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捏古思、乞颜两户是以狼和鹿为原型的图腾名称命名的两个氏族。因为,“捏古思”是蒙古语noqai(犬)的复数形态,在传说里是代指“狼”。犬和狼为同类,狼曾经是蒙古先民的图腾;传说中的乞颜或乞牙惕之名也是来自以鹿为原型的动物图腾名称。因此,该传说的神话原型为:在部落战争中,一部被另一部打败,惨遭屠杀,仅存两女。捏古思和乞牙惕两个动物救助此二女.携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双双交合,生息繁衍,故部族再生。该神话原型与古突厥语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马意象每每用来表达士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有志者欲建功立业报效家国的壮怀,以至于成为中国文人内在价值的一个较为稳定的象征符号。其实,马意象的内在蕴涵及绵延流播,有着广远的人类学渊源及民俗传统。  相似文献   

3.
熊海英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83-84,111
《荒原》以神话原型为主线,通过"异化"手法,营造陌生感觉。《荒原》进行陌生化表达所运用的神话原型主要有"死而复活"、"寻找圣杯"和"水与火"。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产生的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只有将文艺自身看作是一个有序的系统,才有可能谈及文艺演变。在我们惯用的。文艺谊变”这一术语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事实;人类所有的文艺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但是,由于人们一直急于探究文艺演变的本质规律,反而造成了对“文艺演变”自身所蕴含着的某种特殊规定的忽略。说到“文艺演变”,无疑地意味着对文艺整体性的肯定,而这种整体性就是古往今来、浩繁无际的文艺作品的某种内在一致性,现代心理学家们将它阐释为原型。换言之,原型就是使文艺胄成系统的内在契因。  相似文献   

6.
象征是神话艺术的基本特征,纳西族东巴神话的象征具有一定的体系性,按生殖崇拜加以组织的象征体系丰富完整。东巴神话中宇宙起源模式按性行为进行构拟,米利达吉海象征母胎,居那什罗神山象征男根,神龟象征女阴,含依巴达神树象征旺盛的繁殖力,竖眼意味兽性,横眼意味人性,白色始终与善、美、真、实、吉等联系在一起,黑色大都象征恶、丑、虚、假、厄。  相似文献   

7.
神话中的人物和情节是人类借助超自然力的想象实现自身理想的语言艺术方式 ,这同后来人们通过小说艺术塑造理想人格在审美方式上是一脉相承的。本文分析了神话传说中小说因素的特征 ,论述了神话传说中小说因素的矛盾运动 ,描述了小说因素不断发展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8.
程建锋 《科技信息》2009,(4):71-71,66
《大地》作为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描写了中国旧式的中国农民形象。本文从王龙与土地的关系和其妻子阿兰在名字、体貌和品性方面具有的地母特征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神话原型,进而揭示了王龙与其妻子的深层关系,从而更能体会到作品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9.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跨文化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提出神话中"回首"原型的概念,并结合结构主义理论分析了该原型的意义和历史衍化,指出它是男性话语在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对原始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历史性过渡的一种象征性阐释。结合该原型,文章兼对藏族文学中的"回首"情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跨文化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提出神话中"回首"原型的概念,并结合结构主义理论分析了该原型的意义和历史衍化,指出它是男性话语在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对原始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历史性过渡的一种象征性阐释。结合该原型,文章兼对藏族文学中的"回首"情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邓晓洁 《科技资讯》2008,(33):215-215
本文通过对神话理论演化的历史以及本质进行阐述分析,并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剖析,揭示出其在象征意象、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上与伊甸园神话的密切联系,探索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潜存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3.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老残游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不断向更深层次掘进。我们这里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来挖掘《老残游记》中的“夸父逐日”的文学原型以及所体现的意义,探讨作品的深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15.
神话在产生之初,其原始意象就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人们在笃信的同时,生发出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这些崇拜仪式和习俗传承着神话原始意象本身的文化内涵,延续在后世人们的生活中,文章试以壮族花生人神话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景博 《科技信息》2010,(26):160-16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最优秀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众生相。本论文尝试用原型理论,从人物和主题方面分析这一作品中原型的运用,解读作者通过这些原型的运用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潘高洁 《科技信息》2009,(21):193-193,132
哈代的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包含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应用。文章从这一点出发,采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对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及神话原型、典故进行分析,说明苔丝具有多种神话原型,拓宽读者的视野,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对《奥赛罗》进行分析 ,主要从意象、人物等表象层面分析神话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变形 ,又深入探讨原型通过作品所显示的情感、心理的内涵即人性 ,并通过比较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理解作品的感人力量 ,得到某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解读当代作家王新军的新作《八个家》,以此来审视和探究当下文学创作的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 ,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 ,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 ,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 ,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 ,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