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悬浮-乳液复合聚合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的颗粒特性和成粒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苯乙烯 (St)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方法 ,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S PMMA)复合粒子 .研究聚合物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的变化发现 ,在St悬浮反应中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后 ,聚合体系逐渐由悬浮粒子与乳胶粒子并存向形成单峰分布复合粒子转变 ,最终形成核 壳结构完整的大粒径PS PMMA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初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St与MMA一起分散成更小液滴 ,反应后期凝并成非核 壳结构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后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PMMA乳胶粒子与PS悬浮粒子基本独立存在 .根据以上结果 ,提出了St MMA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的成粒机理 .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悬浮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1 苯基氯乙烷为引发剂 ,氯化亚铜为催化剂 ,2 ,2 联吡啶为配体 ,外加搅拌 ,氮气保护下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在 80℃下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 .结果表明 ,聚合反应符合对单体浓度为一级的动力学关系 .经计算聚合体系的增长自由基浓度为 5 .74× 10 - 8mol L .聚合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加 ,分子量分布较窄 ,Mw Mn 在 1.37~ 1.40之间 .还以AIBN为引发剂 ,在三氯化铁和三苯基膦存在下进行了MMA的反向原子转移本体和悬浮聚合研究 .结果证明本体聚合具有好的可控特征 ,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长 ,分子量分布指数在 1.2 7~ 1.31之间 .聚合反应速率较快 ,聚合体系中的增长自由基浓度较高 ,为 1.6 4× 10 - 7mol L .而在此催化体系下的悬浮聚合则完全失去了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4.
悬浮聚合制备无机-高分子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制备微米级铁红和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复合粒子,通过跟踪观察体系在预分散过程的变化,分析相关表面张力、润湿角的测定结果,解释了复合粒子微观结构成因.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在高速预分散过程,铁红以大部分伸入溶液水相的形式存在于油水界面;在SEM下观察到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是铁红存在于复合粒子表面形成嵌入式结构.FTIR测试结果显示铁红在聚合过程与初级自由基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乳化剂PAG和SPAN复配比例以及某些二价金属离子对W/O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St—DVB水乳液的悬浮聚合条件和白球的孔结构。结果表明,水相中存在微量的Mg~(2+)或Zn~(2+),并用适当比例的PAG和SPAN80配制的W/O型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St—DVB水乳液通过悬浮聚合制得的白球部份地具有类似田垄状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比较在大水油比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悬浮均聚的实验数据以及本体聚合实验结果 ,发现单体的水溶性对其聚合动力学有影响 ,不能用本体聚合动力学代替其悬浮聚合动力学 .为了能更好了解单体的水溶性对其悬浮聚合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影响动力学的原因 ,在MMA本体聚合动力学模型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 3个假设 :扣除溶于水相部分的单体量、增长和终止速率参数降低、少部分的油溶性引发剂被带到水相中 ,得到改进的悬浮聚合动力学模型 .运用该模型能很好预测水油比、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对MMA悬浮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且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下, 以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HTEMPO)为调控介质,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 184)为引发剂, 采用光化学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醇(CA)/水细乳液体系的光聚合反应控制动力学. 结果表明, 该细乳液体系非常稳定, 在整个聚合过程中即没有絮凝物产生, 也没有沉淀析出, 获得了良好的ln([M0]/[M])与时间、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之间的线性动力学关系, 并且在整个聚合反应过程中MMA均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窄, 其多分散性指数较低(PDI=1.27~1.36), 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中粒子成长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γ射线、过硫酸钾(KPS)、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高单体含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微乳液聚合,观测了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粒子大小及其分布随转化率的变化.水溶性与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有许多相似之处.聚合初期,体系内很快生成大聚合物粒子;随聚合的进行,体系中大聚合物粒子与小聚合物粒子共存;在更高的转化率下,微液滴成核都成为唯一的成核聚合方式,体系内只留有小粒子.但是两种类型的引发剂引发聚合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存在由均相成核到微液滴成核的转变;而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时,在较低的转化率下,聚合主要是在大聚合物粒子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13.
PSt种子与“花瓣”形PSt/PAN复合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使苯乙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得到了单分散亚微米级聚苯乙烯(PSt)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溶剂组成对PSt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上述条件能明显影响其粒径.以所得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在丙烯酸单封端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存在的条件下,使丙烯腈和少量苯乙烯进行新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在合适的条件下制得到了“花瓣”形的聚合物复合颗粒,为深入探讨这类特殊形态聚合物颗粒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环烷酸钕—三异丁基铝α,α‘—联吡啶催化体系中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60年代以来,Ziegler型催化剂用于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研究较多,如由钛、矾、铁等过渡金属化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催化剂[1~3].近年来出现了锆、稀土配位催化聚合MMA及其他丙烯酸酯的报道[4~6],这些催化剂引发MMA聚合机理相当复杂,有的为自由基型,有的则为配位阴离子型.本文报道极性单体MMA在环烷酸钕三异丁基铝α,α’联吡啶体系中的聚合特征和聚合反应动力学,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1 原料及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化学纯,按常法纯制.苯、甲苯、四氢呋喃、石油醚、环己烷… 相似文献
15.
The kinetics of suspen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in which water acted as the dispersed phase and the mixture of MMA and cyclohexane as the continuous phase, was investigated. It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polymerization rate (Rp0) and steady-state polymerization rate (Rp)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mass ratio between water and oil phase, and increased as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the potassium persulphate concentration ([I]) and the Tween20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S]) increa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and [I] and [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Rp0 ∝ [I]0.73[S]0.32 and Rp ∝ [I]0.71[S]0.23. The above exponents we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from normal MM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esulting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decreased as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I] and [S] increased. Thus, MMA suspen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ombination of many miniatur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proceeding in water drops and obeyed the classical kinetics of MM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16.
乙醇-水介质中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一般的以非极性脂肪烃或甲醇 水作为分散介质不同 ,采用乙醇 水混合溶剂作为分散介质进行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 ,讨论了醇 水比例对聚合的影响 .在反应中 ,采用了一种新的加热反应方式 ,先高温反应一段时间以利于成核 ,然后降温到一较低温度反应至结束 .这种反应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大大降低了粒度分布 .此外 ,还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对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发现混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AIBN)和过硫酸钾 (KPS)中即使只含有少量的KPS ,也会明显使粒径减小 ,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