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铋(Ⅲ)-桑色素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25 mol/L HCl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得到了灵敏的铋(Ⅱ)-桑色素络合吸附波,其检测下限达5.0×10~(-9)mol/L。用其测定了锰盐中的痕量铋。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铋(Ⅱ):桑色素=1:1,条件稳定常数1gμ=5.0。电极反应为吸附络合物中Bi(Ⅱ)还原为Bi(Hg)。测得电极反应转移系数α=0.42,表面电化学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k_s=12.7s~(-1)。  相似文献   

2.
铋-N-苯甲酰苯胲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5.6的0.2mol/L NH_4Ac-3×10~(14)mol/L N-苯甲酰苯胲(N-BPHA)底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Bi(Ⅲ)的络合物吸附波,峰电位-0.33V(vs.SCE)左右。导数峰高与铋的浓度在5.0×10~(-8)~4.0×10~(-6)mol/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8)mol/L。实验表明,该极谱峰属于络合物吸附波,测定其络合比为Bi(Ⅲ):N-BPHA=1:3。测定了该体系的吸附量;Bi(Ⅲ)-N-BPHA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2.87×10~5,吸引因子α=0.984。用于矿石中微量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锡-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成志  李南强 《分析化学》1994,22(4):351-354
在pH3.9的HCOOH~HCOONa缓冲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Sn(Ⅳ)-芦丁(Rt)络合吸附波.在1.0×10~mol/L~6.0×10~mol/L范围内锡浓度与波高呈正比关系,检测下限可达6.0×10~(-9)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罐头菠萝汁中的锡.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Sn(Ⅳ):Rt=1∶1,条件稳定常数为2.7×10~4。对p_1波测得电极反应的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_1=95s~(-1)。对P_2波测得电子转移系数α=0.60,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_2=3.8s~(-1).  相似文献   

4.
铁-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p H6.1 0的 0 .1 mol/L ( CH2 ) 6 N4-HCl底液中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铁( ) -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在 1 .0× 1 0 - 7~ 7.0× 1 0 - 6 mol/L范围内 ,铁浓度与波高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达 7.0× 1 0 - 8mol/L,已成功地应用于金属镁粉中的铁和铝的测定 ,并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铁∶荧光镓 =1∶ 1 ,条件形成常数β=3 .2× 1 0 4,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 ks为 2 .9s- 1 。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铜膜电极代替汞膜电极测定重金属铋的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实验了同位镀膜法测定铋的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i3+浓度在5×10-8~2×10-5mol/L范围内,其溶出峰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1×10-8mol/L。测定了一些药物中铋的含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曾泳淮  刘海燕 《分析化学》1997,25(2):181-184
在 pH 7.0的 Britton Robinson(B- R)缓冲溶液中,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代号为RU486)在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导数还原峰,峰电位为-1.71(vs.SCE)。导数峰电流与RU486浓度在4 × 10-8~1× 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3);最低检测限为2X10-8mol/L.对RU486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测定痕量铋的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利用悬汞电极作工作电极 ,置富集电位于 0 .10V ,在0 .0 15mol/LHAc 0 0 0 5mol/LNaAc 7.5× 10 -7mol/L芦丁的底液中 ,测定铋 的线性范围为 1.0× 10 -10 ~7 5× 10 -8mol/L ,检出限为 5× 10 -11mol/L。探讨了影响方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研究了电极过程。利用此法测定了中草药样品中的铋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测定痕量铋的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利用悬汞电极作工作电极,置富集电位于0.10 V,在0.015 mol/L HAc-0.005 mol/L NaAc-7.5×10-7 mol/L芦丁的底液中,测定铋(Ⅲ)的线性范围为1.0×10-10~7.5×10-8 mol/L,检出限为5×10-11 mol/L.探讨了影响方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电极过程.利用此法测定了中草药样品中的铋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铟(Ⅲ)-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6.0的乙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获得高灵敏度的铟(Ⅲ)-芦丁的络合吸附波,其检测下限达3.0×10~(-10)mol/L。成功地用于纯金属锌中10~(-5)%铟的测定。测得吸附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In(Ⅲ):芦丁=1∶2,条件稳定常数为1.8×10~(10)。电极反应是吸附络合物中的In(Ⅲ)还原为In(Hg)。测得电极反应的转移系数α=0.51,表面电化学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k_s=0.43/s  相似文献   

10.
阿西美辛的吸附伏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酸 -乙酸钠 ( p H 4.2 0 )底液中 ,阿西美辛 ( ACE)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 ,峰电位 Epc=- 1 .1 8V( vs.Ag/Ag Cl) ,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吸附粒子为 ACE中性分子 ,测得 ACE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 1 .1 9× 1 0 - 10 mol/cm2 ,每个 ACE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 1 .43nm2 ,ACE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 Frumkin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 =1 .2 9× 1 0 6 ,吸引因素γ =1 .0 4 ,电子转移数 n为 2 ,不可逆吸附的电子转移系数α为 0 .86,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 ks=0 .32 /s。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 ACE的最佳条件 ,检出限为 1 .0× 1 0 - 9mol/L  相似文献   

11.
聚邻苯三酚修饰电极选择性预富集与测定铋(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氧化聚合邻苯三酚制得一稳定的水不溶性的膜粘附于玻碳电极的表面。此邻苯三酚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被用于在一定电位下选择性预富集Bi(Ⅲ )。预富集的Bi(Ⅲ )在一定的电位下还原 ,再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讨论了预富集、还原、溶出和清洗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 ,Bi(Ⅲ )浓度在 2 .5× 1 0 - 9~ 6.5× 1 0 - 6 mol/L范围内与阳极氧化峰电流呈线性 (富集 1 0min) ,相关系数为 0 9997。检测限为 1 .4× 1 0 - 1 0mol/LBi(Ⅲ ) (S/N =3,富集 1 0min)。对 5× 1 0 - 8mol/LBi(Ⅲ )平行测定 8次 ,相对偏差为 3.4%。方法可用于人发和指甲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呋喃妥因 (NFT)在 0 .1mol/LHAc NaAc (pH 4 .0 )溶液中于钴 /玻碳 (Co/GC)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伏安还原峰 ,峰电位为 - 0 .2 6V(vs.Ag/AgCl) ,峰电流与NFT浓度在 6 .0× 10 -8~ 5 .0× 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87) ,检出限为 1.0× 10 -8mol/L。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FT的伏安行为、吸附特性和电极反应机理。测定了电子转移数 (n =4 )、转移系数 (α =0 .5 8)和参与反应的质子数 (X =4 )等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为一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该法用于片剂中NFT含量的测定 ,得到满意的结果。用标准加入法测得该法的回收率为 94 .0 %~ 98.5 %。  相似文献   

13.
氟苯尼考的极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和控制电位电解库仑法对氟苯尼考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在0 .2mol/LNaOH NaH2 PO4(pH =7.6 )缓冲液中 ,对其进行扫描 ,发现于 - 0 .886V (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 ,其峰电流与氟苯尼考的浓度在 1.0× 10 -5~ 7.0× 10 -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4 ) ;检出限为 1.0× 10 -6mol/L。对 1.0× 10 -4mol/L氟苯尼考溶液进行 10次平行实验 ,RSD为 0 .3%。实验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在极谱电极上有吸附性质 ;求得了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 2 ;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李北罡  王义 《分析化学》2000,28(1):102-105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技术(ASV)──伪极谱法研究了铅在氟化物体系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当Pb~(2+)浓度为2×10~(-7)mol/L,pH=8时,铅在NaF体系中以PbF~+、PbF_2、PbF_3~-、PbF_4~(2-)形式存在,并测定了形成这些络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分别为:β_1=5.0,β_2=1.8×10~2,β_3=2.6×10~3,β_4=1.2×10~3。  相似文献   

15.
邻苯二酚紫-示波计时电位法间接测定天然水中总酸溶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伟  毕树平 《分析化学》2000,28(5):590-593
报道邻苯二酚紫(PCV)-示波计时电位法间接测定天然水中的总酸溶铝。在0.5mol/LNH4Ac(pH6.4)缓冲溶液中,PCV在dE/dt-E示波极谱图上出现两个切口,Ep1=-0.80V和Ep2=-1.20V。加入铝后,切口深度变浅,切口深度的变化△h同加入铝量有关。在最佳条件下,即0.5mol/LNH4Ac,pH6.4及1×10-3mol/LPCV,第二个切口△h2变浅的幅度在4×10-7~4×10-6mol/L铝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0-7mol/L。在1×10-6mol/L时标准偏差为8.3%(n=10)。应用该法测定了天然水中总酸溶铝,并同ICP-AES所获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硒(Ⅳ)-铜(Ⅱ)体系的催化吸附波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了Se(Ⅳ) Cu(Ⅱ)体系的伏安行为,发现在乙酸溶液中,Se(Ⅳ)在Cu(Ⅱ)的存在下,于-0.76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Se(Ⅳ)的浓度在5.0×10-8~7.0×10-6mol 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8mol/L。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催化波为吸附波。实验测得电子转移数n=2,不可逆吸附的转移系数α=0 61~0 68,反应速率常数Ks=1.41 s。并用建立的方法成功地测定了发样中的硒。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以PVG-双硫腙(DTZ)-Cu(Ⅱ),PVC-DTZ-Cu(Ⅰ)为载体制备了性能良好的SCN-离子电极,其选择性次序为SCN~-》ClO_4~->Sal~-》NO_3~-~Cl~->PO_4~(2-)。16℃时,膜组成为PVC-DTZ-Cu(Ⅰ):PVC:邻硝基苯基辛醚(o-NPOE)=12∶22∶66的SCN~-离子电极,在0.02mol/LHCl体系中,在1×10~(-2)~5×10~(-6)mol/LSCN~-浓度范围呈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2mV/dec,检测限为2×10~(-6)mol/L;膜组成为PVC-DTZ-Cu(Ⅱ)∶PVC∶o-NPOE∶四苯硼酸钾(KTPB)为8∶22∶55∶15的电极,在0.01mol/LHAc-NaAc缓冲体系中,在10~(-2)~2×10~(-6)mol/LSCN~-浓度范围呈线性响应,斜率为54∶1mV/dec,检测限为8×10~(-7)mol/L.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作用的机理,表明SCN~-与载体中铜原子直接作用。电极应用于废水中SCN~-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报道EDTA/碳糊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银离子的测定。该电极在硝酸介质中 - 0 .6 0V(vs .Ag/AgCl)电位下富集Ag+ ,在 +0 .0 8V处得到一个灵敏的阳极溶出峰 ,峰电流与Ag+ 浓度在 1.0× 10 -9~ 1.0× 10 -6mol/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6 .8× 10 -10 mol/L。  相似文献   

19.
在pH 8.5、0.04 mol/L 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钴-甲基百里香酚蓝络合剂(MTB)在NaNO2存在下,于-1.23 V(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钴(Ⅱ)浓度在5.0×10-8~2.0×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 mol/L.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钴(Ⅱ)还原产生.络合物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5.18×10-9 mol/cm2,符合Frumkin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6.86×105,自由能ΔGθ=33.30 kJ/mol;电子转移数n=2.不可逆吸附的转移系数α=0.58,反应速率常数ks=2.26/s.方法用于VB12和模拟样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聚氯乙烯膜苯海拉明选择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一种以苯海拉明碘化物与碘化铋形成的分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的新型PVC膜苯海拉明选择电极。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 1 0× 10 -1~ 2 .6× 10 -5mol/L ;级差为 4 8mV/pC ;检出限为 1 9× 10 -5mol/L。该电极响应迅速 ,重现性好 ,用此电极以校准曲线法对片剂中的苯海拉明进行了测定 ,此法简便 ,结果与药典法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