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钱勇生  汪海龙  王春雷 《物理学报》2008,57(4):2115-2121
在Nagel-Schreckenberg提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公交车辆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多速混合车辆单车道城市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了随机减速概率、混合车流密度、公交车辆平均停靠时间、公交车辆占有率和港湾式公交车站间距对混合车流速度和流量的影响图.对混合车流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混合交通流模型 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2.
何兆成  孙文博  张力成  许菲菲  庄立坚 《物理学报》2013,62(16):168901-168901
车辆的横向偏移现象在现实的交通流中广泛存在, 交通瓶颈处的横向偏移现象往往更加显著. 车辆间横纵向的运动相互干扰, 使得瓶颈交通流组织十分混乱, 通行能力受到显著影响. 为了研究瓶颈处车辆横纵向行为规律及其对交通流的影响, 提出一个考虑横向偏移特征的车辆行为模型: 通过引入目标转向角概念,并结合经典优化速度模型, 给出了用于描述车辆的横纵向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 同时通过分析车辆横向偏移特征, 制定了基于车辆行驶状态划分的目标转向角确定规则集.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车辆的横向偏移会对交通流的运行产生影响, 在一定的横向偏移反应阈值下, 瓶颈处横向干扰于交通流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观察到了实际城市交通瓶颈的宏观及微观现象,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交通流 瓶颈 车辆行为 横向偏移特征  相似文献   

3.
华雪东  王炜  王昊 《物理学报》2016,65(8):84503-084503
在考虑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车辆的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考虑ACC车辆影响的上匝道系统混合交通流模型, 研究ACC车辆引入对上匝道交通系统交通流的影响. 为了描述ACC车辆和手动驾驶车辆在交通流运行中的差异, 分别构建了基于常车头时距原则的ACC 车辆跟驰子模型和手动驾驶车辆MCD元胞自动机子模型; 基于上匝道车辆合流驶入主线的需求, 建立了换道子模型, 引入了表征驾驶员换道心理的参数λ. 通过对混合交通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 ACC车辆的混入可以有效改善上匝道系统交通流的运行, 降低合流等事件对于交通流运行的影响, 抑制交通拥堵的时空范围及拥堵强度, 提高交通流的平均速度和流量. 此外在混合交通流模型中, ACC车辆期望车头时距Hd的减小与换道心理参数λ 的增大均可以提高混合交通流运行的速度和流量, 而合流区长度lw对混合交通流影响则因上匝道车辆驶入概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董长印  王昊  王炜  李烨  华雪东 《物理学报》2018,67(14):144501-144501
以下匝道瓶颈路段为研究背景,以手动驾驶汽车和两类智能车为研究对象,包括自适应巡航(ACC)汽车和协同自适应巡航(CACC)汽车,建立了混入智能车的混合交通流模型.在车辆的纵向控制层面,分别构建了手动驾驶汽车改进舒适驾驶元胞自动机规则和智能车的跟驰模型;基于车辆下匝道行驶特性,引入车辆感知范围R、换道控制区域LLC、换道冒险因子λ等参数,建立了控制车辆横向运动的自由换道和强制换道模型.通过对混合交通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发现,CACC车辆混入率PCACC、车辆感知范围R、换道区域长度LLC和换道冒险程度λ均对下匝道交通系统产生影响.当CACC车辆混入率低于0.5时,CACC退化为ACC的概率增大,系统稳定性下降,交通拥堵呈恶化趋势;当CACC车辆混入率大于0.5时,车辆运行速度显著提升,拥堵消散能力提高.增大车辆感知范围、加长换道区域长度、提高换道冒险程度,都能够有效缓解改善下匝道瓶颈路段主线的拥挤状况,而对匝道运行效率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车辆的长度和速度对单车道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NaSch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单车道上由两种长度不一样、可分别以不同最大速度行驶的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车辆的长度、最大速度和混合比例系数对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6.
团簇淀积纳米结构薄膜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团簇的淀积方式作了简介。着重对团簇的淀积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从中得出了淀积的尺寸分布与团簇在衬底上的徙动长度有关,而团簇的聚合长大存在一临界尺寸。并给出低能Pb团簇在碳膜表面的徙动长度和聚合的临界尺寸。  相似文献   

7.
对团簇的沉积方式作了简介。着重对团簇的淀积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从中得出了淀积的尺寸分布与团簇在衬底上的徒动长度有关,而团簇的聚合长大存在一临界尺寸。并给出低能Pb团簇在碳膜表面的徒动长度和聚事的临界尺寸。  相似文献   

8.
朱樟明  钟波  郝报田  杨银堂 《物理学报》2009,58(10):7124-7129
基于集总式电阻-电容树形功耗模型,考虑了非均匀温度分布对互连线电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互连线动态功耗解析模型,解决了集总式模型不能表征非均匀温度变化带来的电阻变化的问题,并计算了一次非理想的激励冲激下整个互连模型消耗的总能量.基于所提出的分布式互连线功耗模型,计算了纳米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典型长度互连线的Elmore延时和功耗,发现非均匀温度分布对互连功耗的影响随着互连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长度功耗随着CMOS工艺特征尺寸的变化而基本不变.文中所提出的功耗模型可以用来精确估算互 关键词: 互连线 温度梯度 动态功耗模型 纳米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相似文献   

9.
道路弯道对交通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玉娟  薛郁 《物理学报》2010,59(8):5325-5331
在经典NaSch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行驶弯道的曲率半径、弧长以及路面的摩擦系数等对车辆运行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适应特殊路况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按此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了具有不同曲率半径、不同弧长和不同摩擦系数的弯道对交通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能准确反映特殊路况对行驶车辆的影响,同时再现了与实际交通相一致的时停时走交通波等复杂的非线性现象,根据所反映出的实际交通现象,分析得出了增大弯道曲率半径和弯道处的摩擦系数,并尽量地减小弯道弧长,可以减少弯道处交通事故的发生,避免交通拥堵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赵韩涛  毛宏燕 《物理学报》2013,62(6):60501-060501
在分析应急车辆对城市道路交通流影响的基础上, 引入让行状态参数、警笛影响区域和强制换道安全距离等特征变量, 修改换道规则, 建立了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 并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车道数量和混合车辆比例系数在低密度范围内影响车辆速度及换道次数, 警笛影响区域参数改变了一定范围内车辆的换道次数, 应急车辆强制换道安全距离参数主要影响应急车辆的速度及换道次数.研究发现, 应急车辆对低密度交通流的扰动现象明显, 其与社会车辆相互作用参数的设置使得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更接近应急条件下实际交通运行. 关键词: 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 应急车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北京公交网络拓扑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啸  陈建平  邵佳丽  别立东 《物理学报》2012,61(19):190510-190510
为分析公交复杂网络的拓扑性质,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 选取截止到2010年7月的北京全市(14区、2县)的1165条公交线路和9618个公交站点为样本数据,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起基于邻接站点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 该方法以公交站点作为节点, 相邻站点之间的公交线路作为边, 使得网络既具有复杂网络的拓扑性质同时节点(站点)又具有明确的地理坐标. 对网络中节点度、点强度、强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聚类系数等性质的分析显示, 公交复杂网络的度和点强度分布极为不均, 网络中前5%和前10%节点的累计强度分布分别达到22.43%和43.02%; 点强度与排列序数、累积强度分布都服从幂律分布, 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的网络特点, 少数关键节点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为分析复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本文通过承载压力分析和基于"掠夺" 的区域中心节点提取两种方法, 得到了公交复杂网络中两类不同表现的关键节点. 这些规律也为优化城市公交网络及交通规划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交车站对交通流影响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斌  李新刚  姜锐  高自友 《物理学报》2009,58(10):6845-6851
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城市道路中公交车站影响下的交通流特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非港湾式车站和港湾式车站两种设置方式下交通流特性,对公交车比例和公交车站长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非港湾式车站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大,通过增加车站长度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系统流量;港湾式车站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小,通过增加车站长度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加系统流量. 关键词: 公交车站 混合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  相似文献   

13.
公交车停靠诱发交通瓶颈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定  董力耘  戴世强 《物理学报》2009,58(11):7584-7590
利用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公交车停靠对道路混合交通流的影响.针对港湾式和非港湾式两种不同公交车站设置,在开放边界下模拟了公交车停靠所产生的交通瓶颈问题,给出了车辆入流概率-公交车比例相平面上的相图,区分了自由流相和拥挤相,研究了相图各区中公交车站附近的平均密度和速度分布图,比较了两种公交车站情况下的道路交通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发现,当公交车比例较小时,与非港湾式车站相比,港湾式车站可以显著改善车站处的交通状况.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交通瓶颈 公交车站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中国温度变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磊  龚志强  支蓉  封国林 《物理学报》2009,58(10):7351-7358
为分析中国温度变化复杂性的区域特征,利用中国地区435个台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温度序列,分别构建温度波动网络,并计算网络拓扑统计性质,给出全国的空间分布图像.顶点RRD,RDD,DRR,DDR,DdR的顶点度异常高,以这些顶点为代表的温度波动模态发生概率较大,对温度变化的趋势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5种顶点的顶点度在全国435个台站中的排行分布,将它们的主要作用区域依次定义为:全国型、次全国型、东部型、西南混合型及混合型.各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 bus flow in Korea and its network topology. By using a gravity type model, we found that the bus flow between cities depends on the square root of the product of the population size of city A and the population size of city B. On the other hand, the total bus flow of a city depends on only its population size. These different dependences on population originate from the network property of the express bus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bus-transport networks (BTN) in three different cities of China. These networks are composed of a set of bus lines and stations serviced by these. Network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clustering and average path length are studied in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network topology. We explore scaling laws and correlations that may govern intrinsic features of such networks. Besides, we create a weighted network representation for BTN with lines mapped to nodes and number of common stations to weights between lines. In such a representat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degree, strength and weight are investigated. A linear behavior between strength and degree s(k)∼ks(k)k is also observed.  相似文献   

17.
根据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建立汇流排的外电路模型,并与汇流排模型进行场路耦合仿真,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得到汇流排在实际激励条件下的电流密度分布和欧姆损耗分布。分析汇流排工作时欧姆损耗集中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对汇流排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减小汇流排的电流密度和欧姆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property of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we in this Letter present a new car-following model. Appl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 and macro variables, a new dynamic model for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is obtained. The fundamental diagram and the jam density of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sting of bus and car are studied under three different conditions: (1) without any restrictions, (2)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raffic control policy that restrains some private cars and (3) using bus to replace the private cars restrained by the traffic control polic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model can describe some qualitative properties of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sting of bus and car, which verifies that our model is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9.
H.B. Zhu 《Physica A》2010,389(16):3134-3139
Based on the cellular automaton traffic flow model and the concept of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a two-lane traffic model with an intermittent bus lane is proposed and the properties of urban traffic flow are studied. The cases of traffic with a dedicated bus lane (DBL), an intermittent bus lane (IBL) and an ordinary two-lane traffic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isons in the form of the fundamental diagrams and the velocity-density profiles are made between them. It is shown that the DBL has the advantage of freeing buses from traffic interference and also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disrupting traffic, the IBL is more efficient in improving the bus flow than ordinary two-lane traffic and maintaining the car flow at a higher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an the DBL, while the ordinary two-lane traffic suppresses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is not advantageous in easing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lso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DBL is only appropriate for low traffic flow in a two-lane traffic system, and this limitation can be partly overcome by opening the bus lane to general traffic intermittently when the bus lane is not in use by b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