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的元素及元素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改造型矿床是层控矿床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国形成沉积改造型矿床的元素主要有Pb,Zn,Hg,Sb,As,U,Cu,Fe以及S(黄铁矿),F(萤石),Ba(重晶石),Si(水晶)等。本文分析了沉积-改造型矿床主要控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含量背景,划分了矿床中主要成矿元素的组合类型,讨论了元素组合类型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马坑铁矿——一个海相火山热液-沉积型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马坑铁矿床产出地质环境、产状特征、原生矿石类型及其结构构造的研究,阐明了该矿床属同生沉积成因,矽卡岩只是成矿后的热液迭加。并根据地质测温、矿石物质组分及成矿过程锰、铁分离等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马坑铁矿为火山热液-沉积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证明了成矿热流体为“岩浆水”与海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了夏塞银铅锌矿床不同矿脉矿石、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及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借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床不同类型银铅锌矿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相似,成矿物质具有同源性,银铅锌矿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右倾斜型式,具有显著的δEu负异常,与矿区西南侧的绒衣错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基本一致,表明两者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丁家山铅锌矿矿床的成因复杂,主要存在矽卡岩型与块状硫化物型两种争议。尝试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重新探讨。结果表明:矿床的主要矿源层为元古代龙北溪组上段大理岩地层,而非中新元古代东岩组绿片岩地层;所谓的"绿片岩"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与经过区域变质的钙质泥岩、钙质粉砂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和泥灰岩发生双交代作用所形成的矽卡岩,而非绿片岩相遭受区域变质;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理岩地层,少量来自岩体,而非多来源;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故矿床成因应为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隘上矿区石炭系梓山组和外围有关地层的微量元素研究,揭示了本区梓山组是一个富含硼、钛和铜等元素的地层,并含有与重砂矿物局部富集有关的衍生含钨层位.后期花岗岩的叠加使含钨层位形成层控钨床.研究结果表明,基底含钨建造和梓山组地层为成矿床提供了钨和主要伴生元素硼、钛和铜,后期花岗岩则为成矿提供了能量和铍、氟等叠加组份。  相似文献   

6.
云南禄劝噜鲁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边缘,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对该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赋矿围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范围介于(1.480~69.030)×10~(-6)之间,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两期黄铁矿稀土及微量元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期黄铁矿δEu显示强负异常,δCe值弱负异常,配分模式与赋矿围岩相似,二期黄铁矿δEu值显示正异常,δCe值表现强负异常。成矿流体为多来源,成矿环境可能存在一个相对还原向相对氧化的变化过程。两期黄铁矿HFSE亏损,Nb/La,Th/La值均1,Hf/Sm仅有部分值1,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为富Cl流体,成矿流体可能遭受了外来热液的混入,两期黄铁矿Co/Ni比值较小,表明成矿温度为中低温。第一期黄铁矿Y/Ho(25.909~44.429)较第二期Y/Ho(4.617~23.600)比值大。黄铁矿Y/Ho比值表明赋矿地层有可能为第一期黄铁矿提供了成矿流体来源,第二期黄铁矿Y/Ho比值部分落入峨眉山玄武岩范围内,峨眉山玄武岩有可能为成矿提供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7.
孙斌  邹宪武  金准智 《电化学》2005,11(3):308-313
在铅的薄层电沉积生长中,铅的枝晶沉积物由于氢气的扰动从阴极断裂.断裂的沉积物片段并非在薄层电解槽中保持不动,而是自发地朝阳极方向快速运动.研究表明,这种奇特的现象是由断裂沉积物两端发生的共轭溶解-沉积反应造成的.本文讨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侵入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一类我国特有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与国外广泛分布的。与海底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不仅与中酸性侵入岩在空间上共生,且在成因上也有关,是一种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类型。此类矿床可进一步分为新桥型、武山型、城门山型及铜宫山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控矿床是指那些局限于一定地层并与岩浆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矿床。沉积矿床一般不包括于层控矿床中,尽管它也受地层控制。“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包括专著三卷(1984、1987、1988)和研  相似文献   

10.
巧家茂租铅锌矿床是滇东北矿集区的代表矿床之一,除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外,萤石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通过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其中REE含量变化较大,特征参数也有差别,但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分配模式基本一致,不同矿化带萤石均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中稀土富集、分配曲线相对平缓的特征。从铅锌矿体中心到外围矿化带,萤石稀土元素呈现∑REE逐渐减少、LREE富集变为HREE富集,δEu正异常变为δEu负异常,δCe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表明该矿床萤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是同一体系经历不同阶段的产物。通过萤石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该矿床萤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是由富含F的成矿流体沿构造活动带从下向上运移,与灯影组地层的白云岩发生水-岩的相互作用,使流体中的CaF_2产生过饱和而大规模沉淀析出形成的,且随着热液向两侧围岩迁移,不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分别形成了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本文研究对揭示矿床铅锌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我国各地质时代中的碳酸岩的发育、演化及其中的层控矿床。碳酸岩的时空分布具太古代和中新生代较少,元古代和古生代多;西部褶皱带少,东部陆台区多的特点。它们主要是在浅水环境下沉积的,太古代碳酸岩为化学沉积;元古代多与藻类的生命活动有关,白云岩占绝对优势;古生代及部分中生代主要是生物及生物化学沉积,灰岩多于白云岩。元古代以后,生物礁滩开始发育。  相似文献   

12.
以N2,O2作载气,通过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CECVD)分别制得在聚酰亚胺上的金属铂、钯及其合金薄层。铂、钯配合物的共同沉积可生成Pt-Pd合金薄膜。在Pd-Pt合金的沉积过程中,Pd/Pt的原子数比率随共同沉积的条件改变而变化。O2为载气、300 ℃条件下,用Pd(η3-allyl)(hfac)和Pt(COD)Me2作前驱体共沉积制备Pd-Pt合金,得到含Pd 37.2%,Pt 62.8%且不  相似文献   

13.
有机质在沉积改造型金矿成矿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以下内容:(1)有机酸、含石油水溶液等对岩石中Au的淋滤作用;(2)石油对水溶液中Au的萃取及Au在石油各族组分中的分配;(3)石油的生成与运移对地层中Au的活化迁移作用;(4)沥青对溶液中Au的还原作用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说明,有机质促进了地层中Au的淋滤、萃取、运移、还原、沉淀等地球化学过程,从而积极参与了某些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乙烯硫脲与不同格氏试剂EtMgBr/THF、PhMgBr/THF、PhMgCl/THF反应制得了3种乙烯硫脲-格氏试剂/THF电解液. 通过循环伏安测试了在Pt电极的镁沉积-溶出性能. 结果表明,形成乙烯硫脲-格氏试剂/THF电解液不改变电解液的镁沉积-溶出性能,却拓宽了其电化学窗口. 如乙烯硫脲-PhMgBr/THF溶液的氧化分解电位可达2.3 V(vs. Mg/Mg2+), 该电解液的电导率随溶液溶度增大先升后降,0.9 mol·L-1时其电导率最高,可达615 μS·cm-1. 比较乙烯硫脲-PhMgBr/THF在Pt、Ni、Cu和Al四种金属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发现在Ni电极的氧化分解电位最高,可达2.4 V(vs. Mg/Mg2+),且具有良好的镁沉积-溶出性能. CR2016扣式电池的循环测试表明,Ni基底上的镁沉积-溶出电位较低,其循环效率可达到92%,适宜作为实用电池的集流体.  相似文献   

15.
添加剂3-巯基-1-丙烷磺酸钠对铜电沉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琴  辜敏  李强 《化学学报》2010,68(17):1707-1712
采用循环伏安(CV)、线性电位扫描(LSV)、计时安培(CA)和交流阻抗(AC impedance)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巯基-1-丙烷磺酸钠(MPS)对CuSO4-H2SO4体系中铜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CV, LSV和AC impedance实验结果一致表明 MPS阻化铜的电沉积, 并且随着MPS浓度的增加, 其阻化作用增强. 但是MPS对Cu的电结晶过程表现为促进作用, CA与SEM研究结果一致表明, MPS不改变Cu的电结晶成核机理, 仍然按瞬时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 并且成核数目随着MPS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氢氟酸溶解铁矿石,加高氯酸除去硅和氟,在稀盐酸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铁矿石中钾钠铅锌。通过实验确定了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钾、钠、铅、锌含量的最佳工作条件,并对样品称样量、测量钾、钠、铅、锌含量的各标准曲线及检出限分析后,运用此方法测定铁矿石样品中钾、钠、铅、锌含量,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沉积法制备了氧化铌(Nb2O5)负载的金纳米粒子催化剂,即沉积-沉淀(DP)法、尿素辅助的DP法、沉积-还原(DR)法和一步法制备了1 wt%Au/Nb2O5催化剂.在众多类型Nb2O5(包括商业Nb2O5)中,采用水热法制备的层间型Nb2O5(Nb2O5(HT))最适合用作载体.结果表明,较大比表面积的Nb2O5(HT)使得金以纳米颗粒形式分散于其上.在优化的条件下,以DP和DR法沉积于Nb2O5(HT)上的金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5 nm.采用DR法制备的Au/Nb2O5(HT)催化剂上CO转化率为50%时的温度为73oC.不沉积金的条件下,即使在250oC, Nb2O5(HT)对CO氧化反应也没有催化活性.因此,金的沉积对活性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该简易Au/Nb2O5催化剂将金催化剂的类型扩展到酸性载体,这将增加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铈盐对电沉积锌-铁合金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 通过盐水浸泡实验, 抗高温氧化性实验及分散能力、阴极极化曲线测定, 得出在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铈盐能改善镀液性能, 同时还可提高镀层的耐蚀性及抗高温氧化性.  相似文献   

19.
镍-碳化钨微粒复合电沉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普通镀镍溶液中导电性微粒碳化钨与基质金属镍形成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导电性的WC微粒在与Ni共沉积形成Ni-WC复合镀层的过程中,也遵循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机理,只是在电极表面,WC微粒的弱吸附覆盖度与强吸附覆盖度的比值,较非导电性微粒的复合共沉积体系的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20.
稀土在电沉积镍-钴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能,使稀土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稀土在电沉积过程中的研究及应用正日趋深入。这是因为在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化合物后,可以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提高电镀的电流效率,增加镀层的硬度和耐蚀性等[1 4],但有关稀土在电沉积镍 钴合金中的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在硫酸盐体系镍 钴合金电镀液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化合物后对电沉积过程、合金电极的催化性能、合金镀层的形貌和成分的影响。1 实验方法基础镀液成分(g/L)为NiSO4·7H2O200,Co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