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物理知识》2008,(4):51-5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于7月22曰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取得重要进展——加速器与北京谱仪联合调试对撞成功,并观察到了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物理事例,各种设备工作正常。这是BEPCII工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BEPCII高质量、按计划地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及其实验装置北京谱仪BES是我国最大的基础科学实验研究设备之一,1984年开始工程建造,1988年建成并实现正负电子对撞,从1988年实现对撞和1989年投入实验运行到今天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里,BEPCI升级到BEPCII,BESI升级到BESⅡ再到BESⅢ,不间  相似文献   

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BEPC/BES始建于1984年,至1988年建成并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1989年开始正式实验运行,视为第一代(BEPCI/BESI)。经过1993年至1997年的升级改造,加速器仍视为第一代,谱仪则称为第二代(BES Ⅱ),于1998年恢复运行。  相似文献   

4.
 北京谱仪(BESIII)作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眼睛”,它通过测量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次级粒子来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质。本文介绍我们自行设计与建造的BESIII探测器的设计与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理知识》2010,(1):67-67
2010年2月3日,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对外宣布,利用重大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产生的1亿ψ′事例,BESIII合作组获得了首批重要物理成果,三篇文章已分别投稿至本领域一流期刊Chinese Physics C,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和 Physical Review D。  相似文献   

6.
《现代物理知识》2012,(4):70-71
北京谱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大型通用磁谱仪。对撞机中的正负电子束团在谱仪中心对撞,产生的末态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的空间位置、动量、能量等特性由谱仪记录,经过数据处理后进行粲-τ能区的物理研究。在BEPC上先后安装了北京谱仪BESⅠ和BESⅡ。在BEPCⅡ上安装的是新研制的北京谱仪BESⅢ包括主漂移室、电磁量能器、飞行时间计数器、μ子探测器和超导磁体,具有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BEPC/BES始建于1984年,至1988年建成并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89年开始正式实验运行,视为第一代(BEPCI/BESI)。经过1993年至1997年的升级改造,加速器仍视为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介绍τ轻子质量测量实验之前,先介绍一下北京谱仪。一、北京谱仪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开始启动。与这台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配套的是一台称为北京谱仪(BES)的探测器。正负电子对撞后产生的海量粒子要在这里进行分析、研究。物理学家希望获得一流的研究成果,能否出好的物理成果,谱仪的性能至关重要。北京谱仪的设计和初期建造由叶铭汉负责,他和同事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决定参考当时在同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理知识》1990,1(6):22-2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于1950年7月21日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BEPC工程于1984年10月开工,1988年实现了每秒125万次的正负电子对撞,1989年开始运行.  相似文献   

10.
北京谱仪亮度监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北京谱仪亮度监测器的设计、建造,探测器的性能指标,读出线路及数据获取系统的工作原理.1988年10月,监测器给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首次对撞亮度,超始对撞亮度值为5×1028/cm2.s.在以后的对撞实验中给出的对撞亮度与根据加速器运行参数估计的数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北京谱仪(BESIII)探测器是BEPCII重大改造的重要部分,是全新设计建造的高性能探测器,用来记录和分析对撞的物理事例。至2008年7月19日观察到第一个对撞事例,BESIII按照初步设计,完成了建设任务,其总体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12.
王贻芳 《物理》2011,40(12)
自J/ψ粒子和τ轻子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后,τ-粲物理研究即蓬勃兴起,多个正负电子对撞机在此能量运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简要论述了国内外长期进行τ-粲物理研究的原因,介绍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并结合新近完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及北京谱仪(BESⅢ),举例介绍了BESⅢ在轻强子谱、粲物理、粲偶素物理研究,量子色动力学及强子产生性质研究和τ-轻子物理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学目标、任务及新近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理知识》2009,(4):F0002-F0002
今年7月17日,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担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改造工程(简称BEPCII)顺利通过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家验收。  相似文献   

14.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其重大改造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闯 《物理》2005,34(4):262-269
作为探索微观世界工具,对撞机在粒子物理近三十年激动人心的进展中崭露头角,已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瞄准τ-粲能区的物理窗口,自1988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在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成果,已成为在其工作能区性能国际领先的高能加速器.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在τ-粲物理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计划(BEPCⅡ),于2003年底得到国家批准.和BEPC一样,BEPCⅡ“一机两用”,用于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研究,作为对撞机的主要指标的亮度将比BEPC高100倍,同步辐射的性能也将大幅度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BEPC运行成果和BEPCⅡ的建设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历时5年、耗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于2009年5月19日圆满完成。改造后的电子对撞机在1.89GeV能量下,对撞亮度超过3&#215;10^32cm^-2&#183;s^-1,最高达到3.21&#215;10^32cm^-2&#183;s^-1,性能提高30多倍,每秒钟可实现碰撞1亿多次,对撞亮度在一定能量区域里,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加速器CESR曾创下的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建成于1988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中国科学家利用这一装置在世界高能物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2003年,在SARS病毒防治战役中,  相似文献   

16.
李金  毛泽普 《中国物理 C》1991,15(5):385-390
讨论了利用J/ψ粒子次级产物中带电粒子顶点测量对撞机束团长度的方法,并给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对撞点处的束团长度.  相似文献   

1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于2001年启动. BEPCⅡ采用双环交叉角对撞方案,使用微包络函数(micro-β)和多束团对撞以提高亮度. 先进的低温超导技术将用于对撞机的设计中. BEPCⅡ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和系统集成工具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进行开发. 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 目前系统正在建造之中, 主要系统完成了软硬件开发和实验室调试, 于2006年3月进入现场安装.预计BEPCⅡ储存环2006年10月可以开始带束流调试. 本文将介绍BEPCⅡ控制系统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理知识》2012,(4):68-69
对撞机是一种把两束相向运动的带电粒子加速到高能量,并使之在其中进行对撞的加速器,是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由四大部分构成:注入器与束流输运线、储存环、北京谱仪和同步辐射装置。直线加速器产生的正负电子束分别由两支束流输运线注入到储存环。正负电子束流在储存环中积累并达到所需要的流强和能量时,在对撞点交叉、对撞。安放在对撞点的北京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静电分离器对正负电子束团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轨道偏差进行了扫描,并用数字示波器对束流轨道的变化进行监视,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完成了垂直方向上的束束作用偏转效应的观察与测量。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进工程(BEPCⅡ)的对撞调节提供参考依据。把束团之间相对位置偏差的测量转换为对束流偏转角度的测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克服束流位置探测器分辨率不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实施mini-β方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采用高频腔压缩束长,对撞亮度随着高频腔压的升高而下降是BEPC所遇到的特殊的束-束相互作用问题,此工作就是要搞清楚其物理机制并找到解决办法。研究结论指出:对于BEPC,束长σs对束-束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沙漏”效应和束长对横向自由振荡的相位平均效应。这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使得BEPC的亮度对于束长和对撞点垂直β函数的比值有一个最佳范围,并由模拟结果给出了初步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