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察研究了丹参主要有效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 A在不同酸性介质中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和丹参酮 A均有很宽的 p H发光范围 ( p H=1- 11)。在 p H=2 - 3时 ,隐丹参酮和丹参酮 A荧光发射最强。在强酸 ( 5mol/L HCl)和强碱 ( 2 mol/L Na OH)介质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 A的荧光均被显著猝灭 ,同时荧光光谱发生明显蓝移。表明隐丹参酮和丹参酮 A在强酸强碱下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为它们的药理及其理化性质等的研究提供了分子结构信息等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技术,以氘代氯仿为溶剂,解析了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标准品的近红外光谱(NIR)。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二维相关切片谱在1 600~1 800,1 900~2 230和2 300~2 400 nm处有特征吸收,其中丹参酮ⅡA在1 640和2 140 nm处有不同于隐丹参酮的呋喃环双键一级倍频和组合频吸收,1 696 nm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分子中甲基伸缩振动二级倍频,1 726和1 740 nm处吸收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环己烯亚甲基伸缩振动二级倍频,2 146和2 220 nm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苯环C—C伸缩振动与C—H伸缩振动的组合频,2 300~2 400 nm处一系列峰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甲基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组合频吸收。以丹参酮提取物为载体,以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光谱解析特征波段及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SiPLS)筛选特征波段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定量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of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 RMSEC)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较小。结果表明,2D-COS技术解析特征波段与SiPLS波段筛选所建PLS模型均稳定。2D-COS技术使近红外定量模型更具解释性,可解析出结构差异特征吸收,同一波段可实现结构类似物的同时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丹参酮Ⅰ(TanⅠ)分子的紫外吸收、荧光光谱,液氮低温下的荧光、磷光光谱等光谱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考察了酸度对各种光谱的发光强度及波长位置影响的规律,计算了磷光寿命、荧光量子产率、偏振等重要参数.pH对TanⅠ的荧光光谱特性有影响.在强酸或强碱介质中TanⅠ的荧光被显著猝灭,发射光谱蓝移,并有分子结构的变化,在强碱性介质中TanⅠ发生了不可逆的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丹参酮I的光谱特性及pH对其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丹参酮I(TanI)分子的紫外吸收、荧光光谱,液氮低温下的荧光、磷光光谱等光谱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考察了酸度对各种光谱的发光强度及波长位置影响的规律,计算了磷光寿命、荧光量子产率、偏振等重要参数。pH对TanI的荧光光谱特性有影响。在强酸或强碱介质中TanI的荧光被显著狞灭,发射光谱蓝移,并有分子结构的变化,在强碱性介质中TanI发生了不可逆的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Zr(Ⅳ)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提出一种测定微量锆的新荧光分析方法。在0.8-1.2--mol/L的H2SO4介质中,CTMAB存在下,锆与5’-N-SAF生成组成比为1:4的橙红色络合物。  相似文献   

6.
两种丹参酮化合物分子的荧光特性及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芬  董川  杨频 《光谱实验室》2003,20(6):821-825
本文研究了丹参酮主要成分中的隐丹参酮 (CTSS)、丹参酮 A(TSS A)的荧光光谱特性 ,讨论了酸度、光照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 CTSS、TSS A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 0 .2 2 %和 0 .15 % ,检出限均能达到 1× 10 -6mol/ L。  相似文献   

7.
二磺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铝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二磺基苯基荧光酮(DSFF)与铝的显色反应,在PH=4.6HAc-NaAc缓部介质中,非离子型微乳液存在下,DSFF和Al(Ⅲ)生成2:1紫色络合物,λmax=610nm,ε=1.43×10^5L·mol·cm^-1。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Zr(Ⅳ)-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提出一种测定微量锆的新荧光分析方法。在0.8~1.2mol/L的H2SO4介质中,在CTMAB存在下,锆与5-N-SAF生成组成比为1∶4的橙红色络合物。该体系存在两个激发峰,其激发波长分别为λex1=475nm,λex2=505nm,发射波长λem=525nm。锆(Ⅳ)浓度在2.0~80μg/L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μg/L。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锆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P507溶剂浸渍滤纸(SIFP)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溶剂浸渍滤纸富集金属离子制备适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样片的方法。在PH3介质中制备了La(Ⅲ),Ce(Ⅲ)、Yb(Ⅲ);在PH2.5的介质中制备了Th(Ⅳ);在2mol/LHCl介质中制备了Zr(Ⅳ);与Hf(Ⅳ)等元素标准系列样片。本文报道了经XRF测定的数据。各元素的检出限CDL分别为La:0.015μg(La2O3);Ce:0.359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用荧光光度法检测二氢奎尼丁的方法及实验条件,在0.05mol/L H2SO4、1%HAC介质中最大激发波长250nm、360nm,最大发射波长444nm,量子产率为0.55(在0.05mol/L H2SO4介质中)、0.54(在1%HAC介质中)。线性范围0.05ng/ml ̄5.0μg/ml。检出限量为0.01ng/ml。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临床医学监测服药病人血浆及尿液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用荧光光度法检测二氢奎尼丁的方法及实验条件,在0.05mol/LH2SO4、1%HAC介质中最大激发波长250nm、360nm,最大发射波长444nm,量子产率为0.55(在0.05mol/LH2SO4介质中)、0.54(在1%HAC介质中)。线性范围0·05ng/ml~5.0μg/ml。检出限量为0.01ng/ml。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临床医学监测服药病人血浆及尿液中药含量。  相似文献   

12.
微乳介质中丹参酮ⅡA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微乳液为共溶介质的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丹参酮Ⅱ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在中性条件下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结合后吸光强度增加,用Scatchard方程求得二者在微乳体系中的结合常数,推测丹参酮ⅡA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可能为疏水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5-(H-酸偶氮)-8氨基喹啉(HAQ)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4.2HAc-NaAc缓冲介质中,有乳化剂-OP存在下,HAQ与铜反应生成稳定的2:1络合物,λmax=550nm,ε=4.87*10^4L.mol^-1.cm^-1。铜含量在0-1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烟草样品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马红燕  王云 《光谱实验室》2000,17(1):100-102,103
本文报道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以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SAF)作为荧光试剂,用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钼的新方法。详细研究了各种条件实验。 反应了适宜酸度范围为0.08-0.24mol.L^-1HC1,钼含量在0-4.0u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配合物的组成比为Mo(Ⅳ):5-BrSAF:CTMAB=1:2:2,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525nm。方法灵敏度高,检出  相似文献   

15.
邻羧基苯基荧光酮与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4.5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邻羧基苯基荧光酮(o-CPF)和Te(Ⅳ)生成4∶1稳定络合物,λmax=560nm,ε=1.25×105L·mol-1·cm-1。Te(Ⅳ)含量在0—10μg/25m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烟尘中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张海英  赵泳波 《光谱实验室》2013,30(5):2335-233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丹参酮ⅡA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丹参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丹参酮ⅡA体外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超微粉体的溶出速率较常规粉体明显增加.实验表明超微粉碎可明显提高丹参酮ⅡA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7.
新型显色剂2-(H-酸偶氮)-4,5-二硝基苯酚测定铁(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2-(H-酸偶氮)-4,5-二硝基苯酚与铁的显色反应,在PH5.3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HADNP与Fe(Ⅲ)生成3:1稳定紫色配合物,λmax=590nm,ε=1.70*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0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用于自来水样中总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二碘苯基荧光酮与钨的显色反应及其在钢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二碘苯基荧光酮(DIPF)与钨的显色反应,在硫磷混合酸介质中,CPB存在下,二碘苯基荧光酮(DIPF)与钨生成3:1稳定红色络合物,λmax=510nm、ε=2.52×10^5L.mol^-1.cm^-1,钨含量在0-10μg/25mL 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钢样中钨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Shi J  Song Y  Zhang CH  Peng JF  Li P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0):2668-2671
用ICCD瞬态光谱探测系统,检测了乙醇溶剂中丹参酮ⅡA及其与Cu(Ⅱ)形成的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取密度泛函(DFT)方法优化几何构型,获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的稳定几何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计算了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的气相和乙醇溶剂(PCM)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乙醇溶剂效应使丹参酮ⅡA的吸收光谱红移,配合物的吸收光谱蓝移。计算得到的溶液相丹参酮ⅡA及丹参酮ⅡA-Cu(Ⅱ)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与实验测量光谱符合较好。本文首次测量和计算得到了丹参酮ⅡA与Cu(Ⅱ)形成的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20.
在β-环糊精存在的缓冲体系中,利用光谱法研究了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与人血清蛋白(HSA)折结合反应。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等与HSA结合后,紫外吸收有红移现象,且吸收强度增加;它们对H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求得了它们与HSA的解离常数,基于Foe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它们的第一结合部位与HSA中214位色氨酸残基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