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二届国际液晶会议于1988年8月15—19日在联邦德国南部城市弗赖堡举行.3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赵静安、王新久和深圳天马微电子公司的汪斌等人. 与会代表共发表了502篇论文,其中包括:(1)化学合成和分子性质方面59篇;(2)高分子液晶方面71篇;(3)溶致液晶方面53篇;(4)手征液晶与蓝相方面32篇;(5)铁电液晶方面68篇;(6)应用方面45篇;(7)表面和界面方面18篇;(8)相结构和相变方面61篇;(9)分子动力学和分子理论方面57篇;(10)不稳定性、缺陷和涨落方面24篇;(11)非线性光学方面7篇.此外,还有三篇…  相似文献   

2.
1988年10月24-2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一届新型会刚石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日本新型金刚石论坛(JNDF)举办的.出席会议的有20多个国家的360多位有关人员,会议论文共105篇. 听谓新型金刚石是指先作为功能材料应用的金刚石、硬质碳膜和立方氮化硼.其应用范围包括切削刀具,耐磨和润滑部件,散热片,半导体材料,以及光学、声学、医学应用等. 大会的议题分为:(1)气相沉积;(2)电学和热学性质及其功能应用;(3)高压合成;(4)机械加工和力学性质;(5)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科学. 尽管会议有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但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金刚石…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社会主义国家液晶会议于1985年6月26—30日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哈勒(Halle)城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21个国家的约250名代表,多数代表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会议收到论文约380篇.我国的林磊、王新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会议五篇论文.会上报告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液晶的合成及其化学性质,多相性.结构和相变,液晶物理,高分子液晶,溶致液晶系统,液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会议期间还展出了一些液晶材料和液晶器件.会议闭幕后的当天下午,部分与会代表还听取了以《热图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为题的有关报告. 下届会议将于1987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物理学会的支持下,上海物理学会将于1991年4 月15—17日在上海举办国际薄膜物理及应用会议(’91 TFPA).会议的内容为: 1.薄膜物理:包括薄膜的形成方法,薄膜的结构分析和物理特性等; 2.薄膜材料:包括金属、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3.应用:包括在光学、集成光学、光电子学、信息存贮和显示、微电子学、传感器、磁学、超导器件、热器件、太阳电池、表面钝化和摩擦学、装饰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4.制备、检验和分析:包括真空涂敷、溅射、化学气相沉积(CVD或MOCVD)、分子束外延、溶液沉积、监测和分析技术、过程控制、薄膜性质…  相似文献   

5.
1983年国际激光会议(8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sers,简称83’ICL) 于9月6日至9月9日在广州召开. 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共352人(包括中国代表240人).会议中共宣读论文234篇(国内105篇,国外97篇,国内外合作32篇),张贴论文78篇.这些论文都是经过各地区(美洲、西欧、东欧、日本、中国和其它地区)节目委员会的严格评审选出的. 会议论文按内容可分为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激光化学、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光理论、激光器件、激光材料与元件、激光应用、工程技术等九个专题. 一、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 和激光化学 本届会议反映…  相似文献   

6.
1979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上海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液晶学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研究所、高等院校、工厂、医院和部队等64个单位,104名代表.会上共收到论文和工作报告78篇. 在第一天全体会议上,中国液晶显示技术访日代表团作了日本液晶研究情况介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同志介绍了美国液晶物理基础研究的概况.此外,还有四篇综合报告和论文:液晶物理及其最近进展;热变液晶分子结构与相转变;胆甾相·向列相转变液晶用于电视的研究以及液晶快速存贮效应用于组页器的研究. 分组会(基础组和应用组)进行了两天半.在基础组宣读论文和工作报告33…  相似文献   

7.
国际应用磁学(INTERMAG)会议的三个卫星会仪之一──第一届国际磁性材料物理会议,于1987年4月8-11日在日本仙台市召开.我国有近20名代表参加,是外国代表中人数最多的. 会议共有138篇论文,分七类:1.稀上永磁材料及非晶材料的磁性;2.薄膜;3.细粉末;4.无序及亚稳系统;5.磁各向异性及磁致伸缩;6.高频磁损耗;7.磁光、磁弹性波及新实验技术.其中有关薄膜的论文有48篇,占35%。软磁硬磁大块材料包括非晶合金及稀土永磁合金的文章数与薄膜文章数相比显得少得多.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薄膜的兴趣日益增长. 为了降低软磁薄膜的磁致伸缩以改善磁性,人…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五届波谱学术会议于1988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福州举行,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和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主办,并得到中外有关单位的财政支持。参加会议的代表共228 人,其中包括应邀与会的11名美国、端士、意大利,日本以及香港的教授和专家,涉及近百个单位,会议设有波谱学物理方法及仪器;电子顺磁共振;核磁共振在化学中的应用和核磁共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四个专题,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40篇.  相似文献   

9.
受中国物理学会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负责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半导体物理会议(NCPS-8)于1991年11月5至8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 51个单位的 20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黄昆、谢希德等著名物理学家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接受了235篇学术论文,其中大会报告六篇,其余报告,包括19篇邀请报告(分为表面和界面,量子阱和超晶格,低维系统,杂质和缺陷,本体性质,光学性质,输运现象,非晶半导体,新现象和新材料,半导体器件物理10个方面)同时在三个分会场进行.其中量子阱和超晶格,低维系统及异质结构方面的报告占一半以上. …  相似文献   

10.
ICCG-9是由日本科委、应用物理学会和晶体生长协会在日本教科文部和科技厅的支持下以国际晶体生长组织的名义主办的.会议于1989年8月20日至25日在日本仙台市召开,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25名代表出席.会上提出报告822篇,其中大会报告五篇、分组邀请报告76篇、分组报告727篇、电影录象14篇(分五个会场和四个展讲厅). 本届会议与1986年在英国约克举行的ICCG-8相比,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完善,效果良好.1.所报论文有吸引力的青年代表可能申请到部分经济资助以鼓励他们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性会议;2.分组口头报告仅限五分钟,但会后均安排展讲以…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国际会议于1983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东京召开.会议由IUPAP和日本物理学会提供经费,并受到日本应用物理学会、日本电子学和通信工程研究所、日木化学学会、日本陶瓷学会和日本电照相术学会的支持.600名科学家来自26个国家,共提供了320篇论文.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专家林兰英教授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程如光教授担任国际论文委员会成员.自1965年第一届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国际会议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发展,会议规模也逐渐扩大.今年的会议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成果也极令人鼓舞的一次盛会.1…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有关液晶学科的更多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转向了应用这个奇妙的软物质态于平面显示器件等光学领域以外的其它领域的深入探索,这就形成了近期液晶科学研究中的'非显示'热,它囊括了从生物,化学到物理,材料甚至工程等多个学科的诸多领域.本综述主要在物理及相关领域内简略地介绍了几个液晶科学非显示研究课题的基本原理,进展和可能的前景,包括作者所在课题组近期所进行的有关微波频率和中远红外(THz)波段液晶调制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工作于液晶学科这方面研究的同行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全国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会议于1991年10月29 日至11月2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承办.来自全国57所高校及研究单位的14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18篇综述报告和108篇分组报告.中国物理学会特地向会议发来了贺信.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本届会议所邀请的综述报告非常精彩(部分报告将在《物理》杂志上陆续发表).有关高温超导的四个综述报告分别就机理、物理实验、材料及理论模型等诸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使从事超导研究的同志得益非浅,也使其他领域的工作者开阔了眼…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国际发光讨论会将于8月13~17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召开。会议讨论范围包括对于所有类型材料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机和无机材料发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验以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议强调发光材料与化学、物理的其它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强调发光应用(但不包括器件工艺)。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固体电解质(亦称快离子导体)国际会议于1980年9月16日至1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约二百名学者赴会.我国有三位学者参加,其中王舒黎和王占华二同志分别作了报告.物理所的陈立泉同志本来也备有两篇报告,并被邀作为会议召集人之一,但未能出席. 会议分三组同时进行,共约130篇报告.其中30篇讨论快离子导体结构与导电机制;4篇是关于核磁共振的实验;14篇讨论氧离子导体的性质;4篇是关于氟离于导体;B-Al2O3和NASICON各8篇;8篇是关于锂离子导体;4篇是银或铜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非晶态材料各3篇;6篇讨论了离子-电子混合导体;6篇研究电解质和电极…  相似文献   

16.
1987年8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交流会.会议由复旦大学和上海物理学会主办.参加会议的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工业部门以及解放军科研部门共15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宣读论文180多篇.论文内容包括:等离子体的基本过程;各种气体放电特性;等离子体诊断方法;等离子体加工、焊接、喷涂、切割、冶炼;等离子体化学和表面处理;等离子体辐射和气体放电光源以及等离子体其他方面的应用.论文内容较为广泛,工作较以前深人,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低温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有较大的发展.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低温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办的凝聚态物理及其应用新年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28日至1983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内代表100余人。17名美籍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共宣读了综述报告21篇,专题报告44篇。这些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包括半导体与表面物理、光学晶体、低温、磁性、非晶态、离子晶体、发光、铁电体、金属与合金、力学与声学性质、固体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第十届国际激光光谱会议于1991年6月17~21日在法国南部山区滑雪圣地枫脱-洛美(Font-Romeu)召开。它是由法国研究与技术部及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美、法、英、德、意、日等十几个国家的共270多名代表。中国共有5人出席。会议报告论文共113篇,其中口头报告54篇,张贴报告79篇。主要包括新的激光光谱技术、利用激光所做的基础物理研究、激光技术的新颖应用以及光谱学中新的相干光源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杨傅子 《物理学进展》2011,28(2):108-129
近期有关液晶学科的更多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转向了应用这个奇妙的软物质态于平面显示器件等光学领域以外的其它领域的深入探索,这就形成了近期液晶科学研究中的‘非显示’热,它囊括了从生物,化学到物理,材料甚至工程等多个学科的诸多领域。本综述主要在物理及相关领域内简略地介绍了几个液晶科学非显示研究课题的基本原理,进展和可能的前景,包括作者所在课题组近期所进行的有关微波频率和中远红外(THz)波段液晶调制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工作于液晶学科这方面研究的同行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景林 《物理》2001,30(3):191-192
第10届全国凝聚态光学性质学术会议于2000年8月9日—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赤峰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物理学会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承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08位正式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代表.会议共计录用论文135篇,会议编印了《第10届全国凝聚态光学性质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本. 本届会议就我国近两年来在光与凝聚态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超快动力学过程,凝聚态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和应用,低维及微结构的光学和光子学性质,薄膜、表面和界面的光学性质,稀土和过渡族材料的光学性质,新型光电子学器件的原理、材料与应用,凝聚态光学、光电子学的理论、实验仪器、新方法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等学术方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在会议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我国学者在凝聚态光学性质研究的国际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平.在会议讨论中也有许多关于凝聚态光学材料和器材的研究工作,有不少研究成果已经具备相当的应用前景,有一些会议论文系统地介绍了凝聚态光学性质研究的某些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以及这些研究对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凝聚态光学性质研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也在一些会议论文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