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量为75MeV/u的12C初级束轰击2mm厚的初级Be靶,并利用RIBLL从弹核碎片中分离出54.2MeV/u质子滴线核束8B和61.1MeV/u的9C,再轰击Si靶,用透射法测量了它们与Si的反应总截面σR.并应用Glauber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8B和9C都可能具有质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HIRFL提供的50MeV/u的13C束流轰击Be靶, 通过RIBLL选择出放射性核素11Li. 实验采用透射法测量了25—45MeV/u的11Li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 采用双参数Gauss密度分布形式, 利用Glauber模型很好地拟合了高能和中能区的11Li实验数据, 并从密度分布中提取了核的物质均方根半径.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用束流透射法测量了丰中子奇异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假定17B具有15B(核芯)+2n结构,采用Gauss+HO形式的密度分布和零力程Glauber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得出17B的密度分布有一个很大的弥散,表明17B是双中子晕核. 关键词: 丰中子奇异核 反应总截面 Glauber模型 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用透射法测量中能区20Ne打9Be靶碎裂产生的次级束与Si靶作用的核反应总截面的方法,以及实验的探测器布局、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理论上预言有奇异结构的核12N,17Ne和17F的实验结果与其相邻核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利用RIBLL提供的丰中子放射性束测量了17N在197Au和9Be靶上的破裂反应.用1?4单元阵列探测器测量得到了前角带电粒子产额和关联粒子对的破裂截面,得到了17N在197Au和9Be靶上的带电粒子破裂截面比为4—5倍,结果表明对重靶核除了核破裂机制外还要考虑库仑破裂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实验测量了83A MeV 14,15C的核反应总截面(σR)及15C产生14,15C和14C产生13C的动量分布(P//). 分析得到了15C产生14C和13C的动量分布半高宽(FWHM)分别为71±9MeV/c和223±28MeV/c, 而14C产生13C的FWHM为195±21MeV/c. 从15C和14C产生13C的FWHM与Goldhaber模型的预言基本一致. 而15C产生14C的FWHM却要比该模型计算小得多. 同时观测到15C的σR比相邻核有反常增加. 在Glauber模型框架中, 对实验测得的P//和σR进行了探讨. P//和σR的分析结果同时显示15C的最后一个中主要处于s1/2态, 具有中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HIRFL 50MeV/u 13C束流在Be靶上碎裂,RIBLL选择出丰中子放射性次级束流8He,实验测量了25—40MeV/u 8He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采用双参数HO密度分布形式,通过微观Glauber模型拟合8He实验数据,发现8He具有扩展的中子密度分布.实验结果与Warner反应总截面实验和Alkhazov弹性散射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8.
丰中子核6He在28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量了20—40MeV u的轻丰中子核6He在Si靶上的反应总截面,并且结合6He的高能实验数据,采用双参数HO密度分布形式用Glauber模型计算得到较好的拟合.与Warner的实验数据比较,反应总截面数据系统性好,并与能量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Total reaction cross section (σt) was measured for neuton rich nuclei 6He on 28Si target from about 20 to 40 MeV/u and compared with Warner s experiment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cross section of 6He on 28Si depends on the energy and it can be fitted well by Glauber model using two term HO density distribution from high energy data of 6He.  相似文献   

9.
在96MeV 16O离子轰击下,测量了16O+64Ni反应出射碎片(α直至O元素)的Wilczynski图和角分布,并提出DIC截面和反应时间等物理量;讨论了反应的DIC特征;看到了出射碎片α和Li主要来源于复合核蒸发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对Glauber模型中的透射系数进行半经验的能量修正,并利用该修正模型计算了12—14C,6Li,7Be,8B+12C和6Li,7Be,8B+9Be以及20Ne+12C,12C+27Al等系统的激发函数(能区范围10—1000MeV/u),经与实验值比较,能量修正的Glauber理论计算值能够很好地描述中能条件下的反应总截面实验测量值.  相似文献   

11.
测量了8.17MeV与10.27MeV中子与9Be和6,7Li作用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 对于10.27MeV, 为了消除从D(d,np)破裂反应来的源破裂中子对双微分截面测量结果的影响, 采用了常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和非常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相结合的办法. 用Monte-Carlo方法对实验测量得到的飞行时间谱进行了详细的模拟, 通过测量谱与模拟谱的比较, 得到了实验测量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 实验测量结果以n-p(常规谱仪)和n-C(非常规谱仪)弹性散射微分截面作为归一. 测量结果与评价数据以及其他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 用一个基于Hauser-Feshbach和激子模型的轻核核反应理论模型对6,7Li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进行了计算,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用发展了的Ericson统计理论,从27Al+27Al碰撞的耗散产物的激发函数提取了反应的相互作用时间约4.3×10-21s.  相似文献   

13.
在33.4MeV/u 17N与9Be反应中中子发射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33.4MeV/u 17N+9Be反应中,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三种起源的发射中子截面分别为4.49,0.44和5.5b.  相似文献   

14.
将能量和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引入QMD模型中,并利用壳模型中简谐振子位的密度分布,抽样出稳定的11Li核.仔细研究了11Li+12C反应的总截面.同Cugnon参数化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中低能区,引起反应总截面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能区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增大、反应时间尺度增长以及Pauli阻塞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严格挑选初始核考虑弹靶结构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近垒和垒上融合反应40,48Ca+90,96Zr. 研究表明: 4个反应的理论计算截面与实验值很好符合; 丰中子反应40Ca+96Zr的垒下融合截面比其他3个反应有明显增强的现象.为了理解丰中子反应40Ca+96Zr与40Ca+90Zr相比垒下融合截面增强,而Ca+96Zr垒下融合截面没有明显增强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了484个反应的融合位垒,中子转移与融合位垒的关系、中子转移与Q值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反应Q值会引起核子(特别是中子)转移的增强,从而导致动力学融合位垒的下降和垒下融合截面增强.  相似文献   

16.
测量了46.7MeV/u 12C束流轰击不同靶核的核反应中前方向出射的类弹碎片,发现弹核碎裂产物的最可几能量可用Abrasion图象来解释.它们的平行动量分布宽度满足Goldhaber关系式,实验中提取的约化平行动量分布宽度σ0=80±10MeV/c,接近于相对论情形下的值,并且σ0对于不同的反应系统有相近的值.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天然白云母)和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了12C+209Bi和14N+Pb裂变反应的碎片角分布和激发函数.由碎片角分布各向异性提取的鞍点有效转动惯量J0/Jeff与转动有限力程模型(RFRM)做了比较.用统计蒸发模型计算的裂变激发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研究了裂变位垒的角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用80MeV/u的2?0?Ne轰击Be靶产生出理论上预言有奇异结构的17Ne的次级束流,并用它轰击Si靶,测量它的反应总截面并与其相邻的核相比较,发现截面值没有增大的现象.利用微观的Glauber模型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确认其没有奇异结构.  相似文献   

19.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用透射法测量了能量为79AMeV的17C在12C反应靶上的反应截面;利用有限力程Glauber模型对17C的密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由高能区(965AMeV)相互作用截面数据分析认为17C具有谐振子密度分布,但拟合本实验结果及高能区实验数据发现,17C的中子密度分布中存在一个尾巴;假设17C密度为芯核加单粒子密度分布形式,分析认为17C的价中子主要处于1d5/2?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