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银杏叶黄酮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银杏叶黄酮W和H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水溶性的黄酮W和醇溶性的黄酮H不仅能有效地消除O2^-、H2O2,而且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并提示两者都有可能清除LO,LOO和^1O2。然而,两者清除这些活性氧能力差异显著,且都无清除OH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A组)和常氧运动组(B组)、运动低氧暴露1h组(C组)、运动低氧暴露2h组(D组)和运动低氧暴露(1+1)h组(E组).运动各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低氧暴露各组从第4周起分别在运动后进行人工常压低氧(14.5%O2)暴露1h、2h和(1+1)h.实验结束后测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6周递增负荷运动后,常氧运动组大鼠SOD、GSH-PX、CAT和T-AOC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常氧安静组,而运动低氧暴露各组大鼠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下降的现象;血清MDA水平却呈现相反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间歇低氧暴露能有效地预防大鼠递增负荷训练期间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间歇低氧暴露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系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昆明产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和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AlCl3显色分光光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利用DPPH自由基(DPPH.)捕获分光光度法和连苯三酚红褪色光度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85%;提取物对DPPH.的捕获能力达59.11%,IC50=114.6μg/mL,对.OH的最大清除率为39.16%.结论:昆明产银杏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黄酮组分的分离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0%乙醇回流提取和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得到了银杏叶总黄酮,继而用硅胶薄板对总黄酮进行制备性分离,得到了3个黄酮含量较高的Ⅰ、Ⅱ、Ⅲ。进一步研究发现,组分Ⅰ,Ⅱ,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明显地抑制紫外线引起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其中组分Ⅱ的效果最好,当浓度为10.54μg/ml时,抑制率可达60.3%,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组分Ⅱ是以槲以素为甙元与葡萄糖,鼠李糖或这两者形成的双糖结合而成的黄酮甙类。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和柘树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Fe^2+诱发卵黄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紫外线和H2O2,Fe^2+诱导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模型,评价银杏叶提取物(EGb)和柘木提取物(ECt)的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EGb、ECt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其活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银杏叶软胶囊液与氢氧化钙诊间封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根管内放置氢氧化钙棉捻,实验组根管内放置银杏叶软胶囊液,分别记录两组患牙封药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2.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软胶囊液与氢氧化钙在诊间封药有同样的疗效,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纯中药根管消毒剂.  相似文献   

7.
急性剧烈运动引起机体细胞内过氧化和抗氧化失衡,造成氧化应激损伤.机体的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系统对运动有较强的适应性;而过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微妙平衡随机体衰老而改变,对于运动、抗氧化与衰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提供更多的关于老年人如何锻炼以及是否补充营养性抗氧化剂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抗氧化作用及其在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动可使体内自由基含量升高,自由基与生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之间有高度的亲和力,二者一旦结合,就会生成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使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受到破坏,对组织造成伤害,影响运动能力,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在自由基清除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维生素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机制,分析了维生素C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口服大剂量银杏叶制剂测定家犬血浆中的抗氧化指标 ,以便进一步了解银杏叶制剂的药理学作用。方法 用家犬 6只 ,按 10 0mg/kg剂量一次经口服给予银杏叶胶囊 ,于选定时间点从前肢内侧皮下静脉取血5 0mL ,分离血浆 ,测定血浆中抗氧化指标含量。结果 给药后家犬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较给药前有所降低 ,在 7~ 2 4h之间降低程度更加明显。丙二醛 (MDA)的含量在给药 5h以内有所降低 ,7~ 2 4h之间MDA含量有所增加。结论 银杏叶制剂剂量过大 ,抗氧化能力减弱 ,这是由于产生的·O2 - 在体内大量蓄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微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提取工艺,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对银杏叶的粗提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余水层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固液比(m/m)为1∶30,微波中档400 W浸提时间为1 h,然后70℃水浴浸提1 h,黄酮的提取率最高.3种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比正丁醇萃取物好,同时发现萃取后的水层部分虽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很低,但也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证明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组复杂的、而又有相互协同增效作用的混合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可能对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银杏花粉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银杏花粉的一般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内容包括花粉堆积密度,每克的花粉数目,孢粉素含量,黄酮含量及甙元组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花粉中总黄酮甙含量为095%,主要甙元为山柰酚,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17%,硬脂酸75%,油酸277%,亚油酸60%,亚麻酸162%,花粉壁主要组成孢粉素含量为15%。  相似文献   

12.
银杏分泌腔发生和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银杏的叶,茎,根器官分泌腔的发生及发育进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除根中没有分泌腔外,其它器官的分泌腔均以相同的方式发生。分泌腔是以裂溶生方式形成的。分泌腔原始细胞是一团排列紧密,原生质很浓,染色较深的细胞,其周围被液泡化的细胞所包围,随着分泌腔的发育,这些细胞逐渐液泡化,并向四周移动,形成一个空腔,当空腔增大一定程序后,内层分泌细胞部分溶解,且少于腔内。在分化后期,分泌腔由一层梁色很深的环带状结构的分泌细胞和薄壁性鞘状细胞所包围。  相似文献   

13.
微波技术应用于银杏黄酮浸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银杏叶为原料,研究了微波技术在银杏黄酮浸提中的应用.实验通过改变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条件对产品提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传统浸提法、微波法、微波结合浸提法三种方法的提取,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银杏黄酮是一种快速、高效、节能的新型提取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制剂中银杏黄酮含量的新方法.该法是基于银杏黄酮能与AlCl3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此物质在408 nm处有最大吸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0~11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  相似文献   

15.
银杏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银杏组织培养现状,找出银杏组织培养的规律,概述了利用银杏的器官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花粉培养、胚及其发生的培养、毛状根培养等组织培养手段进行银杏种质保存及生理学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弄清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步骤的关键酶,利用原生质体、雌配子体细胞和花粉获得体细胞胚,建立起一个将胚长成植株的体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银杏精原细胞和精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引 言由于银杏(GinkgobilobaL.)独特的系统学地位及精子结构的特殊性,对银杏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一直是裸子植物胚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12]。这些研究表明,银杏精原细胞从产生到最后形成精子历时3个月左右[1~5]。在此期间,其体积增大数倍,结构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银杏的有效成份及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银杏中的提取成份黄酮类、萜内酯、酸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并介绍了它们目前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显微观察和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银杏(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蛋白质含量在银杏越冬期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到翌年春季芽萌发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新梢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银杏枝条贮藏蛋白质组分可分为高分子量、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3类;变化最明显的是高分子量的45kD蛋白,其在芽萌发前可以清晰地辨认,展叶后逐渐消失,因此,45kD蛋白可能是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9.
对首次发现的我国第1株具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比较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生小孢子囊银杏有正常小孢子囊和叶生小孢子囊两种类型,前者占98%,后者占2%.具有叶生小孢子囊的短枝,产生叶生小孢子囊的叶占19.9%.叶生小孢子囊常着生在短枝的叶片边缘,叶片明显较正常叶片小,在裂刻处堆积1~9个不等的小孢子囊或者小孢子囊1~3(5)个聚生在叶柄与叶片交界的叶柄两侧.叶生小孢子囊长和宽平均为0.95 mm和0.48 mm,每个小孢子囊有花粉1.86万粒,花粉长和宽分别为27.57μm和13.60μm.每个叶生小孢子叶球共有花粉6.43万粒.花粉粒具有萌发能力.利用长枝和短枝以及小孢子叶球和小孢子囊进行Q型聚类分析发现,3年和4年枝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