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我们尊敬的光召老学长已届耄耋之年,已从事物理工作55年了.夜深人静,我凝看着光召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时的成绩单,遥想光召当年为了多学一点知识而主动要求晚上管理图书馆的场景,思绪万千.回顾光召先生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研究的历程,清华的广大师生深深以他为荣.  相似文献   

2.
我和学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他比我低一班.1943年我和这位学习优秀的学弟结成好友.1946年清华复校,他转入清华学习.1947年我回辅仁任助教.我经常来找他,清华大学这个学生运动的圣地对我很有吸引力.1949年,我在天津北洋大学物理系教理论力学课.用的教科书是Jeans著的《理论力学》.这本书的习题难得出名.学江把他的作业借给我.他不仅对难题做了清晰的解答,而且书写非常工整.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1951年,他给了我一份周培源先生的理论力学讲义.我在北洋大学就用周先生的讲义讲课.  相似文献   

3.
怀念夏老     
1954年1月,我到清华物理教研组当进修教师,除了听苏联专家巴巴诺夫讲课外,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达到进修的目的.当时工作就分配在夏学江先生领寻的教学小组,作夏老的助教.当时他教的是土木,水利专业的学生,而我是华东水利学院派出的,因此就有缘和他一起工作了一年半时间.  相似文献   

4.
 去年谢世的张文裕先生,生前一直敬重他的老师卢瑟福,常常怀着深深地感激之情对我们说:“30年代,作为一名学生,我曾有幸在卢瑟福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和从事物理研究,卢瑟福父兄般的关怀与教导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甚至他的为人都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在与同辈人的交往中,他热情地赞扬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在与自己有关的成绩面前诚恳谦让”.我们的张老也是如此,令学生终生敬佩.  相似文献   

5.
刘寄星 《物理》2012,41(12):821-822
2003年,我在《物理》发表了一篇文章,纪念我国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和生物学家汤佩松先生合作提出植物水势概念的历史功绩,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该文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刊登在2003年《物理》第32卷的第6期403—409页和第7期的477—483页.承读者和编辑部厚爱,这篇文章2005年经推荐曾获得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并被一本书(杨舰、戴吾三编,《清华大  相似文献   

6.
戴礼智 《物理》1985,14(9):0-0
三十年代,我国和西方在物理学科上已经有一些交流.1931年春夏之间,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P.Langevin)到北京作过学术报告.我那时还是一个学生,以偶然的机会也去听了他的报告.因为中国还没有物理学会一类的组织,他建议中国成立自己的学会.因此在学会成立时推选他为名誉会员.1932年冬季,我开始在母校南京中大物理系任电磁学助教.电磁学实验室是在一栋不大的但也还整洁的科学馆二楼的尽头.学校位置?...  相似文献   

7.
年轻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喜欢制订一个成才计划.然而如何制订一个能实际、能实施、能实现的“成才计划”,这又是青少年感到为难之处,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爱因斯坦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经历──他16岁在阿劳镇上中学时写下的一个成才计划: 一个幸福的人往往对当前过于满足,以至对未来考虑得不多、但另一方面,年轻人又往往胸怀大志.此外,对于一个严肃认真的年轻人说来,他应当为自己所向往的目标,树立尽可能明确的思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如果我有幸而成功地通过了我的考试,我打算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我将在那里读上…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导多层光卡数据页图像的截取算法,以解决准确读取光卡信息和最终译码的关键问题。该算法是在一个预处理的二值化图像基础上,依据梳状图的统计特性和数据页的图像纹理特征,对一个完整数据页的起始坐标和长宽进行估算,达到对光卡数据页的图像截取的目的。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基于波导多层光卡数据页的图像截取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 《物理与工程》2005,15(2):1-5,17
各位同学,我是1929年7岁的时候搬到清华园来居住的.我父亲那时候在清华物理系当教授.清华和北大那时候都比现在小得多.我估计清华园的面积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二校门南边那条河,是当时清华的界线.从西直门、动物园一直到北大和清华中间,基本上都是一些农田和农民的房子,还有一些小镇.那时候电影院都在城里,所以我还记得很清楚,每个礼拜清华都在这个大礼堂里演一次电影,所以对于这个大礼堂我当时是很熟悉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50年     
桥本初次郎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和电子显微学家,是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观察原子运动的先驱者,曾任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会长和副会长,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深厚的感情.热心于中日学术交流,是我国多所大学和研究所的名誉教授.对发展中国电子显微学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是一位脚踏实地、全面发展的科学家.在工作中不仅不断推出新思想,发展新实验技术,发现新现象,而且还不断对电子显微镜的设计提出新方案.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的学生也大都成为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尽管他早已功成名就,却始终忘我地刻苦工作.从他身上永远能感觉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胡宁 《物理》1984,13(1):0-0
叶企孙先生是我国最早在近代物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于:1921年参加测定的普朗克常数,是其后十多年被全世界接受的这个常数的最准确的数据.我于1935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听他讲热力学课,他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不带讲稿,在黑板上写的字和公式也不多.他话说得很慢,部分原因是他稍有些口吃.他慢慢地讲解课的内容,斟酌着每一句话里每一个字,在讲课的同时不断地对他所讲的物理问题仔细地分析和?...  相似文献   

12.
2018年是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是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成立的20周年,也是清华学堂物理班成立的10周年。在周年纪念会上,作者代表清华大学物理系对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和清华学堂物理班的由来、特色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做了介绍。基础科学班是在复兴清华物理系,培养一流科学技术人才的愿景下于1998年成立的,除国内顶尖的教师授课之外,其主要特色是同时强化数学物理基础,开设科研训练专题课程,学生在主修学科上具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本科教育,促进基础科学拔尖创新人才成长,2009年清华学堂物理班正式成立。在继承基础科学班育人特色的基础上,学堂物理班更加注重一流物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的营造,强调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自主性的培育,通过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度加强师生交流,创造更多国际交流机会等举措,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经统计,目前获得斯隆奖的清华物理系毕业生共15人,其中有5位毕业于基础科学班。除学术研究领域,基础科研班毕业生在高新技术等众多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学堂物理班的毕业生们全部攻读研究生,早期的毕业生们大多已获得了博士学位,在从事博士后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20年基础科研班和清华学堂班的人才培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清华物理系将继续肩负为中国培养杰出人才的使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13.
王天眷  陈芳允 《物理》1982,11(8):0-0
吴有训(正之)先生是闻名国际的物理学家,他对近代物理有卓越的贡献.他是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几十年来培养人才,创立科学事业,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煞费苦心,对国家对人民做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是吴老师的学生(清华十级),深受吴老师的教诲.追思往事,点滴片段,如在目前.谨辑数事,以寄缅怀.一、亲自教普通物理在旧中国,民族垂危,社会动荡,人民生活不宁.在大学里,因为物理学的基础性和理论性强,不容易为一般?...  相似文献   

14.
钱临照 《物理》1982,11(8):0-0
我并非叶先生的学生,没有听过他的课,也没有和他一起工作过.我是1930年秋开始认识叶先生的,当时我正在沈阳东北大学物理系工作.我们实验室的门上有室内工作人员的名牌.一天,有位来宾来参观我们的实验室,他看见名牌上我的名字,就说知道这个人,要见一见我,这时我才知道来访者就是我慕名已久的叶企孙教授.叶先生怎么知道我呢,因为我于1929年大学毕业之后曾和叶先生通过一次信.这是一次偶然的通信,但在一年之后偶然?...  相似文献   

15.
管鹏飞 《物理》2023,52(8):585-586
在2022年初春的一次闲谈中,汪卫华老师告诉我,他在写一本关于非晶的书,有一千多页200多万字,且即将完成。我很是吃惊,遂问他日常工作如此繁忙,怎么还能完成这么大部头的书?汪老师说他这些年利用所有可能的时间,有灵感和想法就马上写下来,即便是在深夜也常披衣而起,更不用说在繁忙旅途中勤笔不辍。  相似文献   

16.
王竹溪 《物理》1982,11(8):0-0
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对发展中国物理学和培养物理学人才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不幸于1977年1月13日病故.这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个极大的损失.叶先生是上海人,生于1898年,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班学习,于1918年到美国去留学,以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工作获得博士学位.1923年回到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即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物理系任....  相似文献   

17.
深深怀念吴有训老师(1997年8月22日在吴有训百年诞辰纪念报告会上的讲话)王淦昌1925年我成为清华学校大学部第一届学生,觉得自己很有运气,在这样好的环境中读书,遇到许多好的老师和同学,在他们的关怀和帮助下得以成长,对国家能有所贡献.其中最令我怀...  相似文献   

18.
我敬爱的导师余瑞磺先生已于1997年5月19日仙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做为他的学生和长期助手,我感到万分悲痛.当时在美任教,重任在身,我无法回国参加葬礼,成为终生憾事.1955年我自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大学金属物理及X光教研室,给先生做助教.先生是X光结晶学的知名  相似文献   

19.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一个小孩出生了,亲朋好友都会向其父母预祝小生命百岁;见到老年人,中国人习惯祝愿他或她百岁长寿,可真能在世百年的人并不多。施先生真正目睹了中国百年变迁,从满清王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有各种因素,淡泊人生应是施先生长寿之道。施士元先生1929年毕业于清华,适逢江苏省招考公费出国留学生,施士元和王淦昌等清华同学一起去报考,凭着清华四年功底,他和王淦昌同时在3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他选择去法国留学,并申请去当时名闻世界的由居里夫人主持的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居里夫…  相似文献   

20.
张文裕 《物理》1982,11(8):0-0
吴有训先生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者.他一生中培养了许多物理人才,至今还活跃在我国物理学领域中.我不是吴老的学生,但吴老对我的关心和教诲决不亚于对他自己的学生.三十年代初期我在燕京大学教书时就时常去听吴老的课,而与吴老真正熟识则是在1938年年底我由英国留学回来以后.回国后一见面吴老就批评我说,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