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俊  胡昭圣 《色谱》1988,6(2):105-108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新型、微量、操作简便的分离技术,用于稀土元素的分离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Holzapfel等利用硅胶浸渍HDEHP作固定相,用盐酸或硝酸作流动相分离了La-Ce-Pr-Sm,Tb-Dy-Ho-Y等稀土化合物。台湾大学张兆候等用硅胶、纤维素D、氧化铝等多种吸附剂分别浸渍HDEHP、DBP、TBP等固定液作固定相,以1—12mol/L盐酸及1—16mol/L硝酸为流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微型高效液体色谱——电化学检测(Micro HPLC——ECD)的方法,进行了在苯基键合固定相微型柱上,用反相离子对色谱分离儿茶酚胺(CA)的研究。用流动伏安法确定了薄层池安培检测器的实验条件。比较了十八烷基键合固定相(YWGC_(18)H_(37))、阳离子交换剂(Partisil—SCX)和苯基键合固定相(YWGC_6H_5)柱上CA的色谱行为,讨论了YWGC_6H_5柱上,流动相pH的变化对CA分离的影响,确定了应用MicroHPLC—ECD方法,在YWGC_6H_5柱上,用1-庚烷磺酸钠作为离子对试剂,分离CA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定量分离单一相邻稀土元素是较难的课题。用液相色谱分离非相邻稀土对或示踪量的个别相邻稀土对,文献曾有些零星报导。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对单一稀土含量的测定的要求便日益迫切了,例如为了探讨球墨铸铁中单一轻稀土元素的作用机理,必须知道单一稀土的含量。本文是以聚三氟氯乙烯为载体,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固定相,盐酸为流动相的反相萃取柱色层分离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条件试验后,在利用自制的加压  相似文献   

4.
目前,万古霉素色谱分析方法主要为反相色谱法,该法分离万古霉素及其杂质时,存在极性选择性不足以及所使用的流动相体系与质谱兼容性差等问题。基于亲水作用色谱(HILIC)对糖肽类物质的色谱保留和极性选择性,本文选取万古霉素及其常见杂质为对象,考察了HILIC固定相、流动相组成比例、缓冲盐添加剂浓度和pH值等色谱条件,对万古霉素及其主要杂质进行了HILIC分离方法研究。确立了以Click XIon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酸铵为流动相添加剂的亲水作用色谱条件,实现了万古霉素及主要杂质的分离,为万古霉素类化合物的分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俊德  商振华 《色谱》1987,5(2):86-93
6—4 反相色谱 反相色谱通常是指以具有非极性表面的担体为固定相,以比固定相极性更强的溶剂系统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上用甲醇/水混合溶剂冲洗。“反相色谱”是相对于“正相色谱”而言的,在后一种情况下,使用极性固定相(如硅胶)和非或弱极性的流动相  相似文献   

6.
盐酸雷诺嗪对映体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盐酸雷诺嗪在纤维素类手性固定相(Chiralcel OD-R)上的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对分离的影响。在推荐流动相(100%甲醇)条件下,盐酸雷诺嗪对映体的分离度可达3.8。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验研究了以P507(异辛基膦酸单异辛酯)为固定相,硅烷化硅球为担体,盐酸-氯化钠为流动相的萃取色谱法分离十五个稀土元素.在洗脱液中由于引入氯化钠加快稀土元素分离,在试验条件下,十五个稀土元素均达到基线分离.提出一个简易快速的测定岩石中十五个微量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萃取色谱富集分离,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光谱测定.并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以磷酸二(2-乙代己基)酯(HDEHP)的甲苯溶液处理滤纸作为固定相,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作展开剂(流动相)的纸上反相分配色层法分离若干希土元素以及铀和钍.找出用0.5M草酸作展开剂时,铀和钍的分离因数为21;希土元素和钍的分离因数为5.因此本体系虽不适于个别希土元素的相互分离,但对于钍、铀分离以及钍、希土元素的分离却有效.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亲水/反相二维制备液相色谱(Pre-2D-HILIC/RPLC)分离纯化络石藤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络石藤药材经醇提、活性炭脱色后用反相固相萃取柱除去色素和强极性物质,最终得到干燥的浅黄色粉末。一维亲水色谱选择Click XIon色谱柱(250 mm×20 mm,10μm)作为固定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紫外触发模式收集馏分,共得到15个组分。二维反相色谱选择C18色谱柱(250 mm×20 mm,5μm)作为固定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最终得到14个高纯度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正交选择性,可以有效提高分离度和峰容量,对于分离络石藤等复杂样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唑来膦酸及其有关化合物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晓青  蒋晔  徐智儒 《色谱》2004,22(4):428-430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唑来膦酸及其有关化合物的色谱分析与分离方法。优化的分离条件:以Hypersil C8柱为固定相,以甲醇-5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6 mmol/L四丁基溴化铵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体积比为20∶8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室温。在该色谱条件下,唑来膦酸与有关化合物(包括其合成过程中残余的原料咪唑乙酸和其他氧化分解产物)的分离良好,与保留时间最接近的杂质峰的分离度大于2.5。该方法不需进  相似文献   

11.
任淑贞  胡昭圣  贾锡平  郑介恒 《色谱》1988,6(4):253-254
本文采用丁正醇-丙酮-浓盐酸为流动相,以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固定相,研究贵金属的薄层色谱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正丁醇:丙酮:浓盐酸的配比为100:100:1(Ⅴ/Ⅴ)时,Ru,Rh,Pd,Pt.Ir和Au能够完全分离,分离系数Rs均大于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产YWG-C_(18)H_(37)(十八烷基键合微粒硅胶)为固定相,以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二茂铁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分离了十一类共32种不同极性的二茂铁化合物,并探讨了它们在反相色谱中保留特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硅球为担体,P-507、N-263为固定相,盐酸、硫氰酸铵溶液为流动相,在两支不同规格的色谱柱中前后两次萃取色谱分离,使试样中钇和其它14个稀土元素定量分离。然后,用EDTA标准溶液进行络合滴定,求得三氧化二钇含量。方法稳定、可靠、误差小。对同一试样进行六次测定,三氧化二钇含量为  相似文献   

14.
二(2-乙基已基)膦酸萃取色谱分离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H[DEHP] 试剂为固定相,盐酸、硫酸为流动相,萃取柱色谱分离稀土。稀土元素间的平均分离系数β_(HCl)为3.79,β_(H_2SO_4)为4.57,HCl体系和H_2SO_4体系的β_(La)-Ca分别高达28.5和26.3,其洗脱酸度很低,只是HEH[EHP]体系的1/10~1/14。  相似文献   

15.
钐铕钆的桩液相色谱分离与测定——P507-HCl-(NH_4)_2SO_4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测定是稀土分析中比较困难的任务,而铕与钆的分离则更是稀土元素相互分离的难点之一。文献采用柱液相色谱,以涂渍P507的硅球为固定相,用HCl、HCl-NH_4Cl为流动相使铕钆分离,但分辨率较低、淋洗体积大。我们认为用柱液相色谱分离稀土元素时,固定相中的P507与稀土元素的键合能力由镧至镥的次序逐渐增强;若在流动相  相似文献   

16.
以大黄酸为原料,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简便制备了一种新型羧基键合硅胶固定相(RBSP),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对键合固定相色谱性能的影响,并以含酸性、中性和碱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为溶质,评价了RBSP的色谱性能.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C18柱作参比,研究了该键合硅胶作为HPLC固定相对两种大豆异黄酮化合物和几种生物碱基的分离,并对其色谱分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固定相(RBSP)具有较好的反相色谱性能,同时由于键合相中含有酚羟基及酰胺基团,能为多种溶质提供作用位点,对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具有明显优势,且分离速度快,可有效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沈报春  袁建勇  徐贝佳  徐秀珠 《化学学报》2009,67(17):2005-2012
由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TE CSP)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 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TI-TE CSP). 在反相流动相中用7种氨基酸和3种非氨基酸化合物对这两种手性固定相的手性分离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 考察了有机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 缓冲液的pH值等条件对10个手性化合物在两种CSP上手性分离的影响, 计算得出了溶质在两种CSP上的手性选择性自由能差值, 同时初步探讨了这些溶质在两种CSP上的手性识别机理. 实验数据表明, 氨基酸在TE上保留更强, 但在TI-TE上得到了更好的手性分离效果. 结果显示, 经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衍生化后的替考拉宁CSP在反相流动相中的分离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磊  万谦宏 《分析化学》2006,34(4):474-478
分别将N-十六烷基-L-羟脯氨酸(C16-L-Hyp)、N-十六烷基-L-脯氨酸(C16-L-Pro)、N-十六烷基-L-丙氨酸(C16-L-A la)涂敷到反相键合硅胶表面,制成涂敷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应用于5种β-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考察了固定相中的手性配体的类型和涂敷量、流动相中金属离子浓度、pH及甲醇含量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涂敷0.25μmol/m2C16-L-Hyp的C18硅胶为固定相,以5 mmol/L CuSO4水溶液的(pH 4.6)为流动相的色谱条件下,5种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因子高达2.46。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硅藻土-TBP反相萃取层析-分光光度法分离和测定微量铁的新方法.以0.30mol/L盐酸做流动相,以负载有磷酸三丁酯(TBP)的硅烷化白色担体为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法分离微量Fe(Ⅲ)与Co(Ⅲ)、Ge(Ⅳ)、Al(Ⅲ)、Cr(Ⅲ)、Mn(Ⅱ)、Ni(Ⅱ)等.在4.0mol/L盐酸介质中,铁与多种金属离子都被萃取在TBP柱上.用2mol/L盐酸洗脱部分离子,用0.30mol/L盐酸可定量地洗脱铁,然后用0.010mol/L盐酸可将柱上的其它离子洗脱.洗脱液中的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此方法可将铁与绝大部分干扰离子分离,并用于中草药中微量铁的分离和测定.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64年Pierce等人开始研究稀土元素的薄层色谱以来,国外主要有和Specker等人在这方面作了较多的工作,国内陈永熙等人于1983年发表过一篇研究报告。但是用P538作展开剂,进行稀土元素薄层色谱分离的研究还未见报导。P538是单烷基磷酸,其结构为我们应用P538作薄层色谱的展开剂,使单个轻稀土元素以及铕、铽、钬等元素获得了满意的分离。与文献相比,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