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二醋酸纤维素 -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核磁共振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H NMR和^13C 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二醋酸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的接枝反应,并确定了^1H NMR和^13C NMR谱中各谱峰的归属,为证明二醋酸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的接枝反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谢洪泉 《高分子通报》1999,(4):17-24,33
论述了由聚烯链段与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链段组成的各种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包括二嵌段、两种三嵌段、星型嵌段、多嵌段、二种规整接枝共聚物等)的分子设计及合成,并总结了其两亲性质、络合碱金属离子性及微观相分离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二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二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己二异氰酸酯;制备;表征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可再生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结构中的多种活性基团,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质,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农业、环保等多个行业中.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综合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但由于较低的表面能和惰性化学结构,其着色性、生物相容性及制品表面涂饰性能差,与各种涂饰剂的粘结强度很低,限制了其用途的拓展,须进行表面改性.聚乙烯制品的表面改性方法已有不少研究报道[1~4],相对而言,采用添加表面改性剂的方法在工艺上仍最  相似文献   

6.
叶酸和聚乙二醇接枝作基因载体用壳聚糖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叶酸和聚乙二醇接枝到四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氨基侧链上,以改善壳聚糖的靶向性和水溶性作基因载体。用FTIE、1HNMR、UV-Vis、DSC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叶酸和聚乙二醇被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所制得的载体有望作为潜在的肿瘤细胞靶向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7.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PVA)主链上,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PEG/PVA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用DSC,WAXD和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固-固相转变特性;其结晶峰值温度和相变焓比纯PEG低,接枝率对相变温度和归一化相变焓影响不大;接枝率只影响结晶与熔融行为,不影响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模板是构筑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并对其形貌尺寸进行调控的有效方法之一。 嵌段共聚物成核段长度的变化对其胶束化行为有显著影响,进而也会改变受限于其胶束形貌的导电聚合物的形貌尺寸。 形貌尺寸的变化必然导致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性能变化。 本文欲通过嵌段共聚物模板诱导实现对聚苯胺(PANI)形貌尺寸的调控并使其电化学性能得到优化,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成功合成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x-b-PAA70(x=38、64、101)并以其胶束为“模板”制备了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PANI。 在成核段(PS)长度较短时,模板诱导形成的棒状PANI颗粒,直径为100~200 nm。当 x=101时PANI呈现空间网状结构,其放电比容量高于其它样品,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可达386.71 F/g。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的自组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潘君  刘颖  糜丽  张廷秀 《化学学报》2008,66(4):487-491
对制备的新型聚乙二醇(PEG)接枝聚乳酸(PLA)在水中的自组装性能进行研究, 探讨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目测法得到其溶解度为(2.16~4.32)×10-2 mg•mL-1; 荧光法得到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12×10-3 mg•mL-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该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聚集体为纳米级球形; 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微球的粒径和Zeta电位发现, 在微球的制备过程中, 聚合物的亲/疏水性比例、水相介质及水溶液的pH值对它影响显著; 而制备后, 稀释和冷冻对它无显著影响, 改变微球的环境pH值至酸性, 出现聚集, 至碱性无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该聚合物在水和磷酸钠盐缓冲液中可形成稳定的纳米微球, 通过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存在环境可控制其粒径和Zeta电位, 因此根据应用需要, 通过控制其粒径和Zeta电位, 可能提高微球的在体血液循环时间并实现靶向缓释.  相似文献   

10.
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作为催化剂,以醋酸纤维素(CDA)为基体材料、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工作物质,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纤维素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相变材料,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MPEG接枝产物接枝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15%(质量分数,下同)时,MPEG1000和MPEG1500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4.03%和189.30%;当催化剂用量为0.1%时,MPEG2000接枝产物的接枝率最大,达129.99%.此外,由不同分子量MPEG制备的接枝产物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不同,不同产物在升温过程中均呈现较好的固-固相变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
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聚丙交酯 (PLLA)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近来又被制备成细胞支架大量应用于组织工程中[1,2 ] ,但由于其疏水性而造成细胞亲和性不好 .聚乙二醇 (PEG)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是PEG是非降解性的 ,只有低分子量的PEG可以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或透过肾滤膜而排出体外 ,因此 ,低分子量的PEG常被用来与丙交酯 (L LA)共聚以改善PLLA支架的亲水性 .聚丙交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LE)的三嵌段及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已被广泛报道[3~ 5] .研究…  相似文献   

12.
首先合成双端羟基的聚对二氧环己酮预聚物(PPDO)和双端羧基的聚乙二醇预聚物(PEG),然后以丁二酸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将PPDO与PEG偶联共聚,得到PPDO/PEG多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和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用透析法制备了共聚物纳米粒子,并用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共聚物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散度,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亲水链段PEG含量的增加,其纳米粒子更易形成,粒子粒径随共聚物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石静  陈思翀  王玉忠 《高分子学报》2010,(10):1157-1162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PTOL)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以PTOL为核的四臂聚对二氧环己酮(4s-PPDO).通过直接将4s-PPDO预聚物和聚乙二醇(PEG)于熔点以上、惰性气体保护下与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交联共聚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乙二醇(PPDO-b-PEG)两亲性共网络聚合物(PPDO-PEG APCNs).研究了两亲性聚合物共网络结构、配比组成、溶剂种类等对聚合物溶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CNs在不同类型的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溶胀行为,可以通过调节偶联剂的用量及PPDO/PEG的投料比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详细研究APCNs的结晶性能,证实交联反应降低APCNs的结晶度和结晶尺寸.  相似文献   

14.
黏度法研究聚丙烯酰胺与聚乙二醇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黏度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聚乙二醇(PEG)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当聚合物浓度较高时,PAM与PEG存在疏水作用、氢键以及相互缠结.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随着聚合物浓度、PEG分子量以及PAM分子量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相互作用先减小后增大;盐、乙醇以及丙烯酰胺的加入使相互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合产品的微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偶氮类水溶性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引发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的双水相聚合;研究了引发剂、单体、聚乙二醇浓度及温度对最终产品中聚丙烯酰胺(PAM)液滴形态、尺寸的影响.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液滴由球状变为细长条状;随着温度的上升,球状液滴逐渐趋于条状,然后又重新趋于球状;在初始单体浓度较低时,PAM液滴滴径分布较窄,当其浓度增加后,滴径呈多峰分布;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液滴趋于球状。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kind of copolymer with ABA-type block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anionic 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 of β-butyrolactone (β-BL) in the presence of a PEG-based dicarboxylates as macroinitiators which wereprepared by the esterification of aliphatic cyclic anhydrid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oligomers (M_n=2000, 4000 and6000) and conversion of potassium dicarboxylates. The resultant copolymers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tes were characterizedby IR,~1H-NMR and GPC.  相似文献   

17.
聚乙二醇对PAMPS/PAM双网络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了聚乙二醇(PEG)改性的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聚丙烯酰胺(PAMPS/PAM)双网络水凝胶.测定并比较了PEG改性前后双网络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以及单网络水凝胶中丙烯酰胺(AM)的吸收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单网络水凝胶的结构;测定PEG改性前后双网络水凝胶的压缩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PEG改性后的双网络水凝胶有较高的溶胀比;改性后单网络水凝胶更易吸收AM;改性后双网络水凝胶压缩形变率达到90%以上、拉伸形变率是未改性双网络水凝胶的2倍.  相似文献   

18.
以PEG400,1000,6000为成孔剂,合成了一系列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水凝胶,研究了成孔剂分子量和数量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分子充当成孔剂,不参与反应.PEG分子量越大,投料越多,所得凝胶孔的孔径越大,孔数目越多,在室温时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子,因而溶胀率也越大.凝胶的大孔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进出,所以响应速率比普通共聚凝胶快.随着PEG分子量增大,孔数目增多,响应速率相应变快.  相似文献   

19.
In the study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nd poly(propylene glycol) (PPG) mixtures not only a bimodal shape but also a reverse trend of the dependence on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cloud point curves were observed.This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miscibility of the studied mixtures decreases a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one component decreases. The excess volumes of the mixture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 between two components decreases at first and increases after passing a minimum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one component increases. This supports the explanation of Koningsveld on the bimodal shape of cloud point curves. Based on a binary interaction model a formula was derived revealing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PG and the end group of PEG and the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ether and hydroxy end group inner or inter PEG molecules are not favorable for mixing. The latter interaction is an "attractive" force in PEG molecules. The two interac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abnormal dependence.  相似文献   

20.
将松香改性合成聚合马来松香乙二醇酯(简称MEEP),使之分别与CaCl2、NiCl2、MgCl2和CuCl2反应,制备聚合马来松香乙二醇酯Ca(Ⅱ)、Ni(Ⅱ)、Mg(Ⅱ)和Cu(Ⅱ)配合物,再对淀粉酶进行固定化,比较了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4种聚合马来松香乙二醇酯配合物固定化酶使用5次后,固定化酶保留活力均在50%以上,其中MEEPCa(Ⅱ)和MEEPNi(Ⅱ)固定化酶的效果较好,固定化酶保留活力均在70%以上;固定化酶最适温度50℃,较游离酶高10℃;聚合马来松香乙二醇酯Ca(Ⅱ)、Ni(Ⅱ)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24、6.86,米氏常数分别为1.47×10-4kg/L和2.64×10-4kg/L,游离酶为2.69×10-5k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