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pH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功能,并借助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直接生成数据曲线,便可以便捷、直观地反映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突变”的存在,加深理解酸碱中和滴定方法的原理。pH变化曲线可用来研究弱酸、弱碱、多元弱酸盐等参与的反应,还可对其进行数学建模以及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
两维pH滴定法同时测定混合极弱酸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两维pH滴定法同时测定混合极弱酸碱朱仲良,李通化,鲁准军(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关键词两维pH滴定,极弱酸碱,同时测定,主成分回归法传统的酸碱滴定法必须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突跃确定等当点,因此当弱酸(或弱碱)的浓度和离解常数之积CK<1...  相似文献   

3.
固定pH滴定法是一种新型的酸碱滴定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与溶液pH的关系。滴定时不需要确定等当点,也不需要标定滴定剂浓度,可用单标准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或线性回归法对试样定量分析。用本法测定苯酚和甘氨酸,回收率在99.4~101%)。  相似文献   

4.
顾春晖 《化学教育》2021,42(15):102-106
酸碱质子理论是普通化学中的重要模块。学习酸碱质子理论一般从弱酸水溶液入手,若将应用范围扩展为所有含质子的化合物,该理论将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在含质子的已知化合物中,Ka的范围十分宽广,跨越了100个数量级以上。哪种酸碱“最强”一直是学生间喜闻乐见的话题,以此话题出发,介绍了常见的超强酸、超强碱与相关概念及应用。这些概念的介绍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能够加深学生对酸碱质子理论的理解,对未来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教育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酸碱软硬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earson 从大量的实验事实归纳出的软硬酸碱原理广泛地应用于解释许多化学现象,还应用于评价和预料化学反应,极为简便、实用。然而,软硬酸碱原理的理论基础尚在不断地充实之中。近来微扰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软硬酸碱能成功地描述化学反应,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现在(?)将定域硬度(或软度)和分子的化学活性定量地联系了起来。本文指出了酸碱软硬度键参数与物质性质定量研究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示波电位滴定具有终点直观、仪器便宜、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本文将对氢离子响应敏锐、使用寿命长、制备简单的聚苯胺修饰电极(PAME)[4,5]应用于酸碱示波电位滴定中,使电位突跃更加明显,化学计量点更易判断(与双铂电极体系比较),可滴定多元弱酸、弱碱、混合酸和混合碱.与pH玻璃电极比较,具有阻抗低,响应灵敏、迅速,终点电位突跃大,不易损坏,不需预处理,制备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酸碱质子理论是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溶液中的酸碱强弱的比较虽然可以通过查找酸碱解离常数来得到,但在数据缺失情况下的定性比较酸碱强弱在教学中也很重要,而且这种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根据质子酸碱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分析它们的酸碱性,并主要根据分子结构信息,包括键的极性、键的强度、键的离域、氢键、分子中键的环境等,推导、比较它们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在酸碱滴定分析中,一般常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目测终点,判断强碱(或强酸)能否准确滴定一元弱酸(或弱碱)的界限为[1,2]:caka≥10-8或cbkb≥10-8。对于这个滴定界限的提出,少数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了简要的推导[3,4]。王毓芳等[5]采用多步近似法对滴定界限作了理论上的求证,但推导过程太繁琐,且近似处理欠严密。本文提出另一种方法,从缓冲容量的定义出发,通过引入滴定分数和敏锐指数,导出了弱酸(弱碱)能否被直接滴定的界限。2 滴定界限的推证  首先引入缓冲容量β,教材[1]…  相似文献   

9.
方高飞 《化学教育》2016,37(3):30-33
以酸碱电离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视角下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为基础,阐述选取高中知识自然增长点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学观,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材做加法,学业做减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义氧化还原理论,绘出Lew is酸碱的电势-pH图,使Lew is酸碱的性质直观地在图中反映出来,便于判断他们的稳定性、氧化还原性强弱和反应方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