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雷达大场景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成像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的合成孔径雷达后向投影快速成像方法,将方位向成像任务划分成若干个成像单元,进行分布式并行化方位向成像计算,最后将所有成像单元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参累加。该方法对每个脉冲数据标上天线阵元的位置信息,使得各个脉冲数据可以并行补偿相位;采用相等脉冲数划分成一个数据块的方式提高计算效率和实现负载均衡;设置Combiner函数对成像单元内的计算结果进行提前聚合,解决后期聚合时间较长的问题。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保证成像准确的前提下,该方法的方位向成像在4台物理计算机搭建的分布式计算平台中进行,其计算速度是单机计算的后向投影方位向成像方法的3.7倍,可见该方法可以实现合成孔径雷达大场景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成像。  相似文献   

2.
针对后向投影算法运算量大和实时性差的问题,该文在图形处理器的并行处理架构下,结合时域快速后向投影算法,提出了面向像素的并行快速后向投影算法。该方法距离向根据分辨率要求进行划分并分配并行线程,方位向聚焦则通过多级子孔径合并与图像分裂技术来降低运算量。通过比较该文算法、全局后向投影算法和距离多普勒算法的理论计算量、成像时间和加速比可以看出,该文算法的运算速度比后向投影算法大大提高。三种算法针对实测数据成像时间与成像效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北斗导航卫星信号进行目标成像目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文章为此针对北斗卫星B1和B3频段信号的特点设计了利用北斗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进行目标成像的算法,并进行了基于点目标成像的仿真实验,实验比较了B1和B3信号的目标成像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利用北斗B1和B3信号进行目标成像,而且B3信号的成像分辨率优于B1信号。最后通过现场实验对直达和反射信号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利用北斗GEO卫星B3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分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消除激光水下目标探测中后向散射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消除激光水下目标探测中后向散射包络,压缩接收信号的动态范围,对后向散射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证明了光电倍增管增益控制方法自适应实现的必要性,并就其物理实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后向投影(B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后向投影(FBP)算法。以点目标和多点目标为例,将该算法应用于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并与原始(BP)成像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压缩感知SFGPR成像重建算法在强杂波测量环境中往往会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投影杂波抑制技术的SFGPR压缩感知成像重建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每个天线测量位置通过压缩感知测量模型重建所有的频域原始均匀采样数据,然后采用子空间投影杂波抑制技术滤除较强的地面回波,最后结合稀疏重建算法对地下目标图像进行压缩感知重建.实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雷达近场成像中,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为解决目标形状识别问题,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预测目标信息的方法.根据时域算法——后向投影(BP)算法和频域算法——频率波数域(F-K)偏移算法得到的场强值作为SVM的特征数据,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算法的SVM识别方法具有特征数据提取时间长、SVM预测时间短、多目标时目标信息全和虚警较多等特征,基于F-K算法的SVM识别方法具有特征数据提取时间非常短、SVM预测时间非常短、多目标时目标漏检的特征;两者都能较好地识别目标的形状,且前者的识别能力高于后者,而后者更适合实时成像.  相似文献   

8.
求解凸优化向前向后分裂算法的一个变形:在第k次迭代中,利用第k和k-1步的信息,来确定下一个迭代点.并在较弱的条件下证明了它的收敛性,初步的数值结果表明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空目标信噪比低、干扰多、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递归迭代投影的快速实时深空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由粗到细的检测流程,首先根据图像特征自适应确定迭代投影次数提取所有疑似目标,然后通过邻域判决对目标进行轨迹关联剔除虚假目标,从而实现目标的准确检测.此外,为了提高算法的实时性,针对FPGA并行流水的特点,利用非递归编程架构对算法进行优化,提高了算法的并行度和运行效率.在SOPC硬件平台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实时检测深空目标,对悬浮实验的圆满成功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激光目标温度场与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标的表面温度场是影响其激光散射特性的重要物理量,对于表面起伏比较平缓的粗糙面,该文运用基尔霍夫驻留相位法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讨论了粗糙表面的温度场对后向散射系数与入射角之间关系的影响,其结论对激光探测、激光隐身等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圆周SAR由于平台运动轨迹的复杂性,导致沿航迹向和切航迹向回波信号存在严重耦合,因此成像处理运动补偿问题尤为复杂。本文针对圆周SAR成像运动补偿问题,首先分析运动误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然后利用自聚焦BP算法对运动误差进行补偿,并与传统BP算法性能进行对比,验证了自聚焦BP算法对圆周SAR运动补偿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自回归思想将自聚焦BP算法进行改进并扩展到圆周SAR三维成像中,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传统BP算法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三维成像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提出和建立了磁场建像中的理论模型和数学处理方法,通过该模型和方法获得了磁通密度重建函数及其图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品质,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通信时滞补偿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在一般的电机转矩补偿控制策略的基础上,为提高车辆协调控制系统的精度,揭示了不同通信网络时滞对于电机补偿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增设BP-Smith自适应补偿模块和电机转矩变化率限制模块构成的复合协调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受到随机网络延时的干扰下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及模式切换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性预测的媒体播放算法由于其复杂度低、易实现,在网络多媒体应用中大量使用,其中采用最小均方差估计的NLMS算法精确度较高.首先对NLMS算法和改进的NLMS算法进行了分析,针对算法中补偿因子因网络抖动剧烈而导致补偿过大的问题,提出了β因子自适应的NLMS算法,采用补偿因子系数p随网络变化以及预测误差情况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对NLMS算法作了进一步改进,明显地减小了端到端延迟均值和丢包率.试验结果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网络控制系统的补偿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已有的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传输时延统计计算量较大,运算较复杂等问题,设计了具有时延补偿功能的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补偿,并利用LMI(Linear Matrix Inequality)方法得出了控制律,对闭环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试验表明,所提补偿方案能够有效地补偿时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且补偿精确度高,计算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执行器发生故障的情形下,具有状态时滞的一类不确定系统的时滞依赖型鲁棒可靠镇定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基于二次可靠镇定的定义,通过构造双积分型Lyapunov函数,得出了系统鲁棒可靠镇定的充分条件,该方法减弱了控制器设计的保守性.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穆斯堡尔效应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不同添加物的SrFe_(12)~-O_(19)铁氧体永磁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以观察到材料中的不同添加物与铁原子核的超精细相互作用的差异,以及它们对磁性能的不同影响。加入适量的SrSO_4和H_3BO_3作为添加物,有利于磁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光学层析卷积反投影算法中滤波函数的性质和作用,导出并分析了全息干涉法测量和光束偏转扫描测量中的滤波函数.  相似文献   

19.
引入一类时滞动态网络模型,分析该网络在平衡点的稳定性。基于时滞微分不等式的方法,提出此网络在平衡点的渐近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该条件不仅与时滞无关,而且简单易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该结果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