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对基于咔唑-靛红双-硫代碳酰腙新型衍生物2,即1-[(3Z)-2-氧代吲哚-3-亚基]-5-[(9-己基-3-咔唑基)亚基]硫代碳酰腙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应用1H NMR、13C NMR、1H-1H COSY、NOESY、1H-13C HSQC、1H-13C HMBC和变温1H NMR等多种NMR技术,对新化合物1,即N'-[(4-N,N-二甲基)苯基]亚甲基-2-(4-甲基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的两种异构体(E/trans和E/cis)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测量了相应的偶合常数(J值)以及异构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此新化合物在DMSO-d6中存在着E/trans和E/cis两种异构体的互变,且E/cis异构体含量为74.2%.  相似文献   

3.
吲哚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该文主要应用1D NMR 和2D NMR技术(COSY, HSQC, HMBC, NOESY)对合成的吲哚衍生物的1H NMR、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用变温NMR研究了N-叔丁氧羰基吲哚(化合物m)中C-N键的旋转受阻对氢谱和碳谱的影响,计算了融合温度下C-N键旋转速率为175 Hz,此温度下活化自由能为12 kcal/mol. 研究了化合物m的溶剂效应,发现在低极性溶剂中的C-N键的旋转阻力大于极性溶剂.  相似文献   

4.
吲哚丙酮酸是色氨酸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重要α-酮酸,但其酮-烯醇互变异构化现象及互变异构体的NMR 数据尚未见报道.该文采用多维NMR 技术研究了吲哚丙酮酸在不同溶剂中主要存在形式.使用2D NMR 谱对吲哚丙酮酸的烯醇式和酮式结构进行了NMR 研究.结果表明吲哚丙酮酸在乙腈溶液中主要以烯醇式结构存在,而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酮式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Suzuki偶联聚合反应得到D-A-D型聚芴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2,7-二(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9,9-二辛基芴. 应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MQC,HMBC)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准确归属了它们的1H,13C信号,为其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7-羟基香豆素为原料,经过Mannich反应化学选择性地得到了8位的7-羟基香豆素Mannich碱,然后在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与磷酰二氯氮芥发生环合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香豆素-7,8-环磷酰胺衍生物. 通过中间产物Mannich碱和目标产物的NMR图谱,都证实了Mannich反应的化学选择性位点是7-羟基香豆素的8位而不是6位;通过DEPT、1H-1H COSY,HSQC和HMBC等2D NMR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1H 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 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1-18烷基-3,3-二甲基螺吲哚啉萘并噁嗪及其5'-COOMe,8'-Br衍生物在氯仿和四氯化碳中的1H和13C NMR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15N-1H的2D HSQC、HMBC实验方法,测定了天然丰度的N-磷酰化氨基酸样品在溶液中的15N化学位移δN及偶合常数JN-P,JN-H. 实验表明:对于15N天然丰度样品,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方法. 研究发现:N-酰化后的氨基酸,其δN以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质子1H的化学位移均发生十分明显的高场位移,而偶合常数1JN-P,1JN-H的变化与化合物构型相关联 .  相似文献   

9.
采用15N-1H的2D HSQC、HMBC实验方法,测定了天然丰度的N-磷酰化氨基酸样品在溶液中的15N化学位移δN及偶合常数JN-P,JN-H. 实验表明:对于15N天然丰度样品,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方法. 研究发现:N-酰化后的氨基酸,其δN以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质子1H的化学位移均发生十分明显的高场位移,而偶合常数1JN-P,1JN-H的变化与化合物构型相关联 .  相似文献   

10.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鹤草酚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张鹏  肖皖  李铣 《波谱学杂志》2009,26(1):103-110
鹤草酚(agrimophol)是从中药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根芽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显著驱虫活性的一种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采用2D NMR技术完善了文献中的1H NMR 信号归属,并对其13C NMR 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1.
C19-二萜生物碱结构复杂多样,核磁共振(NMR)结构鉴定困难.本文从独龙乌头中分离得到三个C19-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 E(1)、chasmaconitine(2)和vilmorisine(3),综合运用多种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和HMBC),对其NMR数据进行了完整归属和部分修正,为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超声波辅助下,以大豆苷元、正丁胺和37%的甲醛水溶液为原料,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区域选择性合成了2种新型1,3-大豆苷元并噁嗪衍生物.通过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等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技术,分别对二种新化合物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的波谱学分析确证了大豆苷元特定的反应位点.  相似文献   

13.
1,2;5,6-双-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阿洛糖(化合物1)在酸性条件下选择性脱除5,6-异丙叉基得到C-3位构型保持的水解产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阿洛糖(化合物2);化合物1先经过Moffatt脱水生成C-3硝基烯产物1,2;5,6-双-O-异丙叉基-3-脱氧-亚甲基硝基-α-D-呋喃木糖(化合物3),然后在酸性条件下选择性脱除5,6-异丙叉基过程中协同发生氧杂-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C-3位构型反转的水解产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葡萄糖(化合物2′),两种产物化合物2和2′互为C-3差向异构体.通过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gHSQC和gHMBC等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2′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4.
二苯并吖啶衍生物可作为新型的微感涂料,并作为改进的受体广泛用于配位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中. 我们应用核磁共振技术(1H NMR, 13C NMR, DEPT, HSQC, HMBC)以及质谱(MS)确定了7-(4-甲氧基苯基)-5,6,8,9-四氢二苯并[c,h] 吖啶的结构,准确归属了它的1H, 13C NMR信号,为其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手性二苯基乙二胺与异氰酸酯的衍生化反应,合成了一种C2对称的手性主体1.该主体可以手性识别其结构类似物:α-苯乙胺(客体2)、α-对甲氧基苯乙胺(客体9)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客体3~810~13).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显示了对映体识别中主客体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除含2个NO2的客体712外,主体1可以较易识别含有两个伯胺的脲和酰胺衍生物.研究还发现,主体1对脲衍生物2、9比对酰胺衍生物有更强的氢键作用,此外主体1对(R)和(S)-脲衍生物中的CHCH3基团也有更高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苏凤  梁现蕊 《波谱学杂志》2013,30(3):406-416
美罗培南(Meropenem)为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非常广泛的抗菌活性,用于治疗多种感染,为一线治疗药物. 该文运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NMR)波谱对美罗培南及其保护体(protected meropenem)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解释,纠正了文献\[5\]中对美罗培南的C-6和C-7的归属错误,并探讨了美罗培南保护体中由于对硝基苄基的引入使得酰胺键旋转更加困难而产生的旋转异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莪术醇进行环外双键断裂氧化和酸催化氧桥开环加成2步反应后,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新型的莪术醇衍生物(2). 应用1D NMR和2D NMR测试了化合物2的1H NMR、13C NMR、1H-1H COSY、gHSQC、gHMBC,对化合物2的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全归属,结合其红外光谱和质谱,推得化合物2为8-羟基-12-异丙基-2-甲基-三环[6.2.2.01,5]十二烷-10-氧杂-6,9-二酮,并比较了莪术醇,莪术醇双键断裂氧化产物(化合物1),化合物2的1H NMR、13C NMR数据变化.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ome initial results from a conceptual design study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frequency tunable gyrotron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with signal enhancement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high field radiation and 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DNP) technique. The first variants of both the electron optical system and the resonant cavity which have been designed aiming continuous frequency tunability in a broad frequency band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selected method for frequency tunability is based on the excitation of higher order axial modes and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them. It was selected after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know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ults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control in gyrotron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urrent conceptual design is an appropriate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optimized) design which will include also a detailed design of other components (mode converter, output window etc.) and magnetic circuit (superconducting magnet and supplementary solenoids) as well as for the overall mechanic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he prospective gyrotr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