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Gobin Yvon hr800拉曼光谱仪及与之相连接的Linkam,Thms600加热装置,测量了含9个C-C共轭双键的β胡萝卜素分子在二甲基亚砜中在25~73℃范围内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短链多烯生物分子β胡萝卜素在液体中有很大的拉曼散射截面[6.5×10-23cm2/(molecule·Sr)],除共振效应外,β胡萝卜素分子结构有序产生较强的弱阻尼C-C键相干振动,是获得大拉曼散射截面的重要因素.温度对多烯类链状线性分子结构有序性影响很大.温度升高,分子结构有序性下降,C-C键弱阻尼相干振动减弱,C-C键长变短,各C-C键键长略有不同,使拉曼散射截面减少,拉曼光谱谱线蓝移,振动频率成分增加使线宽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某些铁-硫原子簇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220~230nm吸收带λ_(max)的浓度效应,△λnm随络合物结构对称性增加而减小,随浓度基数增大而变大的变化关系,该类型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的归属;计算了Fe~Ⅱ分裂能△值;配体上的取代基效应,以及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的溶剂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α-取代苯并噻吩乙炔及乙烯基为配体,与不同辅助配体键合的金属钌为氧化还原活性端基,分别合成并表征了α-取代苯并噻吩钌乙炔及钌乙烯配合物1和2,两个配合物均经X射线单晶衍射的确证。电化学性质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金属氧化态相对于2比较稳定。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形成1~+和2~+后,与金属相连的ν(C≡C)和ν(C≡O)伸缩振动吸收均发生变化,其中ν(C≡C)变化较大,可能由于形成了Ru=C=C结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发现电解后,中性分子1和2在紫外区域的强吸收峰均逐渐降低,1~+分别在可见及近红外580 nm,698 nm及874 nm处出现较弱的3个吸收峰,3个吸收峰可能归属于LMCT吸收。2~+在296 nm处出现1个很弱的吸收峰,这不同于配合物1~+,可能源于2~+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朱红平  穆绍林 《电化学》2000,6(3):311-316
本文研究四碘荧光素钠的电化学聚合以及聚合物的紫外 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 .电解所用的溶液由 0 0 3mol·dm- 3四碘荧光素钠 ,0 0 5mol·dm- 3硼砂和 0 5mol·dm- 3KCl组成 ,pH值为8 5 0 .在 - 0 2 0~ 1 1 0V(vs.SCE)电位范围内 ,使用反复电势扫描合成了红色聚四碘荧光素钠膜 ,聚合物膜的生成及性质受电解条件影响 .聚合物的紫外 可见光谱在 32 6nm和 370nm处有两个较大的吸收峰 ,这和单体的吸收峰不同 .聚合物的二甲亚砜溶液和二甲替甲酰胺溶液均有很强的荧光强度 ,在二甲替甲酰胺中聚合物的荧光强度非常稳定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聚合机理 .  相似文献   

5.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将2,7-双(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9,9-二辛基芴与2-氨基-4,6-二碘嘧啶共聚,得到了一种新型共聚物聚(2-胺基嘧啶-9,9-二辛基芴)。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共聚物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氯仿溶液中的激发峰位于390 nm,462nm和496 nm处出现了2个发射峰并在最大吸收波长下发射黄绿色荧光。共聚物的氯仿溶液存在酸致变色现象,加入CF_3COOH后,共聚物在390 nm处的吸收峰强度不断降低,并且在433 nm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溶液由淡黄色转变为绿色,UV-Vis吸收峰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6.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包合物的结晶形态,并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热分析(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质谱分析(MS)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XRD检测到一组新的特征衍射峰,2θ分别为10.66、12.43、19.40、20.88、22.67、27.06、31.42°;DTA反映出包合物与原料的吸/放热峰发生了明显变化;IR检测到包合物出现了不同于β-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UV测定表明包合物与β-胡萝卜素有共同的紫外吸收峰;MS检测到包合物的部分碎片离子来自于β-胡萝卜素和β-环糊精。β-胡萝卜素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有望改进β-胡萝卜素理化性质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对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190~400 nm)研究发现,π-π~*跃迁紫外吸收峰的λ_(max)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明显红移,而对含孤立C—S键或C—O键化合物未见明显移动。本文还研究了一些含n-π、π-π共轭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现除π-π跃迁λ_(max)随溶液浓度增加红移外,π-π~*跃迁λ_(max)还随溶液浓度增加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8.
实验得到I2-环己烯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复合物的基态结构、振动频率和电子跃迁能.计算和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I2-烯烃复合物在约300nm处的强吸收带为pz(I17)→π*(C=C)跃迁,即由靠近C=C双键端的碘原子(I17)上的一个pz电子向C=C双键反键轨道跃迁引起的吸收.在约300nm共振拉曼光谱的强度模式表现为I—I伸缩振动模和C=C伸缩振动模的基频、泛频及其组合频,表明在该激发态上I2-环己烯复合物经历了显著的I—I和C=C的价键变化.  相似文献   

9.
β-榄香烯及其银离子配合物的紫外及圆二色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β-榄香烯及其银离子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圆二色性,研究络合前后光谱特征峰的变化,并用分子轨道理论对β-榄香烯银离子的配位键的形成作出解释.结果表明:β-榄香烯与银离子能形成π配合物,形成配位化合物后,其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峰红移(213 nm→252 nm)及圆二色性发生变化.从紫外光谱来看,β-榄香烯与硝酸银形成π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8个新合成的四取代苯基卟啉氯化铁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对在三氯甲烷溶剂中荷移带约240nm处λmax随测试溶液浓度增加而红移的规律进行了计算机拟合,拟合修正公式为,相关系数达0.998,本文用拟合公式对络合物含量进行测定,相对误差为0.05~4.9%。本文还对该系列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主要吸收峰作了归属,也研究了取代基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姜黄素(CUR)、CUR-Fe2+络合物的光谱特性及其与鲑鱼精ss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0.01 mol/L Tris-HCl( pH 6.5)缓冲溶液中,CUR特征吸收峰在430nm处.采用等摩尔法测得CUR与Fe2+摩尔比为2:1,CUR-Fe2+络合稳定常数为9.04×101...  相似文献   

12.
以4-羟基氟硼二吡咯为荧光团,叔丁基二苯基硅基(TBDPS)作活泼羟基的保护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氟离子切断硅氧键,引发释放的氟硼二吡咯类氟离子荧光探针R.光谱实验研究表明,该荧光探针和氟离子作用后,紫外吸收光谱在605 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含R的溶液由橙黄色变成蓝色;荧光发射光谱中在514 nm处最大发射峰出...  相似文献   

13.
熊小琴  翟秋阁  薛灵芬  郑斐  谢旭 《应用化学》2012,29(11):1262-1265
合成并表征了化合物4,6-二[(4′-二乙基胺基)苯乙烯基]嘧啶-2-醇。 通过研究该化合物在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发现λmax约为500 nm的吸收峰在溶液pH=6.78中吸收强度最大。 荧光发射峰随着pH值的升高逐渐减弱,直至淬灭(pH=5.51)。  相似文献   

14.
摘要采用光谱法研究了小分子2-氨基-7-甲基-1,8-萘啶与存在单碱基缺失损伤的ds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小分子与dsDNA结合后.其位于330nm处的吸收峰降低并在350nm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表明二者有强烈的相互作用。dsDNA的圆二色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导致dsDN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N-丁基-4-溴-6-硝基-1,8-萘酰亚胺与邻炔基苯甲醛经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1个高选择性的氰根离子荧光探针4.在乙腈溶液中,探针4对氰根离子具有比色和荧光双重响应.加入氰根离子后,探针4的紫外-可见光谱在540 nm处产生新吸收峰,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其他阴离子对探针4的紫外-可见光谱几乎无影响.无CN-存在时,探针4的荧光光谱在484 nm附近产生强荧光,加入CN-后,484 nm处的发射带逐渐消失,同时在600 nm附近产生一组新峰,荧光颜色从浅绿色变成浅棕色.这归因于CN-对不饱和醛基进行加成,进而通过共轭炔基影响萘酰亚胺荧光团上的电荷转移.同时,探针4在乙腈/水(体积比9∶1)混合体系对阴离子的干扰实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在盐酸-乙酸钠混合溶液中由重稀土,钼(Ⅵ)和对氯偶氮氯膦所形成的β型三元络合物,该络合物于75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在30min内,络合物完全形成并可在3h内稳定不变。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0μg重稀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共振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不同铁含量的 FeAlPO4-5 分子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FeAlPO4-5 分子筛的骨架铁有 4 个特征的拉曼谱峰, 分别位于 630, 1060, 1140 和 1210 cm?1. 当凝胶中 Al/Fe 比小于 380 时, 只有一部分铁离子可以进入分子筛形成四配位的骨架铁物种; 而另一部分则以骨架外六配位的铁物种存在, 其特征拉曼谱峰位于 285 cm?1. 结合紫外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 X 射线衍射研究了 Al/Fe 比为 760 时 FeAlPO4-5 分子筛的晶化过程. 结果发现, 在分子筛晶化前, 铁物种以六配位的形式存在, 它为分子筛前体中的一维链状磷酸铝添加了一个惰性端基, 六配位的 Fe-O 键不利于它与其它磷酸铝物种发生反应; 当分子筛开始晶化时, 带有铁离子端基的磷酸铝链与其它磷酸铝链进一步反应形成分子筛骨架. 同时, 六配位的铁离子和邻近的磷酸铝物种反应转化为四配位的骨架铁物种.  相似文献   

18.
四-β-(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P4)与85%水合肼反应得到四-β-(氨甲基)酞菁锌(ZnPcN4,分子式C36H28N12Zn),其盐酸盐为ZnPcN4.HCl。测试合成得到的标题化合物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单线态氧生成速率。标题化合物在水中聚集,在90%1,2-丙二醇/水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目标酞菁锌配合物在90%DMF/水的中性溶液存在聚集体,在弱酸性条件下,随酸度增大,675 nm处Q带单体吸收峰升高,在DMF/water(10%,V/V)/HCl(1.2 mmol·L-1)溶液中10-5 mol·L-1的酞菁配合物基本上没有聚集;在强酸性条件下,随酸度增大,675 nm处Q带单体吸收峰下降的同时,在713 nm处酞菁单质子化吸收峰强度有所增加。ZnPcN4.HCl在DMF体系中聚集,荧光量子产率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变小,但其在DMF/water(10%,V/V)/HCl(1.2mmol·L-1)体系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荧光量子产率为0.19,单线态氧量子产率0.58,光敏活性与标准无取代酞菁锌相近。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丹  曹阳  贺军辉 《化学学报》2009,67(12):1277-1284
在溶液中以正己硫醇作稳定剂, 利用HAuCl4与HF处理后的硅纳米线(SiNWs)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SiNWs表面负载金纳米粒子(AuNPs). 通过调整HAuCl4的浓度, 得到了AuNPs粒径从3.2到7.0 nm的AuNPs/SiNWs复合结构, 并对这种复合结构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 负载不同粒径的AuNPs的SiNWs在530~580 nm间有明显的由AuNPs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的吸收, 且随着AuNPs粒径的增加, 该吸收峰发生红移. 负载前后的荧光光谱表明, 在红光和绿光区负载AuNPs的SiNWs的荧光峰与HF处理后SiNWs的荧光峰峰形相当, 峰位变化不大; 但在蓝光区, 不同于HF处理前后SiNWs的发射峰(464 nm左右), 负载了AuNPs的SiNWs在423 nm的位置处出现了强荧光峰, 这个峰是AuNPs费米能级的电子与sp或d带的空穴辐射复合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四丁基碘化铵盐对正己烷溶液中二碘四氟乙烷(C_2F_4I_2)的卤键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固液两相间卤键作用引起的光谱变化同溶液中形成卤键复合物的光谱变化一致;四丁基氯化铵的吸附作用强于四丁基溴化铵和四丁基碘化铵,而具有较长烷烃链的季铵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溴化铵对C_2F_4I_2则完全没有吸附作用.对四丁基氯化铵与4种碘代全氟烷烃间卤键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尽管溶液中一碘代全氟烷烃与氯阴离子间的卤键作用强于二碘代全氟烷烃,但在固液两相间四丁基氯化铵对二碘代全氟烷烃的吸附强于一碘代全氟烷烃.利用拉曼光谱研究该体系时,发现卤键的形成可增强碘代全氟烷烃的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