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得到2个金属-有机配合物{[Cu(phen)2(TBTA)].CH3OH.H2O}n(1)和[Co(HTBTA)2(phen)2](2),并用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显示出不同的结构,前者为一维链状结构而后者为单核零维结构。配合物1和2通过氢键作用及π-π相互作用显示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孙长艳  李杨  李文军  车平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0):2140-2144
由水热法合成了2个微孔镧系超分子配合物[Ln(CCA)(OH)(phen)(H2O)]n·n(phen)·nH2O(Ln=Yb,1;Er,2;H2CCA=2-羧基肉桂酸;phen=1,10-菲啰啉),并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都是由配体2-羧基肉桂酸连接而形成的一维双链结构,该链状结构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为具有微孔结构的超分子。1,10-菲啰啉在微孔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模板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混合配体(H2tda=亚硫基二乙酸,H2ox=乙二酸,phen=1,10-菲咯啉)与CeCl3.5H2O反应,合成了新型稀土配合物[Ce(tda)(ox)0.5(phen)]n,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以共边的多面体[Ce2O12N4]为基本单元构筑二维结构,并通过π-π堆积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该二维结构具有(4,5)连接的(46)(4.466)2拓扑结构,在拓扑结构中稀土离子呈现不寻常的5连接点。  相似文献   

4.
晶体工程是根据分子堆积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方法以及控制分子间作用的策略用于晶体,以设计出结构新颖、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新晶体[1].超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主要包括氢键 [2]、π-π堆积作用 [3]、阳离子-π作用和疏水缔合等,通过选择不同结构的配体,使其在配合物中产生多种非共价作用,是实现从分子到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中,柔性配体相对于刚性配体使用较少[4].α,ω-二元脂肪羧酸根[-OOC-(CH)2n -COO-]具有C-C单键骨架和4个终端羧酸氧原子,单键展现出优良的挠性,而羧基有多种配位方式[5,6].如果再引入端基配体邻菲啰啉,邻菲啰啉的的刚性与二元脂肪羧酸根的柔性进行有机结合,可能形成结构新颖的超分子体系[7,8].本文以镉(II)为中心离子,分别以丁二酸和戊二酸作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啰啉作为端基配体,在常温下合成了配合物 [Cd2(phen)2(succ)(H2O)2](NO3-)2 ·3H2O (1)和[Cd2(phen)2(glut)2][Cd2(phen)2(Cl-)2]·2NO3-·14H2O(2)(succ =丁二酸,glut=戊二酸,phen=邻菲啰啉).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由丁二酸根单齿桥联两个Cd2+形成双核单元,进一步由氢键桥联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含有两个独立结构,分别由戊二酸根和CI-桥联为双核单元,相邻的双核独立单元之间依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1,4-苯二硫乙酸(H2L)及中性含氮配体,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的d10金属配合物[ZnClL0.5(bpp)](1)和[Cd2L(phen)4(H2O)2].L.2.78H2O(2)(bpp=1,3-di(4-pyridyl)propane,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Zn(Ⅱ)呈现四配位的扭曲四面体构型,进一步连接形成一维双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Cd(Ⅱ)呈现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并通过可能存在的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最终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讨论了两种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以自行设计合成的兼有刚柔两性的芳香三羧酸2,4-二氧乙酸苯甲酸(H3BOABA)为第一配体,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Cd3(BOABA)2(phen)2](1),[CdNa(BOABA)(phen)](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进行表征;用单晶X-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三金属簇的一维双链,phen修饰在两侧,大量的弱π-π堆积作用使得分子呈现出二维平面结构,配合物2是由镉、钠2种金属离子构成的(3,4,7)-连接的二维平面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初步研究了它们与DNA作用的强度和模式;此外对它们的固体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2种配合物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使用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2,2′-联吡啶(2,2′-bipy)、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发生的原位反应合成了一个铜配合物,即[Cu2(C14H8O4S)2(C10H8N2)2](1)(C14H8O4S=2,2′-二羧苯基硫醚,C10H8N2=2,2′-联吡啶);然后又利用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菲咯啉(phen)、氯化钙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个钙配合物,即{[Ca(C14H8O4S2)(C12H8N2)2]·(H2O)2}n(2)(C14H8O4S=2,2′-二硫代二苯甲酸根,C12H8N2=菲咯啉),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由2,2′-二羧苯基硫醚配体连接形成了一个双核的化合物,通过氢键和氮杂环之间的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2由二硫代二苯甲酸配体桥联形成了一个一维链状结构,通过氢键和氮杂环之间的π…π作用也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并且,对这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醋酸镍、四氟对苯二甲酸(H2tfbdc)及1,10-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2个镍(Ⅱ)的配合物{[Ni(phen)2(Htfbdc)]2(μ-tfbdc)}·3H2O(1·3H2O)和[Ni(phen)3]2(tfbdc)2·13H2O(2·13H2O)。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3H2O中3D超分子结构在C-H…O/F和C-F…π弱相互作用下而成;在配合物2·13H2O中,水分子和羧酸离子构建的三维氢键框架中含有金属有机离子链客体。此外,在这些3D超分子结构中强氢键作用、C-H…O和C-H…F等弱氢键作用,π…π及C-F/H…π作用均起到了稳定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醋酸镍、四氟对苯二甲酸(H2tfbdc)及1,10-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2个镍(Ⅱ)的配合物{[Ni(phen)2(Htfbdc)]2(μ-tfbdc)}·3H2O(1·3H2O)和[Ni(phen)3]2(tfbdc)2·13H2O(2·13H2O)。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3H2O中3D超分子结构在C-H…O/F和C-F…π弱相互作用下而成;在配合物2·13H2O中,水分子和羧酸离子构建的三维氢键框架中含有金属有机离子链客体。此外,在这些3D超分子结构中强氢键作用、C-H…O和C-H…F等弱氢键作用,π…π及C-F/H…π作用均起到了稳定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3种Cu(II/I)配聚物及超分子,(1)[K2Cu2(ox)(btec)(MeOH)2]n,(2){[Cu(pdc)(H2O)2]· H2O}n,(3)[Cu(cyan)(phen)]·H2O (H2ox:草酸, H4btec:均苯四甲酸, MeOH:甲醇, H2pdc:2,5-吡啶二羧酸, phen:邻菲啰啉, Hcyan:氰尿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固体紫外-可见(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三维(3D)无限结构的配聚物;(2)是具有二维(2D)无限结构的配聚物,但又通过氢键进一步连成了三维(3D)网络,(1)与(2)的中心金属均为Cu(II)离子;(3)为含Cu(I)的单核配合物,但又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它成为2D超分子化合物.配合物SPS结果显示,配合物(1)-(3)在300-800 nm范围内都呈现光伏响应,表明三者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讨论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维数、配体种类、中心金属离子价态及配位微环境对SPS的影响,并将SPS与UV-Vis光谱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1.
在水热条件下,用联苯类四羧酸配体(H4L)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CdCl2·H2O和NiCl2·6H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M2(μ3-L)(phen)3]·5H2O}n(M=Cd(1),Ni(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是异质同心的,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2个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配合物2中相邻Ni?髤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配合物[Cd2(e,e-trans-chdc)2(bipy)2(H2O)2].H2O(1)和[Mn2(e,a-cis-chdc)2(phen)2(H2O)2].2H2O(2)(chdc=1,2-环己二羧酸,bipy=2,2′-联吡啶和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分子。配合物1中,2个镉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e-tran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镉髤离子与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4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单帽变形三棱柱构型。配合物2中,2个锰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a-ci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锰髤离子与1个1,10-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3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分子之间都存在π-π堆积和O-H…O、C-H…O弱作用,进而将双核分子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荧光。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4(Hhpa)4(phen)4(1)和{[Cd8(cnam)2(bpy)4(C2O4)6(H2O)8]·2H2O}n(2)(H2hpa=2-羟基间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H2cnam=4-氧代-4H-吡喃-2,6-二甲酸,b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配合物1为环状四核锌结构,相邻的四核锌单元通过π…π堆积作用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基于四核镉单元通过C2O42-离子和cnam2-配体连接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1和2中Hhpa2-,cnam2-和C2O42-离子表现了丰富的配位模式。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2-甲基苯甲酸(2-MB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制备了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phen和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2H2O,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对二者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phen的荧光发射强度要强于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2H2O,而二者的荧光寿命恰好相反,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phen的荧光寿命短于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2H2O。热重分析表明Tb(2-MBA)3·2H2O的热分解温度要远高于Tb(2-MBA)3phen。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方法,用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Mn Cl2·4H2O和Ni Cl2·6H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核结构的配合物[Mn2(Hbtc)2(phen)4]·5H2O(1)和[Ni2(Hbtc)2(phen)4]·2H3btc·4H2O(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的晶体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结构,通过分子间的O-H…O氢键作用,双核的分子被进一步连接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研究表明,双核分子中相邻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铜(Ⅱ)的手性单核配合物[Cu(OPSer)(phen)(H2O)]·3H2O(1)(H2OPSer=L-O-磷酸丝氨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铜(Ⅱ)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1个L-O-磷酸丝氨酸离子的1个氮原子和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每个分子单元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分子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在1.8~300 K范围内磁性测定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铁磁耦合相互作用,经理论拟合:g=2.07,zJ′=0.044。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锌配位聚合物{[Zn(H2O)2(L)(phen)].3H2O}n(1),其中,H2L=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698 90(12)nm,b=0.661 88(11)nm,c=2.480 40(14)nm,V=2.789 1(5)nm3,Z=4,Mr=634.92,Dc=1.512 g.cm-3,R=0.058 6,wR=0.121 4。标题配合物呈现一维链状结构,链内L2-和phen配体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扩展为二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8.
由金刚烷胺缩水杨醛Sch iff碱配体(C17H21NO,以HL1表示)和金刚烷胺缩邻香兰素Sch iff碱配体(C18H23NO2,以HL2表示)分别与UO2(Ac)2.2H2O和Th(NO3)4.4H2O作用,合成了四种新的配合物(1)[UO2(Ac)2(HL1)4].1.5H2O,(2)[UO2(Ac)2(HL2)].1.5H2O,(3)[Th(NO3)4(HL1)2].H2O,(4)[Th(NO3)4(HL2)2].H2O.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并对所合成的配合物在DMF中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初步测定,研究表明铀(Ⅵ)配合物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钍(Ⅳ)配合物则无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2,4-二氯苯氧乙酸为第一配体、1,10-菲罗啉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钐、铕的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通式为RE(DCP)3.H2O,RE(DCP)3phen(RE=Sm,Eu;DCP=2,4-二氯苯氧乙酸根;phen=邻菲罗啉);测定了配合物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较二元配合物稳定;Eu(DCP)3.H2O和Eu(DCP)3phen具有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普通溶液法合成了4个配合物:[Cu(Ts-p-aba)2(phen)(H2O)]n(1)、[Zn(Ts-p-aba)2(phen)(H2O)]·H2O(2)、[Pb(Ts-p-aba)2(phen)]2(3)和{[Pb(Ts-p-aba)(phen)(NO3)](DMF)}n(4)(Ts-p-aba=N-对甲苯磺酰对氨基苯甲酸,phen=菲咯啉,DMF=N,N-二甲基甲酰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的中心铜离子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并通过配体N-对甲苯磺酰对氨基苯甲酸扩展为一维直线链结构;配合物2是个单核分子,锌离子的配位多面体为四角锥体。配合物3和4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3由配体N-对甲苯磺酰对氨基苯甲酸桥联成二聚体,铅离子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4是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铅离子处于变形的一面心八面体配位环境。另外,对4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和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