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凝聚法制备昆虫激素模拟物十二醇微胶囊及其释放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GE)和阿拉伯胶(AG)为壁材, 通过复凝聚法将昆虫激素模拟物十二醇(C12OH)包覆在微胶囊中, 改变微胶囊壁材的浓度和交联度, 探讨了体系中C12OH的可控释放性能. 通过对壁材质量比为1及不同pH条件下的壁材凝聚率测试确定最佳复凝聚的pH为4.0; 考察了不同分散剂对微胶囊及其分散液性能的影响, 确定以Tween 20/Span 80(质量比1∶1)作为复凝聚法包覆C12OH体系的分散剂. 在壁材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3%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大于壁材质量分数为2%的微胶囊, 胶囊的载药量和C12OH包覆率明显高于后者. 增加交联剂的用量, 壁材交联度、胶囊的载药量和C12OH包覆率都显著提高. 在相同用量的情况下, 用甲醛作交联剂时得到的微胶囊的交联度比用戊二醛作交联剂时的要低, 但其对C12OH的包覆率更高. 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进行了分析, 认为GE与AG通过复凝聚能够将C12OH包覆在微胶囊内部. 对胶囊中C12OH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的释放研究结果表明, 3%与4%壁材含量下1%戊二醛交联的微胶囊和5%壁材含量下4%戊二醛交联的微胶囊中C12OH的释放行为有明显的可控性. 通过调节微胶囊的壁材含量和交联度可以达到昆虫激素可控释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昆虫激素十二醇微胶囊的制备与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昆虫雌性激素对昆虫进行干扰交配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新技术,可替代农药杀虫剂达到高选择性无毒无药灭害的目的。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技术都是使用载有昆虫激素的棉条、纸片、塑胶管等装置,以一定密度置于果园或农田。十二醇是较为简单的一个存在于多种昆虫的雌性激素中化合物。本文首次探索使用聚合物微球水分散体系将昆虫激素十二醇(C12OH)包覆在聚合物微球中,通过改变水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复合微球壁的交联度等探讨了此类体系对C12OH的可控释放。本工作首先通过测定阿拉伯胶明胶复凝聚过程的透光率、ζ电位,确定了阿拉伯胶-明胶的重量配比为1时可达最大复凝聚。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交联剂戊二醛含量的复合微胶囊。结果表明微胶囊壁材的交联度随交联剂量明显上升,其对C12OH的包覆率经1%戊二醛交联后即提高至未交联体系的约三倍。但进一步提高戊二醛的含量,虽然胶囊的交联度仍明显上升,但对C12OH的包覆率基本保持恒定。使用同样量的甲醛可达同样交联效果,但对C12OH的包覆率有明显提高。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各胶囊的C12OH释放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交联胶囊可明显提高C12OH的恒速释放时间,交联度越高,恒速释放越稳定。本工作表明通过本方法确实可以达到将昆虫激素包覆在聚合物颗粒中并达到可控释放。  相似文献   

3.
利用昆虫雌性激素对昆虫进行干扰交配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新技术,可替代农药杀虫剂达到高选择性无毒无药灭害的目的.鉴于十二醇(C12H25OH)与简单的昆虫激素化合物十二碳烯醇、十二碳烯二醇等结构相近,使用C12H25OH作为昆虫激素的模拟物,探索使用聚合物微球水分散体系将昆虫激素模拟物C12H25OH包覆在聚合物微球中,通过改变水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复合微球壁的交联度等探讨了此类体系对C12H25OH的可控释放.首先通过测定阿拉伯胶明胶复凝聚过程的透光率、ζ电位,确定了阿拉伯胶-明胶的质量配比为1时可达最大复凝聚.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交联剂戊二醛含量不同的复合微胶囊.结果表明微胶囊壁材的交联度随交联剂量明显上升,其对C12H25OH的包覆率经1%戊二醛交联后即提高至未交联体系的约三倍.但进一步提高戊二醛的含量,虽然胶囊的交联度仍明显上升,但对C12H25OH的包覆率基本保持恒定.使用同样量的甲醛可达同样交联效果,但对C12H25OH的包覆率有明显提高.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各胶囊的C12H25OH释放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交联胶囊可明显提高C12H25OH的恒速释放时间,交联度越高,恒速释放越稳定.本工作表明通过本方法确实可以达到将昆虫激素包覆在聚合物颗粒中并达到可控释放.  相似文献   

4.
油醇(十八烯醇)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7,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为油醇与乙酸酐总质量的0.2%,25℃反应3h合成了昆虫性激素成分之一的乙酸油酯并对其进行了表征.以高分子电解质乳清蛋白(WP)和阿拉伯胶(GA)进行复凝聚制备聚合物微胶囊,对影响复凝聚的pH、两种电解质的配比及其浓度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pH=3.5,WP/GA质量比1.5,WP和GA总浓度1.0%时复凝聚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以WP/GA为壁材对乙酸油酯进行了包覆,制备了不同壁材总浓度的载油微胶囊,对微胶囊的载油量和包覆率进行了测量.随着壁材总浓度的增大,芯材乙酸油酯包覆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制备的载乙酸油酯微胶囊大小在5~8μm并且乙酸油酯以核壳式结构的形式被包覆在微胶囊内部.  相似文献   

5.
复凝聚法辣椒油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辣椒油树脂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得辣椒油树脂微胶囊.考察了45℃、体系浓度为5%时,pH值、乳化剂的用量、搅拌速度等几个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通过乳液聚合法,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 以二乙烯基苯或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制备了包覆有十二醇的聚合物复合颗粒. 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和透射电镜观测乳胶粒粒径和形态, 气相色谱法测试了十二醇的包覆率, 并探讨了聚合过程中十二醇包覆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十二醇的包覆率和十二醇与单体的质量比及单体转化率显著相关, 并且在聚合过程中包覆率存在先升后降的趋势. 实验发现十二醇包覆率的先升后降是由聚合物和十二醇的相容性不好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将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MTC)和阿拉伯胶(GA)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了复凝聚,并对影响复凝聚实验的壁材配比、壁材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PMTC与GA配比为1/3.22,壁材总浓度为4%时复凝聚效率最高;体系中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的存在会对复凝聚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实验确定的最佳复凝聚条件下以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十二醇作为芯材进行了包覆,制备了不同壁芯比例的微胶囊.对微胶囊的包覆率及载药量进行了测量,并对它们的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包覆有十二醇的复合微胶囊大小一般在几微米.随着壁材与芯材比例的增大,胶囊载药量逐渐降低,微胶囊释放十二醇的速率明显变小,但包覆率却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复凝聚法制备了海藻酸钠-明胶-维生素B1纳米胶囊。采用控制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明胶浓度、海藻酸钠浓度、维生素B1浓度、pH、固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胶囊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0.8%、海藻酸钠浓度0.8%、维生素B1浓度2.5%、pH为4.2、固化时间15min、温度55℃。制备的纳米胶囊包封率为42.68%,载药量为31.2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CaCO3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方法来控制掺杂进CaCO3粒子中的PSS含量,得到了PSS掺杂量为4%~11%,尺寸均匀的CaCO3球形微粒.在微粒表面仅吸附一层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后,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使碳酸钙溶解;释放出的PSS与PAH原位凝聚制备得到了分散良好且完整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微胶囊.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模板微粒中PSS的含量对微胶囊的形态结构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与传统的层层组装微胶囊相比,聚电解质复合物微胶囊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在高盐浓度下尺寸收缩程度较大.由于和层层组装微胶囊相比缺乏结合紧密的有序结构,原位凝聚法制备的微胶囊囊壁的截留分子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1,3-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为缩合剂,通过β环糊精与丙烯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丙烯酸β环糊精酯(βCD6A),以此为单体与丙烯酸通过氧化还原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出了不同交联密度和不同环糊精含量的新型水凝胶(AAβCD6A).溶胀实验表明,该类水凝胶均具有pH敏感性,溶胀动力学实验进一步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选择苯丁酸氮芥(CHL)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不同pH下AAβCD6A水凝胶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6.8时药物释放率均大于pH=2.0时药物释放率,环糊精的存在表现出促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载药微球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微球制剂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限制聚乳酸微球制剂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降低药物突释,提高药物包封率,改善多肽和蛋白药物微球释药性能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聚乳酸载药微球在药物传输中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界面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含水核载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 (PBCA)纳米微囊 .分别研究了纳米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 ,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考察了药物包裹率和载药量的变化以及载药纳米微囊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微囊平均粒径为 2 0 0nm ,多分散度为 0 2 2 6;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证明了BSA是包裹于纳米微囊的内部而不是吸附在其表面 ;包裹率和载药量取决于水相中BSA的初始浓度 ,当BSA的浓度为 0 8mg mL时 ,包裹率和载药量分别为 3 5 %和 0 485× 1 0 - 9mol mg;药物的释放速率取决于纳米微囊的壁厚 ,通过调节壁厚可以达到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甘油酸为单体,通过本体缩聚制备了水溶性生物降解高分子聚甘油酸,利用聚甘油酸侧基上的羟基固定生物相容性好的疏水性分子胆固醇,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形成胶束.以形成的胶束作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研究了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将肝癌细胞HepG2与载药胶束共培养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聚甘油酸-g-胆固醇共聚物...  相似文献   

15.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裹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环氧树脂基材料的自修复,选取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作为芯材,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包裹.结果表明,制得的具有单囊结构的环氧树脂微胶囊,胶囊粒径较小(约6.7μm)、囊壁较薄(约0.2μm)、芯含量较高(83.2 wt%),囊壁内、外表面光滑致密,胶囊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和耐热性;在微胶囊化过程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缩聚反应动力学起关键作用,芯材没有参与囊壁形成的交联反应;包裹后的芯材活性保持不变,胶囊被复合到材料过程中囊芯活性也保持不变;胶囊的强度较高,能承受与基体材料复合过程中的外力作用,且与基体材料间粘结良好,在裂纹形成过程中能够随基体同时开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了以丙烯酸异丁酯(IBA)、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乙酯(DMAEMA)无规共聚嵌段与聚丙烯酸-2-羟丙酯(PHPA)组成的两亲性两嵌段共聚物(P( IBA-co-DMAEMA)-b-PHPA),并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波谱(1H-NMR)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  相似文献   

17.
聚己内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和共混物的表面性质对其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王卫华,贝建中,王智峰,王身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聚己内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共混物,电子能谱,表面性质,药物释放行为聚己内醋(PCL)具有优良的药物通透性和生物相容...  相似文献   

18.
利用缩醛化反应将醛基化 β 环糊精 (β CD)固载到聚乙烯醇 (PVA)大分子链上 ,合成出了聚乙烯醇固载 β 环糊精 (PVA β CD)的线性环糊精高分子 ,其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 2h ,温度 70℃ ,β CD 6 CHO与PVA的质量比小于等于 4∶1.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表征了该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通过研究PVA β CD与模型药物喜树碱 (CPT)的包合作用 ,对不同环糊精固载量的PVA β CD膜在不同pH值下的药物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PVA β CD因包合增溶作用促进了水难溶性药物的释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