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明华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7-9,12
本文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和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对政府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研究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管理问题。提出了GVC背景下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管理的六要素,引入界面集成于其创新管理体系,构建了基于GVC的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的集成性。基于此,利用管理熵建立了一种综合评价GVC背景下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管理能力的量化方法,以指导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兆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9):145-147
基于晋江市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并对两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每上升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就会上升0.990个百分点.因此,晋江市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并带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当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在承接产业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和挑战,最终得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此次产业转移,以加快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关系区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介绍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指出产业集群因其强劲的竞争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促进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并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证了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不足就如何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产业链各个环节转移、外包、区域性集聚、跨国公司控制能力更强等新发展趋势,对中国产业发展有利有弊。对此,我国产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节能低碳为核心,积极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以“协调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推进产业转移的双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了产业转移中的双向嵌入,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区域创新支持系统的功能、要素及演化进程,引出对欠发达区域创新支持系统完善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如荷兰的花卉产业群、比利时的养鸡和产蛋产业群、法.国的面包产业群、丹麦的养猪产业群、日本的办公设备产业群等.我国的集群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产业集群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蔚然成风,而且这一趋势正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加速推进,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说明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变迁,系统地对国内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简要评价,探讨了我国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5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百强县排名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总结发达县域的发展经验,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5种模式:资源主导型、区位主导型、产业发展型、企业带动型和综合发展型.并分别分析各种发展模式的特点与成因,最后提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庆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0-55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我国各省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空间格局以及服务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以北京和上海为最.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东、中、西三大地带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1990年到2004年扩大,2004年后开始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带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最大.从2005年至今,社会服务性行业省际差异较小且逐渐缩小,高技术服务业省际较大且差异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徐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19(4):492-496
目的 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方法 采用了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相关问题。结果与结论 北京市海滨区和广东省东莞市都是我国发展经济颇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在区域经济定位,创造必要的经济运行环境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升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假日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假日经济对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使市场资源配置失衡、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等。对此,应大力发展休闲文化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严格监督行业经营,倡导理性消费等。只有这样,假日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虚拟研发中心是一种新型的R&D创新模式 ,其实质是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快速与其它研发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 ,完成研发活动。本文将虚拟研发的概念引进到区域创新系统中 ,研究了区域政府在组建“官产学研”型区域虚拟研发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以及区域虚拟研发中心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生物医药行业除了对区域经济具有持续拉动作用,还因为对于人类生产力的贡献与生活品质的提高,将成为本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划需要基于对本地的区域环境与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发现竞争优势领域,结合区域的资源优势,制定本地区的医药产业政策,才能实现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制约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秀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4):101-103
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郭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1):5-8,67
交通运输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浙江省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例,公路货运周转量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然后是第一产业;公路旅客运输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然后是第一产业,而水路旅客运输由于便捷性受到限制,已渐渐萎缩,对三次产业的发展贡献不显著。交通结构对区域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与水路比较而言,浙江省的公路对区域经济增长总量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公路客货运输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与低等级公路比较而言,浙江省的高等级公路对区域经济增长总量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公路客货运输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