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复习课中,对课本例习题“再创造”,不断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价值,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复习课中,通过对课本例习题“再创造”进行整合、变式、延伸;把“封闭型”的课本例习题转向“开放型”等,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变式教学要把握三个"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霞  刘斌 《数学通报》2006,45(4):18-19
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让学生能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但若对变式的“  相似文献   

3.
陈文明 《数学通报》2002,(10):17-20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其本质特征是思维的多向性 ,表现在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思考、析取和重组信息 ,使思维不恪守常规、不拘于常法、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模式 ,而是善于开拓、变异并提出新问题 ,去从多种途径寻求问题解答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数学习题的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 :“一题多解”、“一题多探”、“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四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 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一道数学题 ,往往由于审视的方向不同 ,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习题课教…  相似文献   

4.
关注学生深层数学发展的习题教学,就是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贯穿于习题教学的始终,关注不同习题中涉及的同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关注同一个习题中涉及的不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关注同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不同习题中不同层次的要求.用既有思想、又有方法的习题来培养“会想也会做”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数学发展(包括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创造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5.
陈婷 《中学数学》2023,(23):11-12
通过链接教材,结合两角和正切公式的应用,证明教材中的一道课后习题,并利用问题的归纳与总结给出对应斜三角形的“三正切公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下的变式推广,借助实例剖析定理与推论的应用,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考数学命题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很多高考题都来源于书本的例题和习题的改编再创造,我们有必要深入地认识课本中的习题,在课堂中教会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习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而在时下,看好并喜欢讲难题、多讲题的教师却不在少数,课中充斥着难题、大题,似乎题目越难、越综合就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殊不知这种好“大”喜“难”式的习题教学,往往因为题目难度大、综合性强而脱离学生实际,不仅学生学习吃力,难有作为,教师也只好“一言堂”,苦不堪言,课堂效率低下.长期以往,不仅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还会造成学生害怕数学,丧失兴趣.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简单”题目的教学意义认识不足等有关.笔者想通过对一道较为“简单”的课本习题的教学记录与思考,与大家共享其中“不简单”的教学作为,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成雪兰 《数学通讯》2011,(5):76-77,79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任务,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与复习中,对课本的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引申拓广,常可获得形式新颖、综合性强并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而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以苏教版《数学》(选修2—1)P47的习题8为例,谈谈笔者在数学复习中进行变式教学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范本”,课本中的习题是教材编著者精心挑选或设计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明确的针对性,而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对习题的反思能使学生由会解一道题到会解一类题,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把数学思维提高到一个由例及类的档次,形成有效的“思维链”,加速数学思维的优化,同时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概括能力、促进思维的更高层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就新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B.A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指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习题,对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地、积极地进行认识活动是有助益的。这些习题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段,又是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中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进行深入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教材内部之间的联系,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因素,对于开  相似文献   

11.
季东升 《数学之友》2013,(24):33-34
数学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效习题教学能促使学生深化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创造性.如何充分发挥数学习题的功效,对数学习题进行有效教学,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人才?”这是“航天之父”钱学森临走前最忧心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者,不禁要思考:我们的中学课堂,能否淡化应试,在培养学生思维上下一番功夫,为国家培养顶尖人才做好储备?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发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 初中数学课标(2011年)对数学思维提出的教学要求为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教师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关心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提倡在例、习题教学中提高思维含量,是指对课本例、习题进行改编、整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猜想、演绎推理、质疑提问、逆向思考、严谨表述等.笔者以两个教学案例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要求。培养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变式教学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等差数列”的复习教学,谈谈变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1 变式设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对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变式设问,有利于明确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任务,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与复习中,对课本的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引申拓广,常可获得形式新颖、综合性强并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而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相似文献   

15.
数学资源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本文立足于教科书,从一道看似寻常的几何习题出发,通过变式拓展和延伸,形成问题串和问题系列,从而丰富数学课程资源,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道习题的探究,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对一些典型的例、习题,我们可通过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综合运用和类比联想等方式,整理生成新的数学资源,从而充分挖掘例、习题的思维价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俊 《中学数学》2002,(9):12-13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恰到好处的习题 ,不仅能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 ,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而目前的中学数学教材中 ,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 ,以机械模仿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 ,使数学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 ,使数学的教学增加趣味性 ,摆脱枯燥无味之说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 ,还应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开放型习题相…  相似文献   

17.
数学习题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它既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 ,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 ;又是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想方法 ,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但在现实习题教学中 ,“老师讲过了 ,学生仍不会”、“学生真笨”的感慨仍不绝于耳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前习题教学中存在着若干误区 ,这些误区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素质 (兴趣、爱好、品质等 )的培养和提高 ,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就其中几种典型的误区进行一些剖析 ,并指出走出误区的对策 .1 题量过大 ,学生消化不良教师选题时 ,往往贪多求全 …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者青睐于课本习题的改编题.因此挖掘课本一些好题目,并且对其变式进行探究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重要的数学思维.笔者展示一道课本习题的各种变式. 一、原题重现 问题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2.4B组-4)在圆C中,A、B是圆C上任意两点,是否只需知道圆C的半径或者AB的长度,就可以求万(AB→)·(AC→)的值?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 ,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习题 .揭示出其丰富的内涵 ,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对于培养应变能力 ,开拓思路 ,活跃思维 ,都是有益的 ,同时对于目前高考命题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更重要的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本质相吻合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习题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题 1 求椭圆 x216 y22 5=1上一点P( 2 .4 ,4 )与两焦点的距离 .(解几课本习题六第 3题 ) .本…  相似文献   

20.
王佩其 《数学通讯》2003,(19):12-15
数学教学中的“变式”,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 ,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 ,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 ,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本文通过一道立体几何题的变式教学实践 ,谈谈对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 ,仅供参考 .原题 如图 1 ,已知正方体 ABCD-A1 B1 C1 D1 的棱长为 1 ,求对角线 A1 B与 B1 D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这是一例极其普通的异面直线距离的算法例子 ,笔者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了两种基本求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