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英麟 《化学教育》1994,15(7):39-40
锌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在锌粒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粉状物。通过实验证实,黑色粉状物是铜、氧化铜和锌粉的混合物。氧化铜的生成,是硫酸铜水解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锌跟硫酸铜溶液反应,要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就要抑制水解,把硫酸铜配成饱和溶液。  相似文献   

2.
陈裕祥 《化学教育》1988,9(2):34-34
钠跟水反应放出气体的收集和检验,按照师范化学第二册 P229的操作,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试管中收集的氢气比较少,检验不出钠和水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以致达不到实验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很方便地确认钠跟水反应确有氢气生成,特作如下改进。把一块橡皮塞制作成带有2个缺口的10mm厚的橡皮片,把它塞入18×150mm 的穿底坏试管中,并准备好带有尖口导管的橡皮塞一块,待用。  相似文献   

3.
钠跟水的反应是高中和大一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把该反应设计成喷泉实验,提高了实验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4.
熊进之 《化学教育》1985,6(6):35-35
利用如下图的装置演示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效果较好。图中2是一支玻璃管,φ15mm左右,长50~60mm。可用废试管制作。预先在玻璃管底部铺上一薄层玻璃棉或棉花;演示时在其中装入过氧化钠粉末2~3cm厚。向盛有碳酸钙的大试管1中倒入稀盐酸,立即连接2和1,15秒钟后即可演示检验氧气的生成(用木条余烬枪验),效果显著。最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投入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有气体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白色固体是碳酸钠。本演示要注意: 1.制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浓度以1—1.5N为宜,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速度。  相似文献   

5.
胡筱婷 《化学教育》1986,7(5):36-37
如右下图1,改进后的反应器由三部份构成:配有橡胶塞的20×200mm的玻管或破底大试管一支;送钠器一个;250ml烧杯一个。  相似文献   

6.
新制氢氧化铜跟醛反应实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秧锡 《化学教育》1996,17(3):37-37
现行的全国通用高中及中师化学课本中,在醛一节里写道:乙醛也能被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  相似文献   

7.
苯跟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言林 《化学教育》1999,20(10):27-27
按照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人教版)介绍的方法去做演示实验时,常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仪器容积大,药品用量多,反应剧烈难以控制;(2)装置不密闭,不能避免苯、澳和嗅化氢蒸气对空气的污染;(3)锥形瓶上玻璃导管易下垂而插入蒸馏水中,有碍实验正常进行。现将我的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任有良 《化学教育》1993,14(4):43-44
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我从两方面做了改进:1.用可溶性胶囊把钠块封闭起来,克服了用铝箔包钠块不能浮于水面,且一些反应现象观察不到的缺点。2.用注射器作为反应器,为制得纯净的氢气及氢气的点燃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水蒸汽蒸馏实验的改进付湘林谭俊杰(湖南农业大学有机教研室长沙410128)水蒸汽蒸馏实验是大学中重要的有机化学实验之一。在传统的水蒸汽蒸馏装置中,水蒸汽发生器与冷凝管部分是通过双孔塞与反应容器圆底烧瓶相连结的;或者水蒸汽发生器部分通过单孔塞与反应容器...  相似文献   

10.
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各0.5克(对所用盐酸来说是过量的),用纸条分别送入到两个100毫升注射器针筒的底部,固体粉末不要沾在针筒壁上,以免产生阻力,使针栓受阻不能外移,造成实验失败。  相似文献   

11.
朱华英 《化学教育》2009,30(2):58-59
Zn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Zn置换Cu(NO3)2 溶液中的Cu,生成Cu和Zn(NO3)2,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简单反应,但实验的现象却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实验1] 在一支大试管中注入1/3试管的1 mol/L Cu(NO3)2溶液,插入一块Zn片(高于液面的长度),静置观察,结果发现:①在反应的初期,Zn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同时液面的上一层Cu(NO3)2溶液开始呈显绿色,并且逐渐向液面下的深处扩散,试管底部有红色的Cu泥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万云峰 《化学教育》1986,7(1):33-34
高中化学中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安排了“硝酸跟铜反应”的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散布在空气中。而且按课本中的实验方法很不易得到纯正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  相似文献   

13.
范青红 《化学教育》1996,17(11):26-27
笔者在教完选修教材第二章《电解质溶液》后,开展了一次课外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课题是;将一块锌板插入lmol/L的硝酸铜溶液中,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本实验的宗旨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天然气和水蒸汽常压、高温(1000—1350℃)下的匀相和在填料表面上的多相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空管中和各种填料上水、甲烷反应的规律,考察了不同操作变数对析炭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对析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石英填料上与空管中反应情况类似,而在其它填料上表面反应随孔隙率降低而加快,且析炭率大大减少。通过实验认为下述反应机理是较合理的:多孔固体褒面 H_2■空间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钱海滨 《化学教育》1984,5(6):47-47
1.按图组装仪器,先用止水面夹住橡胶管,将干燥管装满水,然后倒置于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2.取一小块钠,用干燥的铝箔包好,再在铝箔上穿3—5个小孔。3.用镊子将包好的钠置于水中干燥管口的下方。当产生的气体将干燥管中的水压至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打开止水夹,立即在毛细管尖端点燃,证明是氧气。水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证明产物中有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16.
王笃年 《化学教育》1998,(11):34-34
按现行高中教材(人教版)学生实验"钠跟水反应"的做法,往往感到既费时间,又费药品,效率不高.特别是第二步操作,学生没有经验,在铝箔上扎孔太大、太小或位置不准等,会造成失败或事故.  相似文献   

17.
方子忠 《化学教育》1984,5(6):48-48
按图组装仪器,先取下瓶塞,同时打开活塞(便于使尖嘴管内残留空气排净),向广口瓶里注入水,并加几滴酚酞试剂,使液面略低于瓶口。实验时向广口瓶里投入一小块金属钠,迅速将瓶塞塞紧,并把活塞关闭。此时钠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把广口瓶里水排型漏斗里,水渐呈红色。等到钠反应完毕,打开活塞的同时,迅速用火点燃,可观察到氢气燃烧的火焰。  相似文献   

18.
沈开惠 《化学教育》1987,8(3):40-40
锌是常见活泼金属之一,不仅易与酸、碱及多种非金属反应还能与水蒸气反应置换出氢气,这已列为无机化学演示实验之一。但是一些活泼性较差的金属如铁同样可置换出水蒸气中的氢但不与硝酸铵反应。  相似文献   

19.
在常压、反应温度800—900℃和水碳比为1.5—1.6的条件下,分别用细粒度(0.045—0.047毫米)和工业粒度的低活性S-4镍催化剂在积分反应器和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研究了甲烷水蒸汽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中的水煤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利用基本上不受扩散影响的细粒度催化剂所进行的实验,获得甲烷水蒸汽反应的速率表达(8)。其产物分布用(4)式进行关联。 对工业粒度催化剂,得到甲烷水蒸汽反应的速率表达式(10)。实验数据表明,工业粒度催化剂的效率因子或表面利用率随甲烷转化率的升高而降低。根据(8)式和(10)式可推算出,在850℃时催化剂的平均有效作用层厚度仅0.048毫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赤峰的两种褐煤进行了煤热解气化实验研究,考察了气化室温度和流化状态等实验条件变化对煤气产率,组分的影响,得到了具体条件下的煤气化综合过程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