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提出用双瓷管电阻炉燃烧-气相色谱法准确测定铜及铜合金中表面碳和体内碳,检测灵敏度可达亚ppm级。研究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时表面碳和总碳量测定的影响以及各种纯化氧气的方法与空白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艳丽  只金芳 《电化学》2006,12(2):214-217
以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 iamond,BDD)薄膜作基底,利用光化学反应将含有碳碳双键的烯丙胺化合物修饰在BDD表面,形成氨基单分子层,再经过酰胺键的连接使酪氨酸酶固定在氨基化的金刚石表面,从而制得酪氨酸酶修饰的电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该电极用于酚类化合物(包括苯酚、对甲基苯酚和对苯二酚等)检测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高温下自生压力原位碳化制取介孔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配比表面活性剂为软模板合成as-SBA-15, 将其在特制高压釜内, 通过高温自生压力反应(RAPET)使表面活性剂软模板在SBA-15的孔道内原位碳化, 得到碳/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物, 表面活性剂同时作为模板剂和碳源. 用氢氧化钠溶液腐蚀二氧化硅后得到多孔碳. 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 所得到的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窄的孔径分布. 在氮气氛围下煅烧as-SBA-15可使表面活性剂模板挥发.  相似文献   

4.
李延琪  王昱  冯亮 《色谱》2020,38(7):732-740
作为新型的传感材料,碳点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制备方法相对单一,未经功能化碳点的表面有效传感作用位点的种类受到了限制(多为羧基、羟基、醛基等含氧官能团),导致其选择性和灵敏度不佳。因此,功能化在开发碳点传感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碳点的功能化主要分为两大类:掺杂改性及表面修饰。掺杂改性是在碳点的骨架结构中引入新的元素,一方面能够实现碳点的光学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表面形成新的作用位点用于传感。表面修饰是在碳点表面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的形式与其他功能结构相结合,从而拓展碳点的选择性并提升其灵敏度。本文对近8年来碳点功能化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为开发基于功能化碳点的食品快检设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样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目前多采用亚甲蓝光度法,但该法灵敏度低,且需要用有机溶剂萃取,操作不便,并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还有滴定法和比浊法等,灵敏度均较低。赵书林等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阻抑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对溴百里酚蓝褪色的原理,成功地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试验发现,在硫酸介质中,55℃加热条件下,微量CTMAB能使氨基  相似文献   

6.
碳载铂电极的表面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载铂电极的表面结构与性能陈声培,孙世刚,黄泰山(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玻碳,铂黑,甲醇氧化,电催化活性寻找和制备高性能催化剂是燃料电池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碳或氧化物表面沉积催化物质可...  相似文献   

7.
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当在-0.55~1.95 V(vs Ag/AgCl电极)电位范围内进行扫描时,其CV图有两个氧化峰和一个还原峰出现;比较了异黄樟油素和黄樟油素这对异构体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探讨了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机理.同时,通过开展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实验,确定了异黄樟油素的电氧化发生在烯丙基的碳碳双键上.  相似文献   

8.
前言近些年来,表面活性剂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较广,其主要用途是提高灵敏度及选择性,这些表面活性剂一般都具有一个十个碳以上的长链烷基,但这类表面活性剂在极谱分析中用作提高催化波灵敏度的工作少见报导。我们在一些测定稀土的底液中分别加入了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型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研究这些表面活性剂的极谱行为,以期寻求一些新体系,提高现有极谱测定的灵敏度,满足矿物岩石中痕量元素的测定。经实验发现这四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酸盐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 考察了不同长度的连接基(Spacer)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密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信息显示,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在油/水界面形成单层膜结构.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水界面的厚度显著增大, 并使界面形成能降低. 当连接基为6个碳时, 此类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厚度最大, 形成的界面最稳定. 连接基长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单层膜周围的水分子和Na+的吸附结构影响不大, 但是能影响水分子的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10.
弹性石英毛细柱FFAP去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采用FFAP为惰化物质的去活方法,条件温和,内壁形成含苯基的聚酯型高分子层。与常用的Carbowax-20M去活方法相比,极限使用温度可提高到285℃,同时,由于惰化层的极性,提高了石英柱内壁的表面自由能,使适合于中等极性和极性  相似文献   

11.
以甲醇有机溶液作碳源,应用直流脉冲电化学沉积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表征该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经电化学沉积的含氢类金刚石碳薄膜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小;Raman光谱在1 332.51cm-1处有一强的谱峰,与金刚石的特征谱峰相重合.加入活性添加剂,增加了电流密度,使沉积速率提高到0.5μm/h.  相似文献   

12.
萃取-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以次甲蓝为试剂,由于此法有操作复杂、灵敏度不太高等缺点,近几年有不少使用它种试剂的研究。田口茂等用双-2-(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钴(Ⅲ)盐酸盐〔Co(PADAP)_2〕C1为试剂进行测定,并对其某些类似物作了研究。 Co(PADAP)_2~+在强酸介质中不被分解,具有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对后能为苯等溶剂萃取,但对短碳链表面活性剂萃取能力很差,因此用它测定  相似文献   

13.
借助"种子媒介纳米金属生长法"制备新型的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电化学方法等,研究该电极的表面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水杨酸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电极响应灵敏度是裸玻碳电极表面的1.8倍.其氧化峰电流与水杨酸浓度在5.0×10-7~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水中痕量水杨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在玻碳电极表面自组装一种夹心式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膜,即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Na-fion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硫堇分子后,利用硫堇分子与金纳米颗粒之间的共价键合作用组装一层金纳米颗粒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双重增大电极比表面积,提高抗体固载量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电子传递速率,以此为甲胎蛋白抗体的固定化基质,制得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用此夹心式自组装膜固载抗体蛋白分子制得的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检出限(S/N=3)为0.12 ng·mL-1.  相似文献   

15.
担载型铂催化剂上甲烷活化的TP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手段,系统地考察了甲烷在Pt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特征及甲烷分解后产生的表面碳物种。结果表明,CH4确能在SiO2担载型Pt催化剂表面发生解离吸附,生成复杂的碳物种。这些碳物种间可发生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6.
过度的碳排放已造成了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电催化CO2还原是一种利用间歇性过剩电能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的有效策略.在多种CO2还原产物中,二碳(C2)产物(如乙烯、乙醇)因其比一碳产物(如甲酸、甲烷、甲醇)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Cu是唯一能用电化学方法将CO2转化为多碳产物的单金属催化剂.如何提高Cu基催化剂上CO2还原为C2产物的效率已引起了极大关注.电催化还原CO2生成C2产物有两个重要步骤:一是参与碳碳偶联反应的CO*中间体的量(*代表中间体吸附在基底表面),二是碳碳偶联步骤的能垒.对于Cu单金属催化剂,虽然其表面碳碳偶联步骤的能垒相对较低,但是Cu对CO2的吸附能力和CO2*加氢能力并不高,导致在Cu表面不能生成足量的CO*中间体参与碳碳偶联反应,因而对C2产物的选择性和活性并不理想.与Cu单金属催化剂相反,在Pd单金属催化剂表面,CO*中间体的形成具有超快的反应动力学,但是CO*易在Pd表面中毒且后续碳碳偶联步骤的能垒极高,使其表面不能生成C2产物.为了充分发挥Cu(碳碳偶联步骤能垒较低)和Pd(CO*形成具有超快反应动力学)的双重优势,本文构建了一种紧密的CuPd(100)界面,以调节中间反应能垒,从而提高C2产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uPd(100)界面增强了CO2的吸附,且降低了CO2*加氢步骤的能垒,从而能够催化生成更多的CO*中间体参与碳碳偶联反应.且CuPd(100)界面上CO2还原为C2产物的电位决定步骤能垒为0.61 eV,低于Cu(100)表面的(0.72 eV).本文采用了一种简便的湿化学法制备了CuPd(100)界面催化剂.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以及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结果表明,合成的是相分离的CuPd双金属催化剂,而非CuPd合金催化剂.同时高分辨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清晰的CuPd(100)界面.由此可见,本文成功合成了CuPd(100)界面催化剂.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表明,CuPd(100)界面对CO2和CO*的吸附比Cu强,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气体传感实验结果表明,CuPd(100)界面CO2*加氢能力比Cu强.为评估CuPd(100)界面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CO2电化学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KHCO3电解液中,CuPd(100)界面催化剂在–1.4 VRHE下,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为50.3% ±1.2%,是同电位下Cu催化剂的(23.6% ±1.5%)的2.1倍,C2产物的选择性是Cu催化剂的2.4倍,且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和更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本文通过调控中间反应能垒以合理设计铜基CO2还原电催化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柱中使用最多的是玻璃毛细管开管柱。但是,玻璃内壁表面光滑,对许多固定液润湿性差。特别是用极性固定液涂渍时,在较高温度下会使液膜很快破裂而形成微滴,致使柱效降低。为此,人们用表面改性来克服这些缺点,表面粗糙化就是其措施之一。它不仅能改善润湿能力,同时也能增加表面积,使柱容加大,且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消除表面活性点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国内研制及应用较多的是担体涂层开管柱(简称SCOT柱),和用气态氯化氢腐蚀以制备氯化钠结晶柱。前者已作为商品出售,但不能分析一些特殊体系。后者则对水较敏感。为此,我们在Grob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BaCO_3柱的研制,并用于分析甲醇合成汽油,一氧化碳合成甲醇及喹啉加氢产物,并与SCOT柱作了比较。一、柱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魏绪明  吴凯 《分子催化》1994,8(6):437-442
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对碳氧共存的多晶铑表面及CO、O_2、C_2H_4在该表面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发现铑表面上共存的表面碳和表面氧存在相互作用,由于表面氧的存在,外来吸附物如CO、O_2、C_2H_4等可以覆盖在表面碳上面,使表面碳占据表面位抑制其它物种吸附的屏蔽效应消失。该表面具有氧化性,可以把吸附的乙烯氧化。  相似文献   

19.
使用密度泛函方法对C原子在Fe(111)表面吸附团聚和次表层的吸附扩散进行了研究.在炭覆盖度θc<1ML时,C主要以孤立的原子态存在并导致表面重构;1ML≤θc≤2ML,“mC2+nC”为主要的吸附形式;θc≥2ML时,复杂的吸附形态比如碳链和岛状碳团簇开始生成.这些复杂岛状碳团簇是Fe(111)表面石墨沉积或碳纳米管生长的成核中心.在次表层,C原子在八面体位稳定存在.C在表面的迁移能垒为0.45eV,由表面迁移到次表面的的能垒为0.73eV.虽然C2团簇的生成是热力学有利的,但是C向次表层的迁移动力学上占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刚果红(CR)表面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干燥时所具有的良好成膜性能,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水溶性MWNTs(MWNTs-CR)膜,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交流阻抗谱(El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WNTs-CR能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含有大量纳米级微孔的纳米结构薄膜.和裸玻碳电极相比,MWNTs-CR膜修饰电极能极大的增强雌酮和羟甲香豆素的电化学响应.在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其电化学响应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羟甲香豆素的浓度在8.0×10-8~4.0×10-6 mol/L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开路条件下富300 s后,HMC的检出限为2.0×10-8 mol/L.实验证明水溶性MWNTs膜是构建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