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王苏民 《数学通报》2001,(11):16-18
为配合新教材的试验教学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引探教学法” ,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突出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先思、先讲、先探索 ,教师后讲、后帮、后归纳 ,从注重教师怎样“教”转化为注重学生怎么“学” ,从以教师为主角转化为以学生为主角 ,致力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 ,笔者认为数学课中运用“引探教学法”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1 让学生“先思” ,促使学生独立思维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  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应有独立思维能…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相似文献   

3.
在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转型过程中,为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是很重要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课堂评价要突出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思维的引领,彰显“思维张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但是,很多教师在初中数学课上的评价却缺乏“思维张力”,造成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低效化.在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让课堂评价彰显“思维张力”,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稚化就是幼稚化、儿童化.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曾为现代发现法的萌芽提出先让教师的认识退回到学生的层面,然后相机诱导,让学生自己接受新知,这就是“思维稚化”.在新《课标》下,教师更要注重“思维位移”,既以学生的眼光和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成陌生,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求知欲、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来完成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人才?”这是“航天之父”钱学森临走前最忧心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者,不禁要思考:我们的中学课堂,能否淡化应试,在培养学生思维上下一番功夫,为国家培养顶尖人才做好储备?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发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 初中数学课标(2011年)对数学思维提出的教学要求为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教师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关心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提倡在例、习题教学中提高思维含量,是指对课本例、习题进行改编、整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猜想、演绎推理、质疑提问、逆向思考、严谨表述等.笔者以两个教学案例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发生由教师到学生和由学生到教师这两个方向的信息传输。所谓“逆联系”即“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实质性的组成部分。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教材的质量,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而学生信息的传输是由课上  相似文献   

7.
马罗 《中学数学》2001,(12):1-2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参与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宽、内容最广的活动场所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制约 ,目前课堂教学 ,特别是高中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哑口无言”;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唯命是从”的局面仍大有市场 .这种课堂氛围严重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果教师善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让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 ,让学生身心愉快 ,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那么 ,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 ,他们才…  相似文献   

8.
郑伟君 《中学数学》2001,(10):14-15
碰到象郑老师在课的开头所遇到的那样的教学情境 ,你会怎么处理 ?许多老师大概会这样处置 :把两种图形先后放在投影仪下一一投射出来 ,让学生知道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就了事了 .这样做 ,一些学生是知道了“这一个”题目的答案了 .但是 ,当今后再碰上类似的问题情境 ,多数学生若仍不能独立地去处理好的话 ,“例”不能及“类”,那你“这一个”例题的教育意义又何在呢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一些教学内容 ,用新的观点去考察 ,如何进一步挖掘它们在培养思维方面的作用 ,是值得教师们一辈子不断地去钻研与改进的 .郑老师的这一个设计的最大优点 ,就在于教师的目光 ,能从“这一个”,想到了“这一大类”;教师的教学境界 ,应从“让学生记住这答案”,想到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周密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向。在解题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类型+方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题海中找到应付考试的“验方”。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就会僵化,形成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以至出现了解法呆板、运算繁琐,滥用公式,生搬硬套,错解出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是高层次的认识行为,它必须以强烈的动机和昂扬的情绪作为心理背景,需要学生自身有很强的内部驱动力的支持.教师最大限度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条件,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励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几年来,我特别注重研究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设法运用多种激励策略,调整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任何自然科学一样,观察、试验、发现、猜想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实践.数学实验是指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验证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数学实验有别于其他学科实验,它所面对的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等“材料”,基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验证和丰富自己的数学认知.因此,数学不仅是严格的逻辑体系,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在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在知识发展的主线上,尽可能让学生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解决并拓展问题.教师在关注知识发生过程的同时,必须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活动过程,指导学生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常独占课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会换位思考,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构建“以生为主”的和谐平等的高效数学课堂.那么,“以生为主”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以学生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知识经验为前提,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习内容,从而获得与学生在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共鸣,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谈谈数学实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太新 《数学通报》2001,(10):15-16
Euler曾说过 :“数学这门科学 ,需要观察 ,还需要实验 .”Gauss也曾提到过 ,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 ,证明只是补充的手续 .在数学教学中 ,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 ,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仅就数学实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浅见 .1 数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数学理论的抽象性 ,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 .作为教师 ,就应该通过实验 ,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 ,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 ,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图 1例如 ,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  相似文献   

15.
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老师,这道题怎么想呀?”“老师,你是怎么想到这种办法的?好神奇呀!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如何让学生成为有经验的问题解决者,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几何综合问题教学活动中,借助思维导图的形象化特点有助于学生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继而通过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即一题多解.学生在运用知识上达到认知的顺应性迁移,通过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进而解决问题,并逐渐内化为更高级的经验结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四基”的培养,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逐渐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基于“四基”的教学如此,未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也将是如此.这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变式教学让课堂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失为改造课堂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蒋振 《中学数学》2021,(1):42-43,4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服务者、引导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过程是一个展现个体个性的过程,学习形式应是多样的,它包括接受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需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观察、实验、体验、计算、推理与验证的全过程.整式加减的拓展探究是在学生已学习整式加减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包括整式加减的逆运用、无关型问题、图形面积计算问题、最值问题等,它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整式加减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陆丽萍 《中学数学》2023,(18):18-19
<正>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思维,尤其是高层次的思维,培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素养.高阶思维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只有把“灌输”“填鸭”式的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通过自我建构,深度学习才会发生,高阶思维才能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核心,注重学习建构理论的精炼,建立一个完整的单元式教学架构,并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安排了“思考”、“探究”、“阅读”、“思考·运用”、“探究·拓展”、“感受·理解”以及边空旁白等栏目,这些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恰当的、对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发挥好这些栏目的作用.,精心设计一些恰当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对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董毓兴 《数学通报》2007,46(11):44-46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对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补思维漏洞;反思、提炼,能让学生快速地抓住问题的精髓,找到破译的突破口,提高理性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在反思中拓展、延伸,有利于构筑完整的认知结构和思想体系,发展“不拘一格”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亲身体验,亲自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地带”,才能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切中要害.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例题“活”起来,教师“静”下来?如何为学生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