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岩石物性分析、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层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储层岩性混杂、岩石疏松,属中偏低渗储层。其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隙、晶间微孔隙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类型为主;孔隙和喉道分布区间宽,孔喉参数变化范围大,分选和均质程度低,孔喉比偏大,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利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沙四段储层退汞效率与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随孔隙度、渗透率增大,退汞效率迅速增加;而随孔喉增大,退汞效率缓慢增加.喉道分选性与驱油效率虽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差。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储层驱油效率随储集物性的变好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石物性分析、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层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储层岩性混杂、岩石疏松,属中偏低渗储层。其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隙、晶间微孔隙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类型为主;孔隙和喉道分布区间宽,孔喉参数变化范围大,分选和均质程度低,孔喉比偏大,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利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沙四段储层退汞效率与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随孔隙度、渗透率增大,退汞效率迅速增加;而随孔喉增大,退汞效率缓慢增加,喉道分选性与驱油效率虽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差。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储层驱油效率随储集物性的变好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岳立军  王淑燕  李菊娥 《科技信息》2013,(19):415-415,446
本文以现代的沉积相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卫城油田沙四段岩心特征,根据岩心的岩性、层理、粒度特征、生物扰动等特征判断,该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和滨浅湖相,以三角洲相为主。通过单井相分析研究了沙四段的沉积微相和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储层非均质性既受古地理背景、地层格架、沉积相带、断裂作用的宏观控制,也受岩石类型(岩相)、成岩作用、空隙结构等微观性质的影响。首先应用扬沉作用及优势相编图法的原理编制出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各编图单元的沉积微相图,研究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然后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对研究地区目的层段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研究,认为沙四段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最后,改进研究区断裂体系分布图及注采单元分布图,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卞东油田阜三段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东油田阜三段为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岩心与测、录井数据观察分析本区三角洲沉积特征,识别相标志,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与前缘沙席三个主要的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沙坝是本区储层的主体相带。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隔层趋向分布于远离物源的方向,砂体连通性差,平面非均质性受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苏仁诺尔油田S区块南二段油层组岩心观察、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主力油层南二段Ⅱ油组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其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整体均较强,是导致开发过程中单层突进现象严重、稳产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孤东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储层非均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砂体展布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孤东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并结合油田开发特征,建立了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河道充填及河道边缘4类主要储层的非均质模式,其中以滩,边滩砂体属中等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最有利的油层;河道充填砂体属中偏强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河道边缘砂体则属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属较差油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第一个浅海-极浅海特大油田—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指出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微相带、砂体发育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四种类型的孔隙结构模式,对指导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进行各种开发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2块储层构造复杂且非均质性程度高的特点,利用岩心常规物性测试、薄片鉴定等技术,结合动态数据和测井参数解释资料,对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究有利的挖潜区块。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中等,平面非均质性较为复杂,其分布与沉积微相展布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非均质弱,向河道侧翼过渡非均质性有变强的趋势。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顶部剩余油富集,反韵律河口沙坝主体砂体的顶部及其侧缘砂体的中下部剩余油相对集中,为研究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是主力产油层系,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水窜等情况日益严重.因而,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通过对取芯井段的岩石薄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沙河街组二段下部三角洲相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胜坨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储层总体上为一套砂(砾)岩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储层孔渗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性储层.影响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起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广利油田沙四上亚段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利油田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端南翼,根据地质特征及测井剖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沙四上亚段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道和前缘砂坝共同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形态展布.辫状河道砂体和前缘砂坝砂体是广利油田的优质储层.广利油田西部的牛庄洼陷有沙三中、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2套烃源岩,特别是沙四上亚段的油页岩可以为广利油田提供充足的油气.广利油田鼻状构造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良好配置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鼻状背斜的西翼是广利油田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梁11断块沙河街组二段河口坝砂岩体夹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岩心、测井资料及其综合解释成果,对梁11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夹层的结构层次、岩石类型、成因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并通过井间对比及夹层平面分布研究,分析河口坝环境中不同位置、不同类型夹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夹层的岩石类型分为泥质、钙质及过渡性3类,依照稳定性及封隔性能可分为A,B,C 3个级别,其中A级夹层具有较好的封隔及阻流作用;坝主体位置的夹层以钙质夹层、过渡性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甚稳定、封隔性较差;坝缘和坝侧翼的夹层以泥质夹层为主,厚度较大且相对较稳定,封隔性能较好;坝顶位置的夹层数量少且厚度变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结合刘庄地区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从储层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类型等多方面入手,对沙一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指出沙一段储层岩性是以粉—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形成中低孔、中高渗储层,且储集空间为孔隙型,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剩余粒间孔隙、方解石溶孔、岩屑溶孔及长石溶孔.工区沙一段储层物性特征是由沉积相带、储集岩成分及粒度、填隙物成分和含量及成岩作用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Es_3~(2+3)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测井多井评价资料求取的储层参数,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对高尚堡油田主体开发区Es32+3亚段储层的微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整体上属强非均质性储层,其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控制,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歧口18-1油田层序地层格架和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的预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地质依据。通过不整合面、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特征识别,在三级层序内部划分出低位、湖侵、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了歧口18-1油田沙二段的层序地层格架;以体系域为单元进行沉积相分异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预测了有利的沉积相带及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歧口18-1油田沙二段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有利的储集相带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平面上多期河道叠加,储层物性好,是油田最为有利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7.
红山嘴油田红003 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新疆油田公司2010 年重点开发建设的一个主力油区。该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稠油油藏于2007年发现,目前为该区块主力开发层系,但清水河组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目前还缺乏深入了解。根据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红山嘴油田红003井区清一段主要为冲积扇扇中亚相,可识别出辫状水道、砂坝、溢流沉积等微相,其中砂坝最有利储层发育。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微相和单井储层分类结果,结合各小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建立了该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和储层分类评价平面图,为红山嘴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