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Eu3+掺杂的Sr2CeO4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史流  尹涛  丁球科  赵韦人 《物理学报》2006,55(9):4940-4945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Eu3+掺杂的Sr2CeO4样品,并对其吸附水前后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刚制备的Sr2-xEuxCeO4+x/2样品, 在Ce4+—O2-的电荷迁移激发中,只有强激发带(~35700cm-1)与Eu3+离子间存在能量传递,而弱激发带 (~29400cm-1)只是引起Ce4+—O2-的电荷迁移发射;在Sr2-xEuxCeO4+x/2样品吸附水后,Eu3+的线状吸收跃迁强度显著增加, Ce4+—O2-两个激发带均向Eu3+离子传递能量. Ce4+—O2-强激发带通过交换作用向Eu3+离子传递能量,而弱激发带与Eu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理是非辐射多极子近场力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2-xEuxCeO4+x/2')" href="#">Sr2-xEuxCeO4+x/2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吸附水  相似文献   

2.
CaSiO3:Ce,Mn体系中Ce3+→Mn2+的能量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asiO3:Ce,Mn体系中Ce3+和Mn2+的发光及Ce3+→Mn2+的能量传递特性.分别采用Forster-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理论和Inokuti-Hirayama能量传递理论,研究了该体系中Ce3+→Mn2+的高效无辐射能量传递情况.结果表明,Ce3+→Mn2+的高效能量传递是以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为主的电偶极—偶极和偶极—四极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3.
熊晓波  袁曦明  刘金存  宋江齐 《物理学报》2015,64(1):17801-01780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2SrMg(PO4)2: Ce3+, Mn2+ (NSMP: Ce3+, Mn2+) 荧光粉, 并对其发光性质及Ce3+ 对Mn2+ 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 Ce3+ 和Mn2+ 在334 nm 和617 nm 的发射峰分别为Ce3+ 的5d→4f 跃迁和Mn2+4T1(4G)→6A1(6S) 跃迁产生. Ce3+ 对Mn2+ 的发光有较强的敏化作用, 根据Dexter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判断Na2SrMg(PO4)2 中Ce3+ 对Mn2+ 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4.
梁锋  胡义华  陈丽  王小涓 《物理学报》2013,62(18):183302-183302
通过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CaWO4和CaWO4:1%Eu3+ 样品. 测量了样品不同温度(10–300 K)的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和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样品的荧光光谱表明: 在240 nm紫外光激发下, 两个样品在430 nm处都展现出来源于WO42-的蓝色发射; 样品CaWO4:Eu3+的Eu3+(5D07F1, 2, 3,4)的特征发射则归属于WO42-到Eu3+ 间的能量传递.由样品室温(300K)荧光衰减曲线发现: 纯CaWO4的荧光寿命为8.85μs,Eu3+掺杂之后WO42-的荧光寿命缩短至6.27μs,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WO42-与Eu3+间能量传递的存在. 由荧光寿命得到T=300K时, CaWO4: 1%Eu3+中WO42-与Eu3+间的能量传递效率(ηET)为29.2%, 能量传递速率(ωET)为4.65×104 s-1.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获得了从WO42-到Eu3+之间的能量传递的时间演变过程,当温度由10 K增加到300 K时, 能量传递出现的时间单调变小. 测试了不同温度(10–300 K)对CaWO4:Eu3+的荧光寿命的影响, 发现在10–50K时,Eu3+的荧光寿命增加, 但温度超过50K时发生猝灭, 荧光寿命开始下降; WO42-的荧光寿命则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 关键词: 能量传递 红色荧光粉 温度依赖 4:Eu3+')" href="#">CaWO4:Eu3+  相似文献   

5.
在还原气氛下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3.982-x(Si3O8)2∶0.008Eu2+,xCe3+,0.01Dy3+系列样品。光谱分析表明,Ce3+进入到晶格中将取代不同Ba2+格位从而形成不同的发光中心。通过Ce3+→Eu2+的能量传递,得到了一系列发光颜色可调、余辉颜色为绿色的长余辉发光材料。Ce3+的掺入可以增大样品的余辉强度但是同时缩短了样品的余辉时间。热释光谱的分析表明,Ce3+的掺入可以同时增加浅陷阱T1和深陷阱T3的数量,深陷阱对载流子的再捕获效应导致了样品余辉强度的增大和余辉时间的缩短。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ZnP2O7:Eu2+,Mn2+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及Eu2+对Mn2+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Eu2+和Mn2+在380 nm和670nm的发射峰分别由Eu2+的5d—4f跃迁和Mn2+4T1(4关键词: 磷酸盐 2+')" href="#">Eu2+ 2+')" href="#">Mn2+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7.
米瑞宇  夏志国  刘海坤 《物理学报》2013,62(13):137802-13780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4-xY5.95 (SiO4)6F2:0.05Ce3+, xMn2 +系列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以及Ce3+, Mn2 +在Ca4Y6 (SiO4)6F2 (CYSF)基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相结构研究表明: CYSF属于一种基于磷灰石结构的类质同象化合物.CYSF: 0.05Ce3+, xMn2+荧光粉在200–373 nm为宽带激发光谱,Ce3+和Mn2+在408 nm和602 nm的发射峰分别由Ce3+的5d→4f的跃迁和Mn2+4T1 (4G)→ 6A1 (6S)的跃迁产生.光谱重叠现象以及荧光寿命测试结果证明了Ce3+对Mn2+具有敏化作用,能级结构分析进一步证实该体系中存在Ce3+→Mn2+的能量传递过程,可有效地将Ce3+的蓝光转换为红橙光. 关键词: 磷灰石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制备了Eu3+,Tm3+离子共掺杂GaN薄膜。通过温度依赖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GaN:Eu3+薄膜中Eu3+的发光特性,发现了三类具有不同温度依赖特性的Eu3+发射峰。利用阴极荧光光谱探究了GaN:Eu3+,Tm3+薄膜的光谱性质,发现随着Tm3+剂量的增加,Eu3+发射强度以及Tm3+的I480/I806强度比值均发生降低,分析表明存在Eu3+→Tm3+离子的能量传递,并通过计算分析证明其能量传递机制主要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通过改变Eu3+、Tm3+离子在GaN薄膜中的剂量比例,实现了材料发光颜色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9.
钇镓石榴石中Tb3+到Ce3+的无辐射能量传递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Y3Ga5O12石榴石中,室温下采用紫外激光选择激发光谱研究了能量从Tb3+5D35D4能级无辐射传递给Ce3+2D3/2能级。实验结果符合Frster-IH直接无辐射传递理论。5D3(Tb3+)→2D3/2(Ce3+)能量传递是电偶-偶极子相互作用机理,其平均临界传递距离为R0=16.3?,而5D4(Tb3+)→2D3/2能量传递是起主导作用的电偶-偶极子相互作用,其平均临界传递距离为11.2?。在5D4的传递过程中,电偶-四极子相互作用也应予以考虑。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铽单掺杂,铕单掺杂,铽、铕双掺杂的硅酸锶发光材料。其结构经X-射线衍射表征。研究了合成样品的激发、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54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SrSiO3:0.04Eu3+的发光光谱中出现4个Eu3+的发光峰,分别为Eu3+5D07F1(588、590nm)、5D0→F2(609nm)、5D07F3(626nm)、5D04F4(651nm)跃迁峰;SrSiO3:0.04Tb3+的发光光谱中出现4个Tb3+的发光峰,分别为Tb3+5D4→F6(488nm)、5D47F5(541、548nm)、5D47F4(584nm)跃迁峰;SrSiO3:0.04Tb3+,0.04Eu3+发光体系中,Tb3+的共掺杂显著增强了Eu3+的特征发射,存在Tb3+→Eu3+的能量传递现象,结果表明有Eu3+和Tb3+两个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11.
NaZnLa(PO4)2中Ce3+和Tb3+的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NaZnLa(PO4)2中掺杂Ce3+、Tb3+的荧光体,对其晶体结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对NaZnLa(PO4)2:Ce,Tb荧光体进行调制。NaZnLa(PO4)2是LaPO4的同构物,为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从XRD谱数据得到NaZnLa(PO4)2基质的晶胞参数为a=0.6823nm,b=0.7045nm,c=0.6497nm,β=1039°,v=0.303nm3,其晶胞参数与单斜LaPO4的晶胞参数相似。在NaZnLa(PO4)2:Ce,Tb荧光体中,Ce3+对Tb3+有良好的敏化作用,掺杂适量的BO33-、Al3+、Dy3+,可以增强发光亮度。  相似文献   

12.
Y3Al5O12:Ce3+ (YAG:Ce) and Tb3Al5O12:Ce3+ (TAG:Ce) both show the typical Ce3+ ion luminescence of the allowed Ce3+ d–f transition. Eu3+ codoping, however, reveals different results for both matrices: in YAG:Ce,Eu, only the luminescence of the Ce3+ ion occurs by excitation within the Ce3+ absorption bands. Here, the Eu3+ luminescence cannot be sensitized by the Ce3+ ion. But in TAG:Ce,Eu, both Ce3+ and Eu3+ luminescence are measured at several excitation wavelengths: an excitation within the Tb-sublattice results in both Ce3+ and Eu3+ luminescence, which is not surprising as an energy transfer from Tb3+ to Ce3+ and Eu3+ is well known in literature. In addition, an excitation in the lowest 5d level of Ce3+ delivers Eu3+ luminescence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means that the Ce3+ ion can be used as a sensitizer in the TAG lattice that transfers its energy via the Tb sublattice to the activator Eu3+.  相似文献   

13.
纳米LaPO4:Eu的凝胶网格法制备及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綦艳  孟建新 《发光学报》2006,27(3):397-401
用凝胶网格沉淀法,以明胶为分散介质,成功制备了铕掺杂的磷酸镧纳米颗粒,所需装置简单,实验条件适中.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制得的纳米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性良好.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LaPO4属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600℃煅烧2h完全晶化.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时间及不同铕含量对LaPO4:Eu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影响.光谱数据表明:随着铕含量的增加或煅烧温度的升高,激发峰及各个发射峰的强度都增强,但264nm处的宽带峰强度随铕含量的增加变化较小,且红移了5.3nm;850℃时,煅烧0.5h发光强度最强,随着煅烧时间的延长发光强度反而减弱.  相似文献   

14.
Sr2MgSi2O7:Eu2+,Dy3+是一种有效的蓝色长余辉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MgSi2O7,Sr2MgSi2O7:Dy3+,Sr2MgSi2O7:Eu2+及Sr2MgSi2O7:Eu2+,Dy3+,利用同步辐射研究了它们的VUV-UV激发特性.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在基质中发现了稍弱的位于385nm的发射带,在双掺杂的样品中,除了Eu2+的4f5d→4f发射带(465nm)外,还观察到了575nm处的发射峰;通过和Dy3+单掺杂样品的发射谱比较,发现它是来自于Dy3+的4f-4f(4F9/2→6H13/2)跃迁.在它们的激发谱上可以看出Dy3+与基质发射的有效激发均处于真空紫外区,在近紫外及可见区激发下未见到它们发光.另外在Sr2MgSi2O7:Eu2+,Dy3+中观察到Dy3+的发射也说明了Dy3+在该类长余辉材料中不仅作为陷阱用来延长余辉,而且也以发光中心形式存在于基质中.  相似文献   

15.
李艳红  洪广言 《发光学报》2005,26(5):587-591
采用EDTA二钠盐参加的共沉淀方法制备出纳米GdPO4:Eu3+,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电镜等测试手段对GdPO4:Eu3+的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图谱结果表明700℃合成了纯的具有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的纳米GdPO4:Eu3+。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700,800℃热处理后样品的一次颗粒度分别为18,40nm左右。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电荷迁移态和Eu3+的特征发射峰的强度随GdPO4:Eu3+纳米粒子的增大而增强。在较小的纳米粒子中,存在结构扭曲的现象,315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研究表明,Gd3+和Eu3+具有较好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和真空紫外激光(157.6nm)对新型蓝光发射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0.2%),Dy3+(8%)进行了光谱研究。在170nm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下,观察到对应Eu2+:5d-4f跃迁的477nm发射带和对应Dy3+:4f-4f跃迁的两组线谱发射,其中只有来自Eu2+的5d-4f发射对长余辉光谱有贡献。在157.6nm激光激发下,除了上述发射外,还明显观察到对应Eu3+的红色线谱(590,614,626nm)。结合这些光谱特性,对Sr2MgSi2O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以及长余辉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Eu2+充当空穴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Sr3LaAxV3-xO12:Eu3+(A=Mo,W)荧光粉,利用MoO42-和WO42-取代基质中部分VO43-,改变基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基质和激活剂Eu3+离子的发光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荧光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MoO42-和WO42-的部分掺杂对基质发光位置和强度均有影响,能明显减弱VO43-的发光,但对Eu3+离子发光影响不大,添加电荷补偿剂F-可以加强VO43-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通过调整基质VO43-发光和Eu3+离子发光,可以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荧光粉。初步探讨了阴离子掺杂对Eu3+离子红光发射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YVO4:Eu3+纳米微粒发射光谱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了非选择激发下YVO4:Eu3+纳米微粒中Eu3+5D07F2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低温下的光谱是很多谱线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宽带;而室温下主要是与体材料相似的两条分离谱线.根据选择激发下YVO4:Eu3+的发射光谱研究得到的结论,把发射光谱分解为两部分之和,一部分来自占据靠近纳米微粒中心的格位的Eu3+离子发射谱线具有与体材料相近峰值;另一部分来自占据靠近表面位置的Eu离子,发射分布在更大的光谱范围内.这两部分发光的相对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分析表明,YVO4:Eu3+纳米微粒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是由于靠近表面的Eu通过表面猝灭中心猝灭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蓝光荧光粉BaKBP2O8:Eu2+,分别用XRD和荧光光谱表征了其结构与光学性能。结果表明,Eu2+的引入并没有显著改变其四方相的晶体结构。样品的激发光谱(监测波长为443 nm)是由主晶格吸收的307 nm吸收肩与Eu2+离子4f7-4f65d 跃迁的346 nm主峰组成。在紫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为蓝色。当Eu2+离子摩尔分数为0.03时,样品的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然而,随着Eu2+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由于浓度猝灭机制,其发射强度开始降低。在超过370 K的温度下,荧光粉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仍然超过50%。BaKBP2O8:Eu2+的色坐标为(0.176 6,0.168 1)。  相似文献   

20.
CaMoO4:Eu3+,Bi3+,Li+红色荧光粉的共沉淀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荣锋  孙倩  李勤勤  许宁 《发光学报》2013,34(8):1000-100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Ca0.75MoO4:Eu0.253+、Ca0.75MoO4:Eu0.25-x3+,Bix3+及Ca0.5MoO4:Eu0.25-2x3+, Bix3+,Li0.25+x+,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PL)测定分析了其结构形貌特征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CaMoO4:Eu3+,Bi3+,Li+红色荧光粉为白钨矿结构,颗粒尺寸约为0.5~1 μm。掺杂Bi3+的Ca0.75MoO4:Eu0.25-x3+,Bix3+的相对发光强度明显高于未掺Bi3+的Ca0.75MoO4:Eu0.253+荧光粉。Bi3+离子的掺杂将吸收来的能量传递给激活离子Eu3+,起到了能量传递的作用。当Bi3+掺杂量为x=0.005时,在395 nm激发下,主发射峰在616 nm处的相对发光强度最大,但掺杂浓度过高时会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另外,电荷补偿剂的掺入能够解决材料中因同晶取代引起的电荷不平衡的问题,以Li+作电荷补偿剂、Eu3+和 Bi3+共掺合成的Ca0.5MoO4:Eu3+0.23,Bi0.013+,Li+0.2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强于Ca0.75MoO4:Eu0.253+、Ca0.5MoO4:Eu0.253+, Li0.25+及Ca0.75MoO4:Eu0.243+,Bi0.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