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帮助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微观学习中的科学本质观。调查表明,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基本处于较为朴素的水平,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基本处于了解的水平,在思维方式上几乎只考虑知识是什么和知识有什么用,很少考虑知识的产生式和合理性。影响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因素和课程因素。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教学被认为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有效途径,科学争议能够从科学知识的持久性、个体性、证据的属性等方面很好地说明科学本质,化学史上曾引起广泛持久争议的电离理论可以作为一个说明实例。  相似文献   

3.
形成良好的科学本质认识是现代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自科学传入近代中国以来,受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本土化的科学本质认识,这使得在化学教育中提倡的科学本质不能一味追求与西方的同一。我国近代的本土科学本质的认识分为器物本质认识、方法本质认识和文化本质认识等3个阶段,它进一步使化学教育的教学目标由掌握技术转变为注重思想,教学内容从学习具体知识转变为超越知识本体,教学方法从单一讲授发展为多样教学,学科地位由传统教育的附庸品转变为必要的学科教育。近代本土科学本质认识对化学教育的发展有引导作用,此外其物质价值与救国思想突出的特点,也进一步指出平衡物质精神价值、优化本土科学本质认识的重要性。西方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理念对我国化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要注意化学教育在我国开展过程中,其自身发展路径、时代背景等差异,这不但是为进一步让化学教育的发展契合社会需求,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宗英  刘瑞  刘畅 《化学教育》2024,(9):109-117
发展小学生对科学本质(nature of science, NOS)的理解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NOS教学。适当的NOS教学能够改善小学生对NOS的理解,但小学生对NOS的理解较难从“素朴”水平提升到“充分”水平。后续研究应充分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显性-反思性教学方法以及去情境化活动和情境化活动,探索适合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小学生的更为有效的NOS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莫璇 《化学教育》2013,34(7):41-42
理解科学本质的基本内涵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以106名初三学生为样本,设置对照组,研究在化学教学中用显性方法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锋 《化学教育》2012,33(6):30-32
从理性视角、探究视角、STS视角和创新视角深入挖掘化学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互动式科学小故事”的含义、编制和使用方法以及实践效果,并指出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其进行尝试并检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物质及其转化是化学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回归性问题。化学科学认识活动对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有2大基本任务:一是探寻“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一是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元素视角是化学科学认识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视角。微观认识是化学科学理解或解释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元素观、能量观、科学本质观是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9.
毕华林  刘冰 《化学教育》2007,28(5):11-15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始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教材,应重视以科学史为线索,实现科学本质教育的任务。元素周期律作为化学科学重要的基本理论,它的发现过程充满了科学家的探索和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教育的素材。化学教科书的设计应充分重视这一素材,从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杨帆  张凤桂 《化学教育》2013,34(10):16-19
对已有的认识方式4要素的关系进行了修正,在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和已有认识方式的基础上,阐述了“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对学生认识方式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来实现这种影响,促进学生认识方式的发展,并给出了教学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11.
张吉  黄希  胡东波 《大学化学》2017,32(9):35-40
化学基本原理植根于各类材质文物的保护技术中,在文物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地位。以化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方法与新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文物保护的手段,为文物保护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冯刚  石鎏  张荣斌  卢章辉 《化学教育》2020,41(22):89-94
吸附是重要的表面物理化学现象,其在工业实践及生活中有较多的应用。随着量子化学理论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采用计算化学的方法研究物质结构及化学反应已经变为现实,本文着重讲述如何采用计算化学方法研究吸附现象,在分子原子层次对吸附现象的本质进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物质微粒性”(PNM)是科学教育中的大概念之一,在国际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近20年国际科学教育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PNM的理论溯源、内涵、学生认识模型、制约因素及教学策略,阐明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对学生PNM认识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单媛媛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22,43(23):56-60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实践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构建相应主题的认识模型,提升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进而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化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以电化学主题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构建其认识模型,以期其研究思路和过程对化学学科其他主题的理论和教学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无机化学授课对象的特点,结合无机化学教学心得,分别以水的电化学稳定窗口、配位化学的发展史及铝离子浓度的测定为例,讲述了科学研究、化学史、实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15,36(12):63-66
调查显示, 不少师范生对信息加工理论不熟悉, 对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规则和实验缺少认识, 不懂得为什么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使用模糊语言最多的学科, 对不同类型化学知识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化学教育专业教师,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特点, 渗透针对化学科学知识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教育, 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提高师范生灵活地、科学地采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卢姗姗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16,37(21):29-35
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选择高一年级2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让他们采用解释驱动探究学习电解质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控制组学生按照学校正常教学安排进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概念理解高于控制组,并且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呈现显著性差异。解释驱动探究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并消除了相异构想。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国华 《化学教育》2007,28(12):27-29,32
反思化学学科教学,主要的教学方式仍依赖教师讲解,重视知识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忽略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本课题旨在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利用学生思维方式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质量,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变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