/L乙二醇的条件下,制得的钴粉粒度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0.88 μm,比表面积为2.705 m2/g,钴含量大于99.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在常压和较低温度下制备针状勃姆石(γ-AlOOH)和Al2O3超微粒子的方法.以Al(OH)3胶体为前驱物,加入微量酒石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形状和粒度的控制剂,经常压下回流加热,制备出针状超细勃姆石微粒,其长宽比约30nm:4nm.再经55℃2h锻烧后得γ-Al2O3超细粒子.用χ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热重、差热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超细第二相粒子强化低碳微合金钢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向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过程中ZrC粒子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粒径小于1.0μm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可以加速铁素体形核,从而细化铁素体晶粒,为提高α-Fe形核率,试验钢获得超细组织的ZrC粒子临界体积分数是0.6%,当ZrC粒子的加入量为0.5%、轧制变形量为0.6时,轧后水冷可获得3~4μm的超细晶粒组织,抗拉强度约提高70%,材料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使用高频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制备超细TiO2的工作,简要综述了超细TiO2粉末的性能,应用及各种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Zn、Ni、Co的铁酸盐纳米微粒催化剂,运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铁酸盐对二氧化碳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铁酸盐均为尖晶石型晶体,粒了的比表面积为31.9-36.3m^2/g,晶粒大小约为30-35nm,在由二氧化碳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的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Fe(CO)_5为原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Fe_2O_3超微粒子。初步探讨了溶剂性能对超微粒子性能及形态的影响,并与激光气相法、真空蒸发法及超微Fe粉氧化法制备的Fe_2O_3粒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